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微頭條(1 / 2)

加入書籤

十一點出頭,孟曉琴給路舟叫來了微訊微頭條小組的組長。

人路舟是記得,陳東卓,去年下半年微訊HR擴招時從飛信挖來的項目經理,在此前的工作中路舟同他是有過一些接觸。

「路總。」

「稍等片刻。」

路舟先是將手頭上的郵件檢閱了發送出去,隨後便說道,「微頭條內部立項也有一段時間,文檔我也看了,但我本身對一些東西是存有疑問,所以想和卓哥你溝通一下。」

陳東卓,「路總您講。」

路舟,「首先公眾號和微頭條是兩款截然不同的產品形態。公眾號的大部分功能是根據我所提出的要求進行設計,而微頭條這是老程本身的想法。

公眾號基於用戶喜好和行為,微頭條則是用戶和資訊間的自動匹配。

所以,盡管現在公眾號也歸入你們小組進行日常維護,但在兩個產品上你需要做好區分。」

陳東卓,「明白。目前我們仍然是按照程旭元的意思,工作仍然是先以公眾號為主,微頭條還處於討論階段,相應的設計和設想正在逐步完善。」

路舟遞給了陳東卓一份文件,「這是我在你們基礎上修改的版本,電子檔也已經發到了你的郵箱。」

隨後他又接著說道,「內容信息整合成流,這個想法應該不屬少見。

從千度篩選收錄,到博客微博的關注,再到朋友圈產品形態,甚至說接下來的微頭條,本質都是內容信息流。

微博基於關注關係,朋友圈基於現實關係和微訊內好友關係,但在內容呈現上,它的顯示原則都遵循著時間軸線tiline。

而微頭條需要在時間軸線上加入一些影響因素,對整個信息流進行一個篩選重排。

整個推薦模型中,會有些可量化的數據,比如用戶行為:點擊率、點贊、評論轉發;用戶環境數據:地理位置、時間;熱度特征:全局、分類和主題熱度。

基於內容和用戶進行匹配,這就是老程設想的創新性。當然,也不是說沒人想到這個點子。不過開始做的人應該是不多。」

陳東卓微微點頭,「這個我可以理解路總,但在實現上,我想是有比較大的問題。首先是初始啟動,針對內容我們需要進行標簽標注和分類,隻有內容的訓練模型ok了,我們才能夠將內容和用戶進行關聯。」

路舟笑了笑,「這個你可以放心。數據源,夢穀是有人提供。在分類上,我們采用層次化的文本分類,比如大類科技、體育、財經,如體育再細分籃球足球,再一層層往下細分。

而你們需要將它不斷細化和顆粒化,比如娛樂中最下層級甚至要具體到人,比如某明星之類。顆粒越小,標識度越高,那推薦效果自然更理想。

我想,楊密的用戶應該很喜歡有她的八卦消息。」

陳東卓,「那麼接下來?」

路舟,「既然內容分類層級有了,自然是文章內容輸入到係統中,係統為每篇文章打上分類標簽。

隨著內容推送到用戶眼前,客戶端即可收集用戶行為,比如根據他的點擊、留存,進而判斷他的喜好,這樣用戶標簽也就有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重生之神級學霸 明末第一梟雄 周遊仙武世界 天行緣記 女校男籃 異世界的滿級玩家 我才不要變成喪屍 妖女,哪裡跑 帶著戰士模板混漫威 變身錦鯉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