第九百零五章(1 / 2)

加入書籤

第九百零五章

冬天來了,法國鬆了一口氣,這個季節的地中海地區,明顯不適合作戰。溫暖多雨的冬天,對於行軍打仗來說,實在是要命的事情。至於麵對大西洋方向的海域,冬天來了就更讓人放心了,動不動就是大霧天氣,風高浪急的,這個季節很少會有人從海麵上攻打過來。

駐紮在西班牙的大明軍隊,現在對法國來說是最現實的威脅。好在有比利牛斯山脈這道天險,法國軍隊搶占了主要的山口,對可能即將來犯之敵,必將給以迎頭痛擊。

當然了,這是法國內部的說法,實際上法國軍方對這個觀點嗤之以鼻。就算有比利牛斯山脈為天險又如何?沒有強大的海軍,沒有堅固的海防,就法國這個地形,人家隨便從哪裡登陸,法軍也隻能被動迎戰。至於說到氣候,這個東西從來都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俄羅斯人和拿破侖表示不能認同。)

孔代在西班牙的慘敗,給法軍的打擊太大了。絕對優勢的兵力之下,明軍不過是一次反擊,整個聯軍就崩潰了。其中值得總結的經驗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大明陸軍裝備和戰術都全麵超越了這個時代。尤其是其軍隊的素質,更不是這個時代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可以比擬的。

這種悲觀情緒,很自然的傳進了路易十四的耳朵裡。這個專治的君主為此非常苦惱,幾次找來皮埃爾,尋求和談的可能性。皮埃爾告訴路易十四,別的國家或許可以有何談的可能,法蘭西帝國很難了。這就是背叛的代價。當初皮埃爾再三勸說,路易十四都沒有聽進去。執意要跟大明叫板。甚至一度認為,法軍的戰鬥力已經趕上了大明。現在看來,就是笑話。

法軍名將蒂雷納被招進宮內,詢問關於這場戰爭的走向。麵對皇帝的質詢,蒂雷納隻能苦澀的表示,盡量爭取與大明和談吧。哪怕多爭取一天的時間也是好的,如果戰爭不可避免。唯一獲勝的機會就是在敵人登陸的時候,發起最猛烈的一擊。但是現在這個戰術很難實施,因為不知道敵人會從哪裡登陸。考慮到法軍的實際情況,穩妥的辦法就是集中一個重兵集團。在一個合適的位置,等待明軍的登陸。然後進行一次本土上的決戰,處處布放等於沒有防備。這麼說的理由很簡單,明軍太過強大了,兵力少了不起任何作用。

就眼下的戰局來分析,蒂雷納主張主力雲集法國中部,比利牛斯山脈方向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因為地形的緣故。明軍也不可能派出大軍來攻打那個方向,因為後勤補給肯定要出問題的,畢竟不是冷兵器時代了,現在的明軍作戰有很明顯的特點,對後勤非常依賴。這一點,看看明軍在西班牙登陸之後就能明白,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做戰爭準備。蒂雷納還指出。這種站前周密準備。不動則已,一動則雷霆一擊的戰術。充分體現了明軍的作戰思想。同時還指出,經過情報人員的觀察發現,明軍的軍隊紀律和士兵素質,遠遠高於當今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他們或許身體不如歐洲士兵強壯,但是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則是頂尖的。

毫無疑問,這是長期堅持訓練的結果,或者這麼說,明軍的更專業。

蒂雷納說這個話是有根據的,現在的法國采用的裝備,都是大明采購和法國山寨的槍炮。甚至連步兵操典,都是從大明山寨來的。當然了,這個步兵操典來來路,就不能明說了。總而言之,法軍能在歐洲橫行,主要靠的就是大明先進的裝備,以及戰術上的山寨。線性隊列,排隊槍斃戰術,集中使用大炮等等,都是明軍玩剩下的東西,法軍學過來了。

這些學習,都是在友好期間,通過各種關係做到的。那個時候,大明對法國的約束不那麼嚴格,即便是線膛的米尼步槍,法國都買了回來。如果不是膛線因為鋼材的質量不行,很難達到要求,法軍甚至都要大規模的裝備米尼步槍。(鋼材達不到要求,膛線打幾十下就廢)

路易十四采納了蒂雷納的建議,糾集一個多達三十萬兵力的重兵集團,同時在沿海各地容易登陸的地區,設立哨所,準備人手,及時傳遞信息。問題是,他把這些事情交給了安茹公爵去做。戰術上因為法國的地形緣故,堅壁清野很難做到。因為真的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登陸,隻能耐心的等待。

就在法軍無奈的等待之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大明帝國非洲軍團開啟了一次登陸作戰,目標是重要城市伊斯坦布爾。

因為地形的緣故,這一次作戰明軍絲毫沒有站前掩飾的意思。艦隊大搖大擺的出現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海域,海麵上有條舢板都撞沉了去。三天之後,海麵上出現了遮天蔽日的船隊,一共三個步兵師,在海軍戰艦的掩護下,進行登陸作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超級龍王分身 貞觀大閒人 文藝時代 大唐弄臣 極品強仙 天巫 山海秘聞錄 送葬詩歌 行走歷史神話:從呂洞賓開始 不敗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