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想要發仔的小命(1 / 2)

加入書籤

台灣的各種工業礦業遺址再多,也有看完的時候。

在台灣的最後一天,孫德發走進了台北一家書店,這家是導遊小妹向他推薦的。據她說,他的叔叔喜歡研究台灣歷史,而且還開了一家書店,裡麵關於台灣的資料很多。

在這一路上,倆人相談合宜。小妹好好準備她的各項資料,孫德發認真地做一名好奇大叔,同是客家人的*讓他們更容易融洽。無意中,孫德發知道了很多台灣的現狀。

台灣很多關於明鄭時期的資料書籍,大多是私人出版,不願發到網上,一般都從書店發行。她親叔叔的書店就是這樣的一家。

當小妹帶著孫德發走進書店後,他一下子就喜歡上這裡的氛圍了。

書店不大,書籍的種類也不多,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牆上的書架上。書架下還有長條桌,擺放著古色古香的椅子,供客人預覽。一些拐角處擺放著高腳花架,上麵放著盛開的蘭花,淡雅的蘭香氣息正好配上蘭馨書店的名字。店內還有一處茶台,看著色有年頭了。

此時孫德發正坐在茶台邊等著店主人上茶。店主人玩功夫茶的手法不亞於他,同樣很熟練。導遊小妹把孫德發引薦給自己的叔叔後,就走了,還笑著說,看你們喝功夫茶她都嫌累。

倆人品茶聊天一會兒就無話不談了。

店主人叫林唯聖,酷愛研究歷史,尤其是台灣歷史。

孫德發似乎無意間問到,「林先生怎麼看史明先生的《台灣人四百年史》?」

林唯聖笑笑:「謬誤太多太多。歷史研究要是混入意識形態的成份,就完蛋了。」

「您認為有什麼謬誤?」

「簡單兩例。他在書中所言,荷據之前大陸向台灣農業移民未見書籍有確實的記載。可我僅從搜集到的28家台灣人士家譜的影印資料裡,就有上百處荷據以前,大陸人主動向台灣農業移民的證據,而且最早是從南宋開始的。還有啊,他引用《熱遮蘭日記》和《巴達維亞日記》的材料時,竟忽略了古荷蘭語和現代荷蘭語區別,把之後和之前這兩個語法搞錯了,哈哈。」

「那您在台灣歷史界一定很有名氣了。」

「哪裡,哪裡,我不願攪到這樣的歷史研究中,懶得辯駁他。」

「嗬嗬,民間高人啊。」

「四十多歲的人啦,什麼名啊,利啊,不想去爭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什麼都好。」

「對,不過我有個建議你肯定感興趣。」孫德發神秘地笑道,「我準備在菲律賓那裡針對原始居民搞一個調研-----」

事後,孫德發向眾人解釋道:「台灣這一大圈兒走下來,我發現我隻是了解了皮毛,關於內部的風土人情、少數民族問題了解得不夠深入。確實需要這樣一位不太在乎名利的地方歷史研究者。」

孫德發從台灣回到公司,還沒有擺脫渾身的疲憊,就要去見一個人。

一個麵目不善的人正在辦公室裡等他,這是個地下錢莊的小頭目。這都是他事先約好的。

小頭目皮笑肉不笑地和孫德發打著招呼:「發哥,我們一哥讓我來跟您談談。一哥說一千多萬對您不算什麼,可是我們公司規矩大,還是要好好談談。」

「當然,阿福是個謹慎人。」

「這個社會誰不謹慎隨時都會仆街。」

孫德發上個月聯係了一個財務公司。它總部在香港,負責各種洗錢和短期貸款。孫德發的朋友圈子裡,有人向他們借錢急用過,利息不算太高。孫德發早就打算把所有出租屋抵押出去,換成現款。

他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之處。

他的哥哥是個自私自利的新時期進城農民,一家人和孫德發都談不來。別的親戚,隻有在他們借錢或讓他花錢的時候,才會來找他。說實話,表麵上他風清雲淡,其實在心裡,他比誰都更看重友情。

倆個人一邊喝荼一邊細聲細語地談話,不知道的人以為他們是多年的老朋友。很快,一筆一千五百萬的抵押貸款基本敲定了。

未來的六個月中,他們分三批給他貸款。當最後一筆貸款到孫德發手中後,孫德發讓出自己所有的出租屋,由他們接管。一年後,孫德發分三批還款,每筆加百分之二十的利息。

小頭目高高興興地走了,這筆買賣他做得很成功,受一哥誇獎是一定的,肯定還有獎金了。

孫德發估算著時間,等他定的油氣開采和加工設備送貨後,正好可以用上第一筆貸款。這筆款沒法夾帶在其他設備中,不好從伍大鵬那裡走帳。很容易被有心人發覺。越是關鍵時期,越要小心。

不過,他好像沒有注意到,如果他不回來了,那些小產權的出租屋怎麼辦?那幫道上的人能辦下相關手續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封神大天王 重生電子帝國 傲世武皇 抗日之兵魂傳說 百煉成仙 無敵藥尊 烽火逃兵 材料帝國 飛天 學霸養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