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宰相肚量(1 / 2)

加入書籤

天子便殿文華殿在左順門裡,內閣在文華殿南邊,司禮監在文華殿東邊。在文華殿越來越虛的時候,內閣與司禮監便形成了大明廟堂的二元核心,也是朝廷中最接近天子的所在。

但是在這段時間,內閣與司禮監便成了難兄難弟。新天子登基,因為歷史原因,不敢也不願意信任現如今的司禮監和內閣。

其實天子的心思都明白,司禮監要等懷恩太監回來之後加以整頓,然後才可以信任;至於內閣,肯定要進行換血,讓東宮舊人成為內閣主導,然後才可以使用。

上麵兩項改造工作完成之前,朝廷臨時核心是天子和身邊的潛邸舊人,司禮監與內閣就先晾在一邊好了,暫且充當個收發室還是很合格的。

內閣那邊承上啟下的事務性工作還是有不少,但司禮監這邊就明顯輕閒多了。如今掌印太監覃昌很知趣的稱病不出,基本不露麵,而其餘幾個太監在這非常時期不敢不來文書房,來了又沒事做,隻能閒聊了。

掌印太監不在,別人地位相當誰也管不到誰,聊起來自然是沒上沒下的。今天陳準、蕭敬、李榮、何文鼎等司禮監太監就湊在了文書房中堂裡,天南海北的開始侃。

對了,還有另外一個司禮監秉筆太監汪直,坐在旁邊稍遠處,閉目養神,沒有與同僚們紮堆。汪太監在司禮監諸太監資歷最淺,但混了這三年,仍然隱隱受到排斥,每當在這種時候,總是略顯得孤立。

一是汪直年紀太輕了,雖然太監這個行業不太講究年齡段,但是汪直這般二十出頭就成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實在是讓一乾扌莫爬滾打數十年才得以上位的中老年大叔情何以堪。

外朝方應物的名氣功勞那麼大,目前也隻不過是從五品(清流詞臣)而已,起復前更僅僅是六品。其實方應物這個速度已經算是很快了,翰林院品級最高的學士也才是正五品,可是跟汪直一比,簡直就成了蝸牛。

二是司禮監太監大都是從小在內書堂讀書,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可比擬為文官裡的翰林,雅號也叫內翰,學識上起碼也是進士水平。

而汪直則是野路子,從一開始走的是佞幸路線,在內書堂露過幾次麵也都是混日子來的,在其他司禮監太監眼裡當然是另類了。

三是人人皆知汪直出自萬貴妃宮裡,如今萬貴妃薨了,先皇崩了,汪直就等於是靠山全部消失,還能撐幾天都是個未知數。和汪直走的太近,也許會受到牽連。

忽然有小太監站在中堂門檻外,叫道:「皇爺那邊遣人來傳諭了!」

但諸太監並沒有太在意,估計是有什麼聖旨從他們這裡走個形式,需要通過他們向外朝官員宣布。最近不少這樣的旨意,沒什麼可驚訝的。

然後便見有人進了院子,高聲叫道:「傳旨!召汪直麵聖!」

懶洋洋的諸太監這才猛然驚醒過來,紛紛麵麵相覷,天子這次來傳諭,竟然不是收發聖旨,而是召見太監!

放在從前不稀奇,但這次可是當今天子登基後,第一次在朝會之外的場合,單獨召見司禮監太監!沒錯,是第一次,誰能不驚?

不過怎麼會是汪直?汪直有什麼特殊之處?為什麼第一個召見的是汪直?隨即諸太監不約而同的想道,大概汪直要倒黴了,召見之後,可能就是九天雷霆。

以汪直的出身,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當諸太監把目光轉向傳旨之人時,卻又迷惑了。這個人都認得,乃是最近很得用的新貴方應物。

司禮監太監對宮中事情都是異常熟悉的,這樣簡單的一道旨意,居然要勞動方應物親自來跑腿,是很不同尋常的表現。

一個文臣向太監傳旨,還不夠詭異的麼?既然不同尋常,那就說明此事不像他們想的那樣簡單。難道不是處置汪直,而是別的什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三國小兵之霸途 我的老爸超有錢 古玩人生 玄門高手在都市 鮮血神座 超級稱號 蠱真人 超級基因裝甲 都市至尊係統 超級穿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