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下田割稻穀,真累(1 / 2)

加入書籤

娘倆忙活了一早上,這才將家裡的瑣事忙完,此刻白若雪坐在馬大娘旁邊幫她擇菜,笑著問她五六十年代的故事。

馬大娘也是笑著說,當年她們那一代人,才是真正的苦命人,地裡刨食、山上刨食、水裡刨食,正好碰到了三年自然災害,村裡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

「閨女,知道餓死吧,就是那種活生生餓死。」馬大娘停下擇菜的手,眼睛看向天邊,看到很遠很遠,眼睛裡寫了太多的故事。

白若雪蹲在她腳下,餓死,在這個時代怕是沒有,隻要勤快點,不說大魚大肉、美味佳餚,最起碼溫飽還是能解決,餓不死人。

「大娘,講講唄。」看樣子是說到了馬大娘的傷心處了,白若雪抱著她的手輕輕的搖著,這些老一輩的故事,訴說了一段段歷史。

「有啥好講的,都是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屁事。」身後周大爺推著輪椅過來,那些糟心事有啥好講的,在那個年代,餓死人是很正常的。

「人閨女想聽,你就別打岔了。」馬大娘笑罵一聲,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破事,現在也沒多少年輕人願意去聽,沒經歷那段艱苦歲月,是無法體會到他們那一輩人的苦楚。

馬大娘當姑娘的那幾年,正好碰到了三年自然災害,天降大旱、田地乾裂,一年到頭都下不了一場雨,地裡、田裡的莊稼收成減產,再加上那時候鼓勵「多生多產」,誰家都是五六七八九十個孩子,最多的,生了十五六七個孩子。

人多口也多,生這麼多出來,光憑地裡、田裡那些收成,哪裡夠?又遇到了三年自然災害,那就更吃不飽飯,地裡、山上、泥裡、水裡……,能刨的、能吃的、不能吃的、咽得下去的、咽不下去的,都往肚子裡塞,那時候人都在想,脹死,總比餓死好。

像是觀音土、葛麻根、紅薯葉、樟樹皮、茶樹葉子等等,不管能不能吃,先吃進肚子再說,隻要毒不死,就往肚子裡塞,山上的樹葉子薅了一邊又一遍,山都薅禿了,人還是吃不飽。

說到這裡,馬大娘看著不遠處一灘牛糞陣陣出神,那時候「牛糞」都還是個寶,出去放牛還得順帶撿點牛糞回來。

「噗哧」周大爺也看到了那一坨牛糞,那時候不像現在,地裡不缺尿素、肥料,不是那個撿了個「牛糞」當個寶的年代。

「笑啥?還不是怪你。」馬大娘狠狠的瞪了一眼她老漢,一坨牛糞在現在看來,那就是「垃圾」,看到嫌惡心的玩意,路上踩到了,都會說上兩句「倒了大黴了」或者是「真惡心!踩牛糞了。」

有故事!白若雪也是看到了那一坨牛糞,他倆剛來的時候,踩到一坨乾牛糞,差點沒把她惡心壞了。

「行了,閨女別搖了,頭要暈了。」趁著時間還早,講講那些「艱苦」歲月也無礙,反正就是磨磨嘴皮子的事,閨女願意聽,他倆也願意講。

大約在六七十年代,也就是馬大娘嫁過來的新年,就發生了關於那一坨「牛糞」的故事,說起來還是挺令人心籲。

馬大娘嫁過來的時候,大約隻有十四五歲,雖然那時候規定女孩得二十歲才能出嫁,可她家人多,上麵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下麵也有五六個弟弟妹妹,地有限,正巧碰到了大災之年,地裡、田裡的莊稼,收成那就更不行了,減產了六七成。

家裡人多、口也多,好些個都到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紀,眼看就要餓死人了,馬大娘她爹媽一合計,與其閨女餓死,還不如嫁出去,能換一斤半斤紅薯回來也行。

重男不重女,家裡的男娃都養不活了,更別提這些女娃子了,女孩嫁出去,家裡就少一張嘴,能省點糧食留給男娃吃,沒到年紀又如何?總比餓死好吧。

「後來呢?後來呢?」出嫁了,聽到馬大娘說她出嫁了,白若雪心頭一顫,也不知道豬頭會不會娶她?不對,豬頭娶的人應該是姐姐,對,就是姐姐!

「後來嘛。」馬大娘看了一眼坐在輪椅上的老伴,後來她就嫁給了身旁的周大爺,頭上頂著一塊縫縫補補的「紅蓋頭」,坐著轎子嫁過來了。

那時候生活條件極為匱乏,飯都吃不飽,天天都得到地裡刨食,至於魚肉這種肉星味,更是好幾年沒嘗過。

「嘿嘿,你知道我娶你大娘,花了多少錢嗎?」周大爺滿臉得意的看向白若雪,那時候他可是花了兩斤肥膘肉,才把馬大娘娶回家,兩斤肥膘肉在現在算不得什麼,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不吝於開著豪車、月要上掛滿大金項鏈去提親,絕對是十裡八鄉最靚的仔!

「怎麼?虧了?」兩斤肥膘肉就把她娶回家,給他生兒育女、操勞家務,說的她好像就值兩斤肥膘肉一樣。

「嘿嘿,不虧,賺大發了,嘿嘿。」哪裡虧了,明明是賺了不知道多少倍,周大爺得意的笑了,這輩子最賺的買賣,就是娶了這麼個婆娘。

手上的菜也擇好了,馬大娘忙著去炒菜,至於那「一坨牛糞」的故事,三言兩語也說不清,以後再慢慢細說也不遲。

「大娘,說說嘛,說說嘛,說說嘛……。」白若雪抱著馬大娘的手不停的搖晃,剛把她的好奇心釣上來,說話怎麼能說一半、留一半?太折磨人了。

「閨女,你大娘她不講,大爺跟你講講。」坐在輪椅上的周大爺樂嗬嗬的笑道,這件事他倒是記得一清二楚,反正他現在是個「廢人」了,就當是給孩子講講故事。

那時候正巧是馬大娘嫁過來的頭一年,她娘家三代赤貧,家中叔伯也有烈士,打過小鬼子、淌過草地、雪山,出過國,五零年三伯去過朝韓,揍過美帝國鬼子,最後沒回的來,聽說是凍死在那邊了,屍骨到現在都沒回的來。

六七十年代,大家吃的都是大鍋飯、喝的是「一汪水」,前幾年還好,家家都有餘糧、頓頓都能吃飽,後麵幾年就不行了,天災連連、國際糾紛不斷,再加上和毛子他們關係愈發緊張,「還國債」把他們差點壓垮。

那時候實行的是「公有製」,「交公糧」年年得交,本來就吃不飽飯,還得交「公糧」,開始的幾年還好,地裡、田裡的收成不錯,能餘下點糧食,後來大災來了,糧食銳減六七成、七八成,有些地甚至顆粒無收。

六七十年代,我國雖然能造「化肥」,可是產量極為有限,屬於那種「赤紅」緊缺的戰略物資,先供應給那些「北大荒」「東三省」,至於他們這種小鎮小鄉貧縣,聽說過有這玩意,至於用,則是在八十年代,也就是「經濟復蘇」之後,才開始用化肥肥田。

沒有化肥的年代,肥田用的都是「牛糞」「豬糞」以及人糞,撒到枯地荒田用以肥田地,一坨牛糞,在六七十年代,可是一個寶,還專門衍生出一個行當「撿糞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輕撩,大人的戀愛腦長出來了! 器斬魔 全球武魂:我的武魂竟是齊天大聖 上仙,我不陪你玩了 反派偷聽心聲後,奶娃被全員瘋搶 小型修仙小說 w薄荷夏日的新書 什麼?仙法正卑鄙地溜進大腦! 我在侯府當調解員,被全家寵了 開國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