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南下還是北上?中華聯盟!(1 / 2)

加入書籤

德國滅亡波蘭後,並沒有繼續往東進攻蘇聯。

希特勒這個最反動的反\/共\/產\/主\/義分子,居然在最後關頭虛晃一槍,調轉槍口南下進攻法國。

歐洲局勢變化之快,出乎英法的意料,此刻英國人後悔,當初不應該放縱納粹,企圖把納粹引向蘇聯,禍水東引,這戰略沒有成功,張伯倫被希特勒耍得團團轉,綏靖政策破產,張伯倫黯然下台,死硬派丘吉爾當政。

德軍兵分三路,由西向東分別是,進攻荷蘭比利時的b集團軍群,進攻阿登森林的a集團軍群,進攻馬其諾防線的c集團軍群。

阿登森林位於比利時、盧森堡、法國三國交界處,丘陵地形,森林茂密,人煙稀少,進攻前,德國工兵就潛入阿登森林,把進攻沿途的樹木鋸開一半。

表麵看阿登森林樹木茂密,沿途的樹木隻不過是佇立的多米諾骨牌,德國坦克輕易就撞倒樹木,從森林中碾出通道,數十萬大軍源源不斷地通過阿登森林,出現在法國腹地。

法國人沒想到德軍坦克從森林裡沖出來,德軍一下子出現馬斯河北岸,馬斯河防線非常薄弱。

古德裡安指揮的第19裝甲軍轄3個裝甲師輕易就攻占法國要塞城市——色當!

色當這個戰略要害,好像一直是德國人的寶地,百年前的普法戰爭中,德國人在色當戰役中打敗法國,踏著法蘭西帝國的屍體建立德意誌第二帝國。

這次也不例外。

強渡馬斯河是計劃關鍵,德國飛機對馬斯河防線狂轟濫炸,德國重炮向對岸發炮,馬斯河南岸的法軍幾乎崩潰,古德裡安沒在城裡休息,就命令工兵連夜塔橋,第二天一早德國坦克部隊就沖過馬斯河,迎麵對上增援過來的一個法國步兵師,將他們擊潰。

接下來,德軍和法軍展開一場坦克大戰,結果德軍大勝,古德裡安根本沒時間慶祝勝利,就爭分奪秒行軍,去抄英法聯軍的後路。

馬斯河一役,僅有一個不滿編的法國步兵集團軍根本無力招架,此時法軍主力不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後,就是在比利時,和英國人一道抗擊德軍b集團軍群。

馬斯河防線被打穿,死神的鐮刀降臨,無論是馬奇諾防線還是比利時的法軍,都麵臨腹背受敵的險境,他們要輸了!

後來的局勢卻是如此,法國兵敗如山倒。

希特勒欣喜若狂,丘吉爾卻要不惜一切代價挽救困在敦刻爾克港的英國遠征軍,實施後來大名鼎鼎的發動機計劃。

(不過若是輸了這場戰爭,發動機計劃好像意義也不大了。)

一個半月,僅僅一個半月,法國就滅亡了,德軍兵不血刃就開進了巴黎。

納粹鐵騎橫掃歐洲,給世界各國上了一課,原來仗可以這樣打的,法國人的軍力並不差,裝備甚至還要先進一些,輸就輸在觀念上,他們太墨守成規了。

……

「精彩!德國人給我們詮釋什麼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好好地上了一節課。」

「又是一個臥薪嘗膽,勵誌故事。」

武漢,軍委會,李、白、司徒勇、鄧鏗、苦艾等大佬討論歐洲的戰爭。不僅他們關注歐洲戰場,總理府也在時刻關注。

武漢如此,東京如此,南華如此,莫斯科和華盛頓也是如此。

人們再次見識到閃電戰的厲害,甚至被德軍的強大嚇到了——德軍秒殺世界第一陸軍!

德國人的勝利讓軍委會受到鼓舞,他們堅信他們走的道路是正確的,要求總理府同意新一輪擴軍計劃。

「擴軍500萬?不!我不答應!沒那麼個必要。」

宋子文一聽就不乾了,軍方居然提出擴軍500萬,他很是驚訝,接著又問了一句,「要對誰開戰?」

對誰開戰?

答案有三個,分別是英法,蘇聯和日本。

對英法開戰,主要是為了收回租界,歐洲爆發戰爭,英法無暇顧及東方,不用擴軍也可以收回租界,租界是瓜熟蒂落的結果。

那麼,還有誰?

日本還是蘇聯?

李白、司徒南這些軍方將領有不同意見,海軍和陸軍意見也不一樣,陸軍要北上,海軍要南下。

這戰略選擇不好選擇,北上還是南下?

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利弊,軍方和總理府沒商討出個明確結果,不過達成共識繼續擴軍,總理府同意把軍隊規模擴大到300萬,改名為國防軍,國家轉入半戰時狀態,動員退役軍人參加入伍,職位向女性開放。

開完會,宋子文、林一民、宋美齡、苦艾幾人聚在一起,談論局勢。

宋美齡首先說話:「又讓他猜對了,德國人輕易就打敗法國,世界第一陸軍就這樣德性?」

她口中的他,自然是司徒南,開戰之初,司徒南的電報就來到武漢、新唐山,他預測德國會戰勝法國,歐洲局勢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更本性改變,武漢和新唐山要做好準備。

宋美齡對此不信,沒想到司徒南的話又應驗了,好勝的她輸了一場,忍不住把氣撒在法國人上,口氣尖酸評論法國。

苦艾不接話,心裡暗暗震驚,司徒南發給他的信息中,不僅預測戰爭走向,還特意提到阿登森林是戰役的關鍵。

這說明了什麼?

如果司徒南不是預測能力極強,就是收集情報的能力極強,對他的話應該保持一致的態度——相信他。

苦艾沒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見宋美齡看過來,他笑著搖搖頭:「結果出乎意料,我們對歐洲的情報收集能力有限,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日本和蘇聯上。根據情報顯示,日本和德國可能會簽訂秘密條約,日本人坐不住了。」

說完,看了看宋子文。

德國人最想結盟的還是中國,無論是進攻蘇聯還是進攻英法,兩國都有合作空間,開戰前,兩國大規模軍事和工業合作,國防軍的很多裝備都和德軍類同,軍中對德國態度友好。

既然德國人能做到,那麼和德軍同出一源,規模更大,又有戰爭經驗的中國國防軍,沒理由乾不成?

陸軍和空軍躍躍欲試,海軍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東南亞英法殖民地是更合適的目標,資源豐富,作戰難度低,就算不用陸空軍插手,海軍自己就能搞定東南亞,尤其是法屬安南。

不過為了照顧軍種友誼,海軍希望陸軍派出幾個山地師、叢林師加入南下作戰中。

軍心可用,然而,宋子文對比並不積極,顧慮重重,軍政兩屆沒達成共識。

就經濟界,軍工利益集團和生活消費品利益集團也有不同聲音,盡管他們一致對外,積極地向歐洲出口各類物資,商人的聲音傳遞到致公黨內,這也是宋子文並不主張立即參戰的原因。

「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首先都要和南華取得共識,雙方要結成更加牢靠的聯盟。」林一民開口道。

宋子文點點頭,發動戰爭,石油和橡膠,這兩樣東西是中國最需要的,南華正好可以提供這兩樣,尤其是橡膠,美華化學公司已經掌握合成橡膠技術,但從質量和成本考慮都不如進口南華橡膠劃算。

「真讓人頭疼的選擇啊!先看著辦吧,看看日本人怎麼動作!」

宋子文有些頭疼道。

按理說,中國首先要對日本下手,從日本手中收回台灣島,但日本海軍勢力強大,宋子文和軍方都不想和日本人打仗。

當然,也不怕日本人,一旦交戰,武漢首先會斷了對日本的物資供應,沒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礦石、石油,可能南華的橡膠石油也失去,日本戰爭潛力會一下削弱。

然後在朝鮮半島,強大中國陸空軍會把日本人趕下海。

「觀望一下也好,現在雙方都有點投鼠忌器,日本人肯定比我們更著急。」苦艾笑道。

因為時間似乎更在中國這邊。

「上海租界是時候結束了,明天我就給英法大使發通牒,三天之內收回租界怎樣?」宋美齡問道,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語氣看似詢問,決心卻堅定,仿佛看見一樁名垂千古的功績要落在自己頭上。

「稅警團做好一切準備了。」林一民點頭道。

實際不用三天,巴黎和倫敦接到中國人要動手的消息,不得不同意把租界交還給中國。

至於香港,英國人態度有些曖昧,提出把香港還給中國,換取中國結盟,共同對付德國,遭到宋美齡嚴詞拒絕。

雙方態度一時僵持著,不過估計英國人快熬不住了。

丘吉爾現在正在到處賣萌,抱大腿,求包養,尤其渴望把美國拉入戰場,大肆賤賣英國的海外基地,獲取美國的物資供應。

英國人還希望和日本結盟,日本人同樣態度曖昧。

「歐洲爆發戰爭,這是帝國的機會。可惜,沒解決和中國人的矛盾,帝國不能貿然做出決定。」

東京,大本營,石原莞爾這樣對板垣征四郎等人分析道。

1931年中日戰爭,日軍失敗,導致田中內閣倒台,他們這些關東軍少壯派軍官事後受到處分。

八年過去了,沉寂八年,這些人又活躍起來,宇垣一成居然又成為陸相,石原莞爾成了參謀本部第1部長,板垣征四郎在中國戰場兵敗被俘,後來回到日本,現在擔任第二師團師團長。

陸軍不少將領不服氣,不過誰讓板垣征四郎是最有指揮裝甲兵的經驗呢,有本事的人當然受到重用。

「滿蒙折戟,帝國損失慘重,中國蒸蒸日上,成為大陸霸主,帝國很難在陸上抗衡。」板垣征四郎眉頭皺起,凝重道。

「板垣君喪失信心了麼?難道沒有再戰的勇氣了?」石原莞爾冷笑問道。

「啪」板垣征四郎怒起拍案,想起被俘虜的恥辱,他就眼冒出凶光,像頭凶獸,隨時要吃人。

「我從來沒失敗的恥辱,戰敗讓我痛苦,也讓我堅強。回到本土的那天我就發誓,一定要用敵人的鮮血洗刷恥辱。」

板垣征四郎咬牙切齒道。

顯然,這家夥「活過來」了。

石原莞爾看了心裡暗笑。

「可惜,帝國的敵人不再是中國了,相反我們要交好中國,共同對付英美。」石原莞爾道。

「什麼?」

板垣征四郎一聽就不乾了,沒想到石原莞爾說出這樣的話來,這還是「日本第一兵家」的石原莞爾麼?

「石原君休!」他生氣道。

「中國是工業強國,工業實力是帝國數倍,如果我們在陸地上和中國打仗,能打贏麼?

與其和一個強大的敵人較勁,還不如把精力放在適合帝國開拓的地方,戰場和敵人選擇對帝國未來很重要。」

石原莞爾冷笑道。

他知道軍中很多人都想報仇雪恨,和中國人再打一仗,他本人對中國的恨意一點也不少,隻是為人更冷靜,沒頭腦發熱,還相信能在陸地上打敗中國這樣的工業強國,中國裝甲部隊和空軍要比帝國強太多了。

板垣征四郎啞口無言,坐下來一拍大腿,暗暗生悶氣。重組的第二師團是日軍精銳師團,裝備了大量的坦克裝甲車,但要是對上中國人的坦克大軍,他也沒底。

不得不承認,保護帝國要靠海軍那些馬鹿!

沒有強大的海軍,不是日本打中國,而是中國要登陸日本了。

過了一會,板垣征四郎道:「我們應該進攻英法,奪取英法殖民統治地?為何不進攻俄國呢?遠東的土地、資源都不少,我可不想成為海軍的傀儡。」

就算南下,也不容易,英法不足為慮,但美國和南華就讓人頭疼。

美國占據菲律賓,南華控製半個馬六甲海峽,工業實力不俗,有一支實力不俗的海軍,空軍規模也不小,南華陸空軍從建國以來一直沒停止戰鬥,武漢政府革命軍每次作戰,他們都一次不落參與了,1931年,軍中不少人都在中國戰場和日本打過仗。

一旦進攻南華,好處是很可能獲得英美的支持,但同時很可能和中國發生戰爭,到時中隊會跨過鴨綠江,進軍朝鮮半島。

日本可能會失去朝鮮半島,一旦失去朝鮮半島,日本本島都在敵人空軍的打擊之下,這將是一場災難。

無論北上還是南下,日本好像被人鎖死了一樣,而鑰匙就在中國手中。

再說,進攻東南亞,侵占南華,首先解決菲律賓,不然日本不敢放心南下,石原莞爾多年推算,似乎總得出這樣的結論,日本被人釘死了,海軍固然能保證本土安全,但要走出國門爭霸世界,就必要要和一個比一個強大的國家交戰,這讓他感到無奈,又暗暗忌憚。

雖然帝國對清、對俄國連贏兩場,但——

「帝國戰略位置太差了,周圍都是強敵環繞,偏偏沒有足夠的資源,為了生存空間,不得不對外擴張。

要是……把帝國搬到澳洲就好了。」

石原莞爾突然想起來,參謀本部一個軍官提出的澳洲方案,這方案的確有很多異想天開的地方,錯漏百出,但對澳洲的調查確實做到了詳盡。

東南澳洲有廣袤肥沃的土地,資源豐富,可以養活億萬國民,又能滿足日本工業生產,西澳洲更有豐富的鐵礦,如果帝國獨霸這塊大陸,就有可能稱霸太平洋。

「中國國防軍擴軍,中國人正在積蓄力量,他們的目標在哪呢?如果你是中國人,你會怎麼想?」

石原莞爾突然問板垣征四郎。

「蒙古、中亞、或者東南亞。」板垣征四郎道。

「為什麼?」

「對中國而言,帝國雖然強大,但隔海相望,威脅不如北方俄國,俄國人從北、西兩個方向包圍中國,中國統治者更擔心俄國,歷史上他們幾次朝代滅亡都來自北方。

況且兩國有血海深仇,俄國還占領中國的領土,現在兩國在邊境陳兵百萬,中國人過去十年裡,一直蛢命往北、往西發展,修建北方鐵路和西北鐵路,在東北、西北大量發展軍工業,要說對俄國人沒想法,誰信呢?

隻要帝國提醒中國人,別忘了俄國人的血仇大恨,相信中國人不會放過俄國人的。

就算不打起來,也會相互戒備,大量兵力被拖在北方。」

板垣征四郎分析道。

石原莞爾頻頻點頭,認為煽風點火,挑撥中國人和俄國人非常有必要。

石原莞爾的難題,也是日本決策層的難題。

在皇宮禦前會議上,為了北上南下戰略,海陸軍分歧嚴重,文官不同意打仗,但又認為錯過眼前的機會太可惜。

裕仁依舊一言不發,心裡算是清楚了,不解決中國,帝國不適合對外擴張,中國人提供的各種資源就不能少。

歐洲,德國人用了一個半月搞定法國,法國投降,美中不足的是,敦刻爾克戰鬥中,英國人不惜代價營救,德國人沒完全抓住英國遠征軍主力,有二十萬英法聯軍從海上溜了。

戰爭焦點從德法變成德英,戰場也轉移到海上和天空。

所有方案都值得考慮,石原莞爾到處兜售澳洲戰略,引起了內閣和軍方高層的興趣。

……

外灘,這是英軍和法軍(準確滴說是英國警察,早在幾年前的交鋒中,武漢政府雖沒完全收回租界,但也限製英法軍艦自由出入黃浦江,英法軍隊不能在租界部署重武器。)離開上海的日子,上海一片歡騰,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如果煽情一點,一些人會落下激動的淚水。

杜月笙坐在汽車裡,看著英國人灰溜溜地撤退,不屑道:「小赤佬,你也有今天,讓你們不好好做人吶?老家被人抄了吧!」

英軍撤走了,上海再也看不見包紅頭的印度阿三,英國僑民開始撤離,英國人生怕中國人對他們不利。

法國人同樣如此,上海的外國人也有同樣擔憂,離開上海,澳洲、北美、印度成了他們逃離的方向。

(也有高興的外國人,德國大使作為邀請嘉賓出席在收回租界的儀式上,心情就不錯。)

匯豐銀行也有撤退計劃,一部分貴金屬已經通過英國商船運出上海了,然而更多的資產卻帶不走,匯豐銀行大半資產都在中國,他們二十年來大量投資中國,投資鐵路、煤礦、電力、金融等諸多領域,持有中國鐵路總公司,晉煤集團等多家大企業的股份,已經紮下根了,根本撤不走。

杜月笙覬覦匯豐銀行很久了,不過人家畢竟是匯豐,匯豐銀行和花旗銀行,是上海最大的外資銀行,和武漢那些財團有廣泛業務往來,他不敢下手。

暗地裡,他一直打聽美華銀行和內地財團的消息,看他們有沒有趁機搞匯豐,如果可以的話,他願意出一份力氣。

隻是一直沒得到積極回應,美華銀行等財團忙著討論入股匯豐,沒搭理他,可惜老杜的一番好意了。

「法國人外強中乾,也不頂用,巴黎都被人占了,這打得什麼仗啊。還得德國人能打!」

杜月笙的狗頭軍師萬墨林也附和笑道。

他不知道杜月笙心裡的想法,甚至膽敢覬覦匯豐這樣的外國財團了。

杜月笙在收回租界中買了不少物業,價格當然很便宜了,讓他開心的是,最近輪船招商局接到的運輸訂單不少,開始運送軍需彈藥,輪船招商局旗下的造船廠也接到新船訂單,上海的兵工廠、鋼鐵廠都陸續地加入軍隊的生產計劃中。

杜月笙越來越感覺到這似乎要開戰的預兆,他吩咐萬墨林:「這次運得可是軍隊的貨,吩咐下麵多用心,別出差錯。」

想到了什麼,他又吩咐道,「太古、怡和那邊也動作快點,英國人若是不長眼,就讓他們開開眼。」

「嗯。我一定會讓他們乖乖讓出碼頭的。」萬墨林自信道,英國人急著離開,太古、怡和這樣的海運公司成了輪船招商局進攻的對象。

然而英國人的驕傲沒那麼容易被打落,他們看不起杜月笙這個原來在法租界混的法國人的狗,不甘心讓杜月笙得逞,怡和洋行一轉身就找到來頭更大的公司合作,把部分股份賣給大生集團和中國銀行。

太古航洋同樣有樣學樣,邀請廣東發展銀行入股。

洋人以華製華,外資和本地資本捆版在一起,完成了本地化,隻有杜月笙還傻傻地,以為自己如果嚇唬洋人,洋人就就範,根本想不到,他覬覦中的匯豐銀行也引入美華銀行,美華基金會等幾家新股東,盡管賣掉的股份不是太多。

……

上海的報紙每天都發布歐洲戰場的消息,中國人心情一直非常爽,每天家常家短地談論洋人老家被抄了,這不,讓你們欺負中國人,報應來了吧?

總之,英法在中國是找不到同情者的,大家都為德國人加油呢。

經過有心人點撥,報紙上盡是英國人侵略中國的罪惡,一樁樁前部列出來,很多人看了都義憤填膺,於是出現越來越多收復香港的聲音,全國掀起反英浪潮,英國人不識趣,就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寶瞳 末世江湖行 十字架下的光輝 職業超級英雄 九陰傳人在都市 三生道訣 都市護花天王 妖龍都市 陰陽鬼探之鬼符經 神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