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先羽(1 / 2)

加入書籤

旭日初升。∷書荒閣√⊿

樹梢上一隻白頭青身仙客鳥歡鳴跳躍,穿梭於青葉之間。此鳥渾身青羽,頂生白毛,名為仙客鳥,甚為稀罕,且極具靈性,通人意,明人心。

破敗道觀之內,有個清秀道士輕笑了聲,把手一招,那鳥兒就即展翅飛來,落在道士手上。

這相貌清淨的少年,身著道裝,約莫十六七歲的模樣。觀他模樣,眉清目秀,略顯文氣,但又不顯文弱。

年少道士名為秦先羽,是這座道觀的唯一弟子,亦是觀主。

秦家乃是醫學世家,世代從醫,聲名甚高,秦父忙於治病救人,忙碌無暇,極少教導秦先羽醫學之道及辯藥本領。所幸這家無名道觀的老觀主頗通醫理,跟秦老太爺曾是好友,秦父便將幼子托付給了老觀主。

秦先羽隨老觀主數年之久,老觀主教他如何辨識藥物,教他藥物醫理,並傳治病良方。偶爾有暇,就讓秦先羽誦讀道家典籍,觀看道藏。待到最後,秦先羽對道家典籍鑽研之深,竟比醫學典籍也不遜色。

按老觀主所說,醫書與道書在某些地方有相通之處,比如經脈穴位之說,書上詞匯相似等等,觀閱道書對於醫學實有觸類旁通之效。

兩年前,秦父秦母俱是染上惡疾,同日病逝,而老觀主竟也染上相同病症,不久便與世長辭。

秦家這三代行醫的醫藥世家,從此,聲名一落千丈,尤其是秦神醫自家染病而死。這神醫二字,便成了許多心生妒忌的大夫醫師,或是與秦家不和的人狠狠抨擊的借口。

秦先羽年紀尚小,也無人再信秦家醫術,更不信這個年紀尚小的毛頭小子。而秦家藥堂已經被親戚占了,他就隻有與母親贈他的仙客鳥結伴。

好在這鳥兒通人意,知人言,秦先羽過得並不無趣。憑借辯藥的本領,這少年的日子倒也過得頗為清閒,有時隻是挖來一味藥材,換成銀錢後,便能使他數日衣食不憂。

恰好,今日又是斷糧的一日。

秦先羽背起小藥籠,將小藥鋤放在門外,轉身把大門關上,隨後彎月要把藥鋤拾起,往道觀南邊的樹林中而去。這少年道士微微招手,適才飛回樹上的仙客鳥便低鳴一聲,飛來站在他肩上。

待到將近應皇山時,秦先羽眼中便露出幾分凝重之色,他把手一揚,輕聲道:「去罷,若有事情,立即給我傳訊。」

仙客鳥在他脖頸上輕輕碰了碰,便長鳴一聲,飛向了天上。

應皇山是一座大山,山中深處草木茂密,人跡罕至,更有許多凶禽猛獸,便是獵戶也隻敢在外圍獵殺,不敢深入。而秦先羽所居的道觀,就在這應皇山腳下。

這少年道士輕輕吸氣,隻覺山中空氣清新,心境立時清明不少。

他提著藥鋤,往前走去,這附近的藥材幾乎都挖得盡了,還須再往前走去一些才行。但是深山猛獸眾多,他不敢輕易踏足,便繞著這山外采藥。

雖是在外圍,也未必安全。那些凶禽猛獸雖然隻在山中,極少出來,但也有例外。比如前一年時,就有一頭雄鷹,半人來高,險些把仙客鳥叼走,叼不走仙客鳥,就見到了秦先羽,又險險把這少年道士擒走。

有時,也會有山豬出來晃盪,這些山豬不比家豬,也甚是凶狂。

「上次采了四株銀元草,能治風濕病痛,效用極好,每株價約七十銀錢。但我隻是采藥,並未開店鋪,無法賣藥,且人家也不信我一個少年人,賣給城裡藥堂,一株隻得了十個銀錢。」秦先羽心中暗道:「四株銀元草共得四十個銀錢,買了小半袋米,也吃了十多天。但我記得在銀元草後邊七十步遠的地方,還有兩株墨光草。」

「墨草能夠治外傷,製成傷藥,想來價格會高上一些,尋常藥堂賣出去,能賣出九十銀錢一株。但從我手裡賣給藥鋪,大約能出價每株十二個,或是十三個銀錢罷。」

老道士交給他規矩,便是采藥須留根,得藥不貪心。

藥材要長成需要年月,采了一株就少了一株。若傷了根就斷了藥種,如果留下根莖,日後還能發芽成長。而得藥莫要貪心,隻要足夠用了就好,貪心無用。

秦先羽家中本也是開藥堂的,每次采藥,也都能估算大約賣出的價格,自覺足夠了,也就停手了。

墨草漆黑如墨,長在樹下,不甚顯眼,常被誤認為雜物。隻要研成粉末,灑在傷口,就能止血,倒是跟常人用香灰,炭灰來止血的辦法有些相似,但是墨草顯然更為有益,且能使傷口加快愈合。

「開花了?」秦先羽近了那裡,看見墨草開花,心中甚喜,暗道:「短短幾日,居然開了花。若是再過十來天,這些花朵落地,成了種子,生根發芽,過多年許,就是六七株墨草了。」

他繞過了這兩株墨草,也頗慶幸上回沒有把這墨草挖走。

秦先羽走到另一處,又發現二十幾株藥材,雖然隻值幾個銀錢,但是數量不少。這類藥很常見,一般窮困人家在藥鋪也買得起。

來到這些藥材前麵,秦先羽蹲下身子,用小藥鋤挖開四周的泥土,待到差不多了,為免藥鋤傷及根須,便放下藥鋤,用手撥開泥土。

他輕輕拔出這藥,但是又把根須折斷,放入淺坑,再把泥土掩埋上。

「這種藥比較常見,長得也快,這半條根須,大約過半月就能發芽破土。」

秦先羽逐一挖了過去,待到挖光這二十餘株草藥之後,心中盤算一番,暗想著再挖一類藥材便好。他往前走了幾步,忽然一怔,隻見不遠處的樹下有一道青藤,攀上了樹身。

那青藤他不曾見過,但卻曾聽過。

秦先羽自幼跟隨老道士習讀醫理,辨識藥材,但是他父親則極少教他。猶記得第一次教他識藥,醫書上畫的就是這株青藤。

青藤名為升仙草,毒物。

曾有道士用以煉丹,服下之後當即毒發,其後人極為悲傷,認為這道士是死後才飛升,便稱作升仙草,寓意為服下之後就能升仙而去,實則是一種劇毒。

至於解毒之物,就在樹身,在青藤環繞處的青苔。

秦先羽看了一眼,默默不語,心緒有些低落,過了許久,才往另一邊走。

這個少年道士懂得辯藥,時常以采藥為生,閒暇時候就觀看醫書,道書,尤其是神仙故事,更是癡迷。他心性清閒平淡,也沒有多少豪情壯誌,若說心中有遺憾之事,大約便是自家父母雙親及師父的病症了。

那病症在醫術上從未有過記載,縱然觀遍醫書,也去跟人借書,卻都尋不到這類病症的記載。秦先羽有時也想是否真是一種不知名的惡疾,但為何染病的僅有自家三位長輩。

盡管這少年道士不願去想,腦中也不禁掠過那些想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絕品世家 我的漂亮女同事 重生在三國 從九百層歸來 宗師寶典 闡教第一妖 金庸世界裡的道士 回到三國變成蟒 重生之隻爭朝夕 步步逼婚,老婆別想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