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8(2 / 2)

加入書籤

尤其是美國人,他們必須重新定義一下英美特殊友誼的實質了,英國人成功的做了第一次核試驗雖然不代表英國就擁有了真真正正的核武器,但這是一個良好的開頭,假以時日英國必然會擁有真正的核打擊能力。而這意味著英國對美國的依賴有所降低,所以必須關注英國的態度,稍微對英國人好一點了。

尤其是現在,當法國人跳腳鬧事的時候,美國必須拉攏英國,因為這是美國在歐洲的主要支點和支持者了,一旦英國也學法國的壞榜樣,那事情就麻煩了。

實際上丘吉爾之所以如此的高興也是因為他意識到了英美特殊友誼中英國全麵被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雖然今後英國依然處於追隨者地位,但那位領導者也不能完全無視英國了。這意味著英國能從美國那裡獲得更多的好處了。

英國核試驗的成功比較有意思的分析來自於民間,西歐媒體一片歡騰,民間分析家、民間政治家普遍認為英國的核試驗成功意味著自由民主陣營已經全麵趕上和超越的蘇聯,英國和美國同時擁有核武器意味著對蘇聯的絕對優勢,在這種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蘇聯的「侵略擴張」將被製止,世界將重新回到正常秩序。

尤其是那些秉持歐洲之上的民間政治家認為:英國核試驗成功意味著老歐洲在重新崛起,英國人打破了美國和蘇聯的核壟斷,意味著歐洲將逐漸找回自己的地位,今後世界的中心依然在歐洲雲雲。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歐洲大陸上的某些小天真一廂情願的認為英國和歐洲是一條心,認為英國人的成功等同於歐洲的成功。但實際上真正的政治家會告訴他們:「乘早醒醒!」

英國人恐怕從來都沒有認為自己是歐洲的一份子,更不認為自己是歐洲人,打入歐洲內部當攪屎棍是英國最終的目的,所以英國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歐洲的成功。成功了的英國人恐怕會同歐洲保持距離,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所以對歐洲來說英國的成功沒有任何意義,反而英國的成功將使歐洲變得更加尷尬,因為這意味著英美將結合的更加緊密,而英美的緊密意味著同歐洲的疏遠。

實際上這次北約峰會的最後一天,丘吉爾的態度就有所變化了,他一改之前對法國的不痛不癢的攻擊,變得有些犀利了,頗有些盛氣淩人,仿佛他們已經是歐洲的帶頭人了。

峰會結束之後,戴高樂一張臉是鐵青色的,據說返回巴黎之後他立刻將主管核武器項目的負責人叫了過去,整整訓斥了半個鍾頭。也就是從這開始,戴高樂開始加大對核武器的研發投入,力求用最快的速度獲得核武器,這不僅僅關乎麵子,更關係國際發言權。

隻不過法國人做的實在一般,歷史上一直到1960年才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僅僅比大天朝早了四年,而後來玩氫彈的時候更是被大天朝超車。要知道當年按尖端技術按工業能力當年法國可是強出天朝一大截,然而最後卻被天朝所趕超,不得不說當年的天朝科研人員真心是開掛的存在,當然也能從另一個方麵反應法國人多麼不給力,在這麼好的條件下都會被超越,還有什麼能說的呢?

不過要從國際關係上說,對英國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更加敏感的應該是蘇聯才對,畢竟美英是蘇聯的頭號敵人,現在敵人有了跨越性的增長,蘇聯應該緊張才是。

隻不過蘇聯其實並不緊張,他們的心態很好,原子彈這個東西其實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原因基本上沒有秘密可言。唯一考驗人的其實是工業能力,濃縮鈾是一項,高爆藥又是一項,尤其是第一項隻要能解決,也就成功了大半。

李曉峰早就知道以英國的工業能力攻克這些關卡隻不過是時間問題,實際上對世界上任何有意獲得原子彈的國家來說,隻要有決心有錢有意誌不怕國際乾擾,基本上都能成功。

對於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擁有原子彈,李曉峰是早有準備,更何況英國人現在才邁出了第一步,有核裝置不等於擁有能夠用於實戰的核武器,除非英國還準備像二戰那樣用大型轟炸機馱著幾噸重的原子彈飛去蘇聯轟炸,真要這麼來,蘇聯空軍會分分鍾教育英國人做人的。

接下來英國想要擁有真正能用於實戰的原子彈,還要解決原子彈小型化的難關,還需要導彈和原子彈結合試驗,這一套折騰下來少說也是兩三年。也就是說近期英國的核實力還是一片空白,那有什麼好怕的。

更何況蘇聯在1945年就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不客氣地說已經領先了英國十年。而且蘇聯已經搞定了氫彈,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高度,自然是更加不怕英國的核威脅了。

英國人指望用核武器嚇唬蘇聯,讓蘇聯在某些國際問題上讓步,這就是個笑話。頂多頂多英國現在擁有了一定的自保或者說尊嚴,至於跟蘇聯叫板能力,恐怕丘吉爾還不會這麼天真。對丘吉爾來說原子彈這個玩意兒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用來嚇唬蘇聯的,而是用來從美國敲詐好處的工具……)

:/6/6456/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災厄紀元 渡劫失敗,我開了一所大學 我們的1649 封神大天王 重生電子帝國 傲世武皇 抗日之兵魂傳說 百煉成仙 無敵藥尊 烽火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