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驢脾氣(上)(1 / 2)

加入書籤

八月二十四日,周二,上午。

長生唱片公司,總經理辦公室。

來到公司之後,鄭長生花了十幾分鍾就把該簽字的文件都處理完了,然後拿起電話,撥通了生產部副經理馬祥的電話。

片刻之後,那邊接通了,鄭長生說:「老馬,我鄭長生,對,那邊怎麼樣?……哦,都拉走了?沒再鬧吧?……嗯,嗯,好!你在那邊繼續盯著,最近兩周,咱們都隻有這三家的三條線啊,產量還是拉不起來,所以,估計接下來還是要排隊,嘉興南笙那邊都是南方那幾個省的經銷商,每年走的量都不小,人家急點兒、說點難聽的,你也別生氣,好好的給我哄著勸著賠不是,唾麵自乾嘛!等你回來了,我給你慶功!……嗯,嗯,好!」

掛了電話,他長長地吐出一口氣來,忍不住揮了揮拳頭。

雖然驚險了點兒,但事情總算是處理過去了。

在上市十天即宣告斷貨之後,急的不隻是長生唱片,還有各地的經銷商們,後來他們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得到的消息,總之是知道後續就算是可以恢復供貨,也不可能足量,於是隻用了一天,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就紛紛殺到京城來了。

要知道,這批經銷商雖然不是音樂圈的人,但他們常年做唱片銷售,在業內的人脈真不是一般的深厚,所以很輕易的,就讓他們給打聽到了長生唱片目前分別拿到了索尼唱片、華歌唱片和南方嘉興的南笙公司的三條線來生產《廖遼》的磁帶,這樣算的話,每天也就是不到三萬盒的產量,所以……誰搶到是誰的!

畢竟他們才是直接麵對市場的人,他們能夠很明顯地感知到蘊藏在供貨不足背後的歌迷們的那股子購買的沖動。而他們也很清楚地知道,往遠了不好說,至少在最近這幾周裡,每一張《廖遼》的cd,每一盒《廖遼》的磁帶,都代表著利潤。

而等到過上幾周,隨著供貨逐漸充足,這股子因為供貨不足而帶來的購買沖動是不是會一泄而空,是不是會導致這張唱片的銷量隨之暴跌……這是誰都不敢預料的。

再說了,雖然最近幾年盜版越查越嚴,但再等個十幾天吧,一般都是在正版上市之後大概二十來天的時候,各種各樣的盜版也就開始鋪貨了,到時候反倒是賣盜版才賺得更多了。

所以,隻有盡快拿到足量的貨,才代表著真正的利潤!

於是,事先沒有任何人能夠預料到的,這幫經銷商居然約好了似的,在上周五的上午直接就堵到生產車間去了!

一半去了索尼,一半去了華歌!

接到消息之後,長生唱片這邊生產部的經理老劉直接嚇傻了,趕緊和鄭長生兩個人兵分兩路趕到兩邊去耐心的解釋,費了好大的牛勁兒,總算是把那幫人都勸下了。

然後,隻有一個辦法了,誰也不用搶,大家都把去年的銷量擺出來,計算一下最近一周的總產量,大家按照比例分吧!……離得遠的先發貨!

於是,從周六開始,各個省份的經銷商們開始陸續拿到貨、陸續發運,到今天,連趕去嘉興南笙的那批南方幾個省的經銷商們也開始拿到貨了,雖然就目前生產《廖遼》的那幾條生產線來說,根本就不可能填滿市場的缺口,各大經銷商也都是一副欲壑難填的模樣,但好好歹歹,到昨天的時候,已經有大半省份的市麵上開始恢復供貨了。

隻是……這種受人鉗製的滋味,真是不好受!

以前的時候,像長生唱片這種中小型唱片公司,每年也就是幾百萬盒磁帶的銷量,隻要事先聯係好生產,索尼那邊有生意可做,當然樂得接活兒,在公司正式展開一張唱片的宣傳和發行之前,倉庫裡肯定是已經已經有了足夠市場去消化兩三個月的存貨了,所以盡管沒有自己的生產線,但在生產這一塊兒上,公司還真是從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的。

但是這一次,隨著《廖遼》這張唱片的爆紅,鄭長生突然就感覺到了瘸著一條腿走路的苦處:不管是有心還是無心,反正擁有完整產業鏈的三大唱片公司,在《廖遼》這張專輯銷售最火爆的時候,聯手給了長生唱片狠狠地一擊。

人家索尼和華歌也不是不做你的生意,但就是隻給你一條生產線!

至於信達,就更是直接要出一個高價來,別說鄭長生了,就連去談生意的生產部劉經理都給氣得差點兒當場摔了杯子!

而南笙……好吧,它們的生產線雖然是和索尼、信達、華歌都是一樣的,但它們的規模畢竟還是太小了,整個公司隻有三條線,而且正處在唱片市場最紅火的暑假期間,人家此前已經接了不少的單子,自然不可能違約,能在此前從沒打過什麼交道的前提下臨時給擠出一條生產線來,真的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於是,自己沒有生產線的後果就是,一旦遇到備貨不足的情況,那就隻能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結果還是隻能討來三條線。

三條線啊,一周的產量也就20萬盒上下!

也就是說,哪怕想要買《廖遼》這張專輯的人有無窮多,下周的銷量統計出來,頂天了也就是20萬!

但是,怎麼辦?自己上生產線麼?

顯然還下不了這個狠心!

除去廖遼這張專輯算是個意外情況,長生唱片旗下的七八個男歌手加五六個女歌手,加一起一年也就是走幾百萬盒的量,實在是撐不起來。

而且,站在鄭長生這個高度,他很清楚的知道,目前還在占據市場絕對主流的磁帶,真的是撐不了幾年了,唱片市場的未來,肯定是屬於cd,屬於數字音頻的。

但偏偏,眼下的cd生產線……就連三大唱片公司都還要借著生產上的優勢強壓著各大小唱片公司捆綁生產來推廣呢,這個時候如果上一套,至少在幾年之內,擺明了就是等著落灰的!

而且……cd線也太貴了點!

所以,也就隻能想一想,過過乾癮罷了。

隻不過,一想到明明市場表現火爆之極的《廖遼》在最容易爆出大銷量的時候卻偏偏爆不出來,他心裡就忍不住還是一個勁兒的窩囊。

下意識裡,他又拉開抽屜,把東觀書店的上周銷量排行榜拿出來。

《廖遼》,第二名,周銷量11484張。

昨天剛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鄭長生就忍不住拿出上兩周的數據來,拿計算器認認真真地算了三遍:當初發給東觀書店的磁帶、cd、黑膠一共是17000套,前兩周分別是1128張和4386張,再加上這一周的11484張,一共是16998張。

隻有兩張不知道發貨給了哪家分店的唱片沒賣出去!

鄭長生估計,十有八九那兩張是黑膠。

而拿到這樣爆棚的數據,《廖遼》大概是隻用了兩天左右!

每到這時,鄭長生就忍不住懊悔的了不得!

發行前的銷量預估、生產備貨就不用說了,畢竟誰都沒有前後眼,這個要說錯的話,整個公司的高層就隻有廖遼一個人才是正確的。

真正讓他懊悔的是,早知如此,他該在拿到東觀書店上一周銷售數據,發現銷量見漲的那時候,就第一時間去給索尼下訂單的,那樣的話,哪怕是搶出兩天的時間來,周六周末就能讓市麵開始恢復供貨了!

如果在上一周,《廖遼》能夠有三四天的時間是正常供貨的,那麼,就連第一周上市的劉明亮的新專輯,也一樣能給他爆掉!

畢竟劉明亮的新專輯上市第一周,在東觀書店也就隻有13241張而已!

不到兩千張的差距啊,《廖遼》哪怕多賣一天都給他爆了!

想一想吧,如果《廖遼》這張專輯能夠在發售三周之後,還能踩著第一周的劉明亮登頂,那種感覺……簡直是不要太好!

而如果真能實現,廖遼可就真的是要紅透中國了!

可惜……可惜……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軍神回歸 我真不想一打五 我在古代日本當劍豪 隨身帶著元素農場 美劇世界有點亂 慢穿之璀璨人生 無限VC生涯 帶著倉庫到大明 位麵龍珠 隻有我知道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