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初到小聖賢莊(2 / 2)

加入書籤

「確有此事,韓非兄才智過人,良敬佩之至,可惜後來韓兄入秦,突然下獄,就死在了秦國大獄之中。」張良也沒有想到嬴玄居然會問這種問題,雖然疑惑,但是依舊回答了嬴玄得罪問題。

「那張良先生覺得韓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嬴玄繼續問道。

「韓兄非常人,良也說不出個個所以然來。」張良麵不改色的說道。

「看來先生是不願意和我討論韓非得事情,我也就不為難先生了。」

但是嬴玄豈是個易於之人,果不其然他接下來的問題就變得尖銳起來。

「我聽說張良先生出身韓國貴族,祖上五代為相,個個賢德,怎麼到了張良先生這裡卻在桑海城無所事事,難道就沒有想過入朝為官嗎?」嬴玄知道張良的本事,若是可以為他所用,自然是在好不過了。

「良才疏學淺,不及歷代先祖萬一,不堪重任,所以也就沒了這心思。」張良不知道嬴玄意欲何為,開口婉言拒絕了嬴玄。

「有本事的人都說自己才疏學淺,沒本事的才誇耀自己學富五車,先生的才情本侯是知道的。」

嬴玄繼續說道:「有句話說的很好,識時務者為俊傑,小聖賢莊人傑地靈,是個好地方。不要鹹陽的那些儒生,沒有半點真才實學,隻會胡說八道,非得要本侯拿起屠刀他們才肯乖下來。」

「小聖賢莊一心隻讀聖賢書,鹹陽之事,我小聖賢莊並不知知情,望侯爺明查!」

張良停下腳步,對著嬴玄深鞠一躬,開口替小聖賢莊辯解。焚書坑儒之事,一日不解釋清楚,儒家就一日不得安寧。

嬴玄已經祭起了屠刀,落到了有些人身上,雖然焚書坑儒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嬴玄手裡的屠刀並沒有入鞘,它始終是懸在儒家頭上的一把利劍。

「小聖賢莊的品行本侯自然是信得過的,今天之所以提起這個,就是本侯覺得張良先生是個人才,而帝國最需要的就是人才。」

「今日張良先生不願入仕,本侯也不勉強,若是有一日先生想通了,大可來鹹陽找我。我親自向陛下舉薦先生,以先生之才,又得韓非指點,治理一郡之地,不在話下,假以時日,封侯拜相,也不是沒有可能。」

嬴玄話說的很漂亮,不但幫小聖賢莊從鹹陽儒生案中全身而退,甚至給了張良一條平步青雲之路,一郡之地,可以說是封疆大吏了,況且張良才是小聖賢莊第三號人物。

一時之間,不論是李斯還是章邯,都好奇的打量這張良,此人究竟有何種本事,盡然讓嬴玄親自拉攏。

「帝國新立不過數十年,百廢待興。來膠東郡的路上,本侯抽空去了清河郡、趙郡等數個郡縣,百姓衣衫襤褸,度日如年。」

嬴玄看到張良不為所動,可是打感情牌。

「好在秦國新法《大秦律》已經頒布,從內史地率先實行,繼而向整個秦國推行,這個時候,朝廷就需要先生你這樣的人才啊!」

果然說道《大秦律》,張良微微意動,荀況已經評價過了,他們師兄弟三人也在荀況的監督下讀過了這本書,是本利國利民的律法。

「為何先從內史地推行,而不是整個秦國推行呢?」張良不解的問道,既然是利國利民之法,為何不能一蹴而就,豈不美哉?

「那不行,六國餘孽時時刻刻想著復國大業,《大秦律》提高了商人的地位,減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但是也變相的減去了世家門閥的力量。」

「雖然現在有經商的利益掩蓋著,但是等到普通百姓富裕的時候,就會和世家爭利。世家百年底蘊,況且在帝國根深蒂固,豈是那麼好代替的?」

「良還是不明白候爺的意思。」張良不解釋的說道。

「那就換個說法,如今有一張大餅,有士農工商四個人要分這張餅。當你給農、工、商三個人分的多的時候,那麼留給士的餅就少了。」

「而這個士恰巧是最強大的那個人,當他們的利益無法得到滿的時候,保不齊就會有人劍走偏鋒,而秦國正好有六國餘孽心懷不軌,兩人一拍即合,就揭竿而起,殺向鹹陽城了。」

「在沒有足夠的備用人才之前,秦法的推行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確保萬無一失。」嬴玄言簡意賅的說道。

「良受教了!」張良有些意動了,如果為了天下蒼生,他即便不願意入朝為官,但是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好了,我們也該快點了,不然扶蘇公子該等著急了。」

李斯適時的說了一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神豪從打賞主播兩億開始 貞觀俗人 萬界最強暴君 無敵從棄少開始 撿到個修真界 我不想逆天啊 重生在次貸危機橫掃全球前 史上最穩太子爺 人類縮小100倍 我的未來是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