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渺小的探索者(1 / 2)

加入書籤

路舟,「接著,我們來再講一個事情,傳統媒體和新興自媒體。

如果將整個信息網絡中的個人和媒體當成一個節點,那麼較早些時候,整個信息的網絡結構和今天會有非常大的區別。

如紙媒、電視台、互聯網門戶等等,它們所發布的信息往往是由專門的媒體人來進行編撰。這樣的網絡,是一個相對中心化的結構。

它們講,我們聽,這些媒體是信息的創造者和源頭。而源頭和聽眾的界限非常明顯。

是權威嘛?像是,又像不是。

以一個今天非常常見的例子來講:當某路段上發生了一起車禍造成了道路擁堵,影響了路段交通,有網友拍了一張圖片並o了圍脖。

這件事情,如果發布者不去添油加醋,信息本身夠不夠權威。夠。而且比傳統媒體更快速。

我們在技術演進和產品形態的探索過程中,逐漸顛覆了傳統的信息網絡結構,源頭和聽眾的界限不再,所有人都可以充當信息的源頭,所有人都是媒體,所以我們叫自媒體。

而整個復雜網絡伴隨著信息源頭的去中心化,所有人都是一個信息源頭的節點,它繼而又產生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湧現反應,也就是我剛所說,屬於這個時代真正的百家爭鳴。

比如京城某日因暴雨導致機場內滯留了大量人員,通過圍脖,京城周邊發起了一場自發的接機活動,幫助滯留人員順利疏通;比如在近日某次江南地區的水災中,微訊群中有網友自發組織了臨時救援的民間組織。

沒有太多思考能力的螞蟻,借助著信息素,組成了一個富有紀律的蟻群,盡管它們中個體智商遠遠比不上人,但所構成的蟻群卻具有非凡的『智慧』,可以構建結構極其復雜的蟻巢,可以按照一定的步伐去完成繁衍、遷徙、獵食、守衛等組織工作。

我們沒有釋放信息素的能力,但今天,我們擁有互聯網。信息,成為溝通你我的工具,也讓整個社會產生思考和獨立智慧。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群體智慧』。」

路舟沒有接著按下T,而是走出了站台,在講台上麵一邊踱步。

「去年,我曾經在個人圍脖上聊過一個事情,講的是『圍脖』已死。可能這裡會有些朋友不那麼理解我的意思。

當時,我已經萌生了做『熟人圍脖』的想法,也就是今天微訊所呈現的朋友圈。為什麼我會嘗試去做這樣一件事情?

這涉及到一個關於治理的情況。

毋庸置疑,圍脖在話語權或者信息權重這件事情上,馬太效應正在愈演愈烈,大V越來越多,普通人的消息和狀態越來越難產生影響。熟人圍脖——朋友圈,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隨之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微訊在朋友圈之後又嘗試做了公眾號,它便是用來補充朋友圈所不足。

圍脖是更公地化,更公共的場所,而朋友圈則是屬於私人的領地。

當時的我應該算是年少輕狂,但當我理清了一些事情,去真正治理微訊,我也明白,兩者並無孰優孰劣。而對心浪圍脖,我也是懷有非常高的敬意。

今天的圍脖,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政府、組織機構的入駐,它促進了很多公開化和透明化的進程。這是私人領地,朋友圈所做不到的事情。

當然,涉及治理,因為信息富集,今天的我們也麵臨著巨大的困難。

今天的圍脖大V,可以通過自己的話語權尋求營銷和廣告變現,而微訊公眾號則是再次將這件事情推上了一個台階,隻要有有瀏覽,文章就能產生價值。而微訊內部,目前也正在做著一個更加深入的項目,謀求著將這樣的模式再次推上極致。

聚焦於內容身上的眼球愈多,經濟效益就越高。眼球經濟,不外如是。

內容不必區分好壞,隻要能夠吸引眼球,它就能產生經濟效益。

暴力、扭曲、黃色、灰色、獵奇、低俗、謠言不少類似的公眾號,透過微訊的沙雕廣告也獲得了非常高的經濟收益,同樣的問題在圍脖之中也存在。

它能夠成立有兩個前提:微訊提供了工具,而用戶存在著需求。

不同角色的參與者最終促成了這樣的結果。

微訊進行了大量相關的治理工作,從人工審核、舉報係統再到自動化審核。坦白說,從公司的角度,部分卡口未必是需要如此嚴格,畢竟不管黑白,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能產生流量就是『好的內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重生之神級學霸 明末第一梟雄 周遊仙武世界 天行緣記 女校男籃 異世界的滿級玩家 我才不要變成喪屍 妖女,哪裡跑 帶著戰士模板混漫威 變身錦鯉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