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歡迎來做客(2 / 2)

加入書籤

楊銳的論文就簡單了,摘要總共百多字。

劉欽因此也就掃了一眼,開始讀道:「在對輔酶q10的原料測定中,發現了103%的測定結果,超過了測定誤差的允許範圍,我認為,輔酶q10的測定結果偏高的原因多數情況下是因為輔酶q10的吸收係數偏低所致。在各省市的藥品標準中,輔酶q10采用的是五十年代發表的國外文獻值,由於當時的設備和分離條件的限製,吸收係數測定偏低。本人按照藥典委員會對測定吸收係數的有關規定,對輔酶q10的吸收係數重新測定,結果表明,輔酶q10的吸收係數確實偏低。」

讀到這裡,劉欽也不讀了,自顧自的看了下去。

正喝酒的人也不喝酒了,瞅著楊銳看了半天,就有人喊道:「結論是啥?有結論沒有?算的對不對?

大家這麼問是有原因的。

以80年代的標準,楊銳的論文其實不算是小論文,就他的摘要,已經可以擴展出一篇論文了,即是說明吸收係數偏低,就可以發表了。

至於吸收係數究竟應該是多少,偏低了多少,可以留給其他學者來做實驗。

這是條件所限,有的研究所根本就是零經費或者負經費,就是發工資都不夠的狀態,隻能做常規實驗,或者隻能做理論研究,這些研究所的學者要發表文章,自然得發不用實驗的文章。文學類的數學類的研究者可以這麼乾,自然科學方麵的研究者沒法子,就被迫去搞「我猜你驗」的遊戲了。

說起來,像是霍金這樣的大牛,玩的也是「我猜你驗」的遊戲,他猜會怎麼怎麼樣,然後根據自己的理論做個嚴謹的預言,預言最終被發現了,那就證明理論有價值,否則就繼續等著,直到被證明正確,或者被另一個假說取代。

這同樣是因為沒條件,譬如黑洞白洞反物質弦理論什麼的,以人類的最強科技,也不能說找到就找到的。

國內的沒條件更寒磣一些,可道理是相同的。

比如楊銳,要是沒賺到錢,或者找不到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實驗儀器,那他隻把摘要拿出來,也是有機會發表的。

可另一方麵,就拿出摘要,也就是一篇九流論文,最多發表在省級的期刊上麵,例如占用某個三流大學的學報,能不能被人看到都是沒準的事。

可要是加上翔實的論據,並且得到最終的正確的吸收係數,這個論文就算是有點價值了,至少三流往上,可以登上國家級的期刊。

盡管在中國,國家級期刊的水平也夠嗆,可那畢竟是比較高端的雜誌了,任何一名學者也不是畫兩筆就能過審的。

在座諸人好奇的就是後麵的部分。

劉欽快速掃過前半截的說明,開始盯著中間看。

一篇文章作假沒作假,有經驗的研究員經常能夠看出來。在這方麵,寫過畢業論文的學生大概都有印象,覺得導師就像是火眼金睛似的。

其實就是一種感性配合理性的認識,和大師鑒定古董差不多,看的多了,也就有了感覺,再配合專業的知識來分析。

普通本科生還沒有造假的經驗,肯定是一眼被識破,但要真能熬到副教授乃至教授,煉出一手爐火純青的造假技術還是有可能的。

劉欽這些天是看著楊銳做實驗的,稍微回憶一下,就能對得上號。

看了一會兒,劉欽就點頭了:「確實是一篇好文章。」

「我看看。」

他旁邊坐的是一位副研究員,也是化學專業的,拿起來一掃,就把結構搞明白了,再看後麵的結論,不由點頭,立刻明白了,道:「隻要數字不錯,這就直接可以被引用了,行啊!」

「我也看看。」論文馬上被傳了下去。

到了年輕研究員們的手裡的時候,幾個人都是眼熱萬分。

這論文清楚,明白,最後的結論就是一個數學式,對還是錯,重復做一下試驗,立刻就明白了,容不得半點虛假,也就容不得半點反駁。

也就是年輕的研究員們才明白這有多難得。

更讓人嫉妒的是,這篇論文非常簡單,在場的誰都能做出來,寫出來,難的是最初的判斷。

「這高中生……」不止一個人在咂嘴:「要是不錯的話,幾天就審核過去了。」

等大家都看完了,再舉杯喝酒的時候,一個一個看楊銳都更加認真了。

劉欽更是代表眾人,和楊銳碰杯說:「歡迎你再來煤科院做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明末第一梟雄 周遊仙武世界 天行緣記 女校男籃 異世界的滿級玩家 我才不要變成喪屍 妖女,哪裡跑 帶著戰士模板混漫威 變身錦鯉少女 電影世界大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