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古韻《無衣》(1 / 2)

加入書籤

看看眾少年皆已停筆,帝乙便命內侍將各人的詩稿收了上來,又將殷受喚到身邊,要他將眾少年的詩作逐一誦讀一遍。

殷受領命後將所有詩稿捧在手中,語調鏗鏘地大聲誦讀。他每讀罷一篇,帝乙都出言稍加點評,雖然他話語中以褒揚激勵為主,但品類之高下,自然分明。

在三十餘首詩作之中,楊任一首詠竹自況的五言詩大受帝乙青睞,將詩中「有節骨乃堅,虛心品自端。任爾風雨驟,寧折不肯彎」幾句反復吟哦,親手斟了禦酒一杯賞賜楊任。黃飛虎所做一首詩的文采意境都隻平平,但最後的「願將千騎逐輕車,誓憑寶刀戰胡酋」兩句中蘊含的豪壯之氣和報國之誌頗為帝乙褒獎,亦受賜一杯禦酒。

除了他們兩個,另有三個少年因詩作得到帝乙嘉許而受賜禦酒。

殷受一篇篇讀了下來,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李靖的詩稿卻被放到了最後。等翻到最後一張箋紙時,殷受先在紙上掃了一眼,登時呆在當場。

「王兒,最後這一篇是誰所作?你為何不讀下去?」

帝乙的發問驚醒了發呆的殷受,他定一定心神,轉身稟道:「父王,這是中諫大夫李大人公子李靖所作之詩。因為是一首很少見的四言古韻,所以兒臣初見之下有些驚異。」

「哦,王兒讀來聽聽!」帝乙大感興趣,時下詩壇盛行的是五言詩和七言詩,曾在數百年前風行一時的四言古韻已經極少有人能作,他倒想看看自己本就看好的李靖會帶來什麼驚喜。

「喏!」殷受的雙目中略過一絲復雜神色,朗聲誦出李靖看似隨意而為的詩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殷受誦罷,顯慶殿內沉寂良久,所有人都被李靖盜用自前世千載詩歌源流之宗的《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這首《秦風·無衣》深深震撼。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口中輕輕吟哦,帝乙的眼神越來越亮,驀地重重一掌擊在麵前的幾案之上,大笑著連聲贊嘆道,「好!好一曲《無衣》!速宣大樂令晟曠入見!」

登時便有內侍急速出殿傳旨。不多時,一個相貌清雅高古的中年男子在一名內侍引導下快步入殿,在帝乙麵前躬身施禮道:「臣晟曠見過陛下。」

帝乙笑道:「晟卿不必多禮,且坐下講話。看座!」

有內侍在帝乙身畔為晟曠安設幾案座席——晟曠身為司掌禮樂的大樂令,雖然權柄不重,身份卻甚為清貴,自然不能與殿內這些無職無權的少年同列。

晟曠落座後問道:「不知陛下召臣前來見駕有何使用?」

帝乙笑道:「朕今日得到一首絕妙好詩,欲為其譜出曲調。晟卿乃我大商第一樂道大家,朕自然第一個便想到了你。在朕看來,也唯有晟卿所譜之曲,才配得上此詩!」

「陛下謬贊!」晟曠口中謙遜一句,心下卻頗有幾分不以為然。他雖然不是驕狂之人,但於樂之一道卻素來自信。當今之世詩賦不昌,近年已極少有足以傳世的佳作問世,他不認為帝乙拿出的詩作足以於自己的樂道造詣相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重生電子帝國 傲世武皇 抗日之兵魂傳說 百煉成仙 無敵藥尊 烽火逃兵 材料帝國 飛天 學霸養成計劃 極道仙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