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做客明家(一)(1 / 2)

加入書籤

明朝霞家住六樓,位置好視野絕佳,站在陽台上可以眺望很遠。青溪縣城就是個四麵環山的小壩子,從這裡窮目而去,可以看到西南一隅。那是一中外麵的蔬菜隊,也就是水鋪、砊頭等自然村。近一平方公裡的平地,全是菜地。現在正是季節,全種上菜了,一片翠綠色。除了供y縣城數萬人口,多餘的還向外縣和市裡販賣。

一條兩三米寬的河流蜿蜿蜒蜒穿過這片碧玉圖畫。這條小河就是從老街邊上流過的那條,再穿過主乾道的那座橋後,被一條不高的壩給攔了一下,上半截變成了半是河道半是大水塘,救火時就是在這水塘上進行的。

所以下半截河流的流量猛然變小,小到連名字都不配有,大家以「那條溪」來指代。它從縣城西部縱穿過去,再拐個一個彎,然後在看不到的地方匯入到青溪江。那是青溪縣最大的河流,在縣城的南邊,穿越了五六個縣的地盤,那些地方在明清時屬於不同的兩府轄區,所以又叫兩府河,

那條溪的左手邊,有一片桃樹林,有十幾畝大,現在桃花正盛開,爛漫霞靄,真的有《桃花源記》裡所記載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是小縣城為數不多的「風景名勝」。自己原本跟岑樂瑤相約了在那裡結拜,怕是不成了。那次火災獲救後,岑樂瑤有意無意地疏遠了自己。真是可惜了,想不到跟校花連「金蘭姐弟」都做不成了。

現在是黃昏時分,夕陽殘照,田壟間的小路上,走著不多的人。就是最勤奮的人,這時也停止了鋤草細作,扛起了鋤頭,披著霞光,慢慢悠悠地回家去了,然後化成了在碧波裡緩緩遊動的星點小魚。

村莊的房屋稀稀落落地坐落在那一圈青山腳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都是本地傳統的木屋。一般都是平房加閣樓,全部用木板拚接而成,有錢的就刷上一層桐油,能夠十幾年都保持原木色;沒錢的新建時能保持原色,但經過一些年的日曬雨淋、火烤煙熏,漸漸變成了黑灰色。

屋頂是三角形的,有錢的鋪著瓦片,沒錢的就用處理過的厚樹皮蓋著。屋子兩頭挨著牆壁用土磚各搭了一截偏屋,一邊是廚房,另一邊是茅房和豬圈。

炊煙裊裊而起,就跟薑玉琴老師彩墨畫裡的點睛之筆,寥寥數筆,卻增添了幾分俗世煙火氣。

農婦呼兒喚女,叫他們回家吃飯的聲音,在幾乎被霞光凝固的空中飄盪著,悠長地像是歲月的蜘蛛絲,細微幾乎不可見,卻能牽著你跨越千山萬水,今生前世,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

中間摻雜著某一農婦的唱罵聲,像是突然闖進寂靜不動蜘蛛網的飛蟲,盪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瀾,

「唱罵」就是農婦在自家門口對著外麵廣播式大罵,除了聲音需要洪亮透徹之外,還要有著自己的節奏和韻味。一般還會加上一把菜刀和砧板這樣的道具,隨著節奏一刀刀砍在砧板上,如同快板、二弦或大鼓。

起因無非是地裡的菜被誰偷了;堆積的柴火被誰抽走了;鄰裡之間鬥氣了等雞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小孩之間的打鬧,婆媳之間的沖突,都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指桑罵槐一通。

「唱罵」水平有高有低。水平低的,罵來罵去就是那麼幾句話,罵到最後自己都覺得沒意思了,悄悄地偃旗息鼓。水平高的,半個一個小時來回地罵,除了幾句核心話,其餘的幾乎沒有重復的。讓你驚嘆幾乎半文盲的農婦是哪裡學會這麼多詞匯量的?又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到自己的唱罵裡去的?想到這裡,你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原來藝術真的來自於生活。

「唱罵」水平高的農婦在村裡是都沒人敢惹。誰家要是辦白事,還會被請了去「哭孝」,掙些錢物回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逍遙兵王混鄉村 捉婿 隻有我不是npc 重生海賊當怪物 大道清理計劃 還看今朝 重生2002之納米人生 屍鬼仙道 有錢大魔王 詭仙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