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曙 光(大結局)】(1 / 2)

加入書籤

(這章的標題,大盟是否眼熟?嘿嘿,曙光,光曙也,這是敬獻鳳兄的。⊿書荒閣中文網∶↑⊙。⊙感謝趙無恤2014、ug兩位仁兄風雨相伴,不離不棄。謝謝蘇梨氏盒、冰火紀、冉閔屠胡給予本書最終支持。)

中國一向是改朝換代,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那麼可不可以打破這個鐵律,來個易朝不易名呢?

不廢漢,隻代漢;不改朝換代,而是沿用大漢之名。這個決定,無疑十分大膽,也給諸將帶來新的思路。或許,這就是破局之法。

馬悍一番話,如石破天驚,在諸人心中掀起滔天波瀾。

賈詡反應最快,首先拍案叫好:「主公若欲立新朝,詡擬十年之期可成。但若是繼我大漢,不改宗廟,詡可保證,三年即成。」

華歆也連連點頭:「漢室猶在,馬氏興之,重振之功,不啻田齊。」不愧是「龍尾」,博覽群書,一下就找出上古先例,為馬氏代劉,提供了一個重要依據。

馬騰更是興奮得直搓手,老馬家祖墳冒青煙了,出真龍啦。

臣下廢君,取而代之,不更國名,隻改姓氏,歷史上有沒有先例呢?

答案是:有。

公元前386年。齊國上卿田和,放逐康公於海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這就是戰國初期重大歷史事件之一的「田氏代齊」。

田氏代齊,廣義上說,從田完入齊開始算,經歷近三百年;從狹義上說。從田乞的「大鬥出,小鬥入」。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算起,歷時百年。終於完成一個空前的謀國壯舉。事實上,若不是馬悍打破陳規,提出代漢之說。田氏這一壯舉也將是絕後的。

馬悍並不知道先秦時期有這麼一段歷史,而賈詡、許攸、張昭、華歆俱是飽學之士,甚至就連李典這樣的儒將對先秦史籍的了解也多過馬悍,他們未必不知有這種政權平穩過渡方式。之所以最終是馬悍提出而不是這些鴻儒獻計,原因很簡單這種事,別人是萬不敢進言的,隻能由你做主公的自行提出,你若想不到,那就沒法了。

馬悍保留漢之國名。很重要的一點源自他的後世情結。再加上現實困局國與家的困局。而保留漢之名,能最大限度減弱天下反對之聲,相對順利完成政權交接。

當然。馬氏代漢與田氏代齊有所不同,人家那是戰國時代,諸侯爭雄,有周天子承認就算名正言順。而眼下的漢朝卻是大一統王朝,需要取得承認的人已經從一個周天子變成千千萬萬個士族豪強。若不能爭取這個階層大多數人支持,就算這一代人變了天。下一代還會變回來。就象那位曾經也想過萬世一係的千古一帝一樣,隻二世而亡。

馬悍比誰都明白。從大將軍到皇帝,看似隻是一步之距,卻是魚躍龍門。這是個全新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他雖擁有巨大優勢,但無疑還是一個剛上路的新手,缺乏經驗。好在身邊有著這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謀略人才,可以很好的彌補他的不足……嗯,說到政略人才,似乎有位頂尖牛人正在南陽躬耕啊,該是把他找來的時侯了。此外那司馬懿也得好好利用,而敕免司馬兄弟,也等於把河內司馬這個望族拉到旗下。

確定下這個基調後,諸將及謀士們紛紛獻策獻計,其中以華歆的一條策略最具建設性。

華歆提出,馬氏繼漢,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祭祀。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古代中國是一個最講究禮祀的王朝,對於任何一位上位者而言,此乃根本。華歆的建議是,可以「一國兩祭」,即兩套祭禮,祭先祖與外祖。以馬悍的身份,完全可行。

賈詡、許攸、張昭、李典皆撫掌曰善,如此一來,必可贏得宗室的諒解與好感,這條登位之路的荊棘也會少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風流狂少 翡翠之塔 變身英雄聯盟解說 明星醫師 升遷 大災變 漢雄 穿越在仙武世界 九荒 異能小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