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2)

加入書籤

養父母都是很好的人,社會關係也很簡單,沒有什麼極品親戚之類的糟心事。養母過世後,她有養父的撫恤金和工廠發放的子女生活費,又有工廠分配給父母的房子,吃住不愁。在街道的關照下,18歲給她安排了工作。

中國的國企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廠區裡啥都有,商店、澡堂、郵局、中小學等等,街道將她安排進郵局工作,工作量不算大,郵局很小,連她隻有4個人,同事和領導也很照顧她一個孤兒。

亞歷山大找到她之後,還很上道的備了禮物親自登門感謝同事和領導,事情做的非常漂亮,挑不出毛病。哥哥當時說,雖然將來很難再見到他們,但人家照顧過她,這份人情不能當做不存在。她當時沒想到哥哥居然還懂中國社會的「人情」。

其實再想想,哥哥能在好萊塢那麼復雜的地方混得風生水起,情商一定超高的。

就是她沒有想到,從此之後便跟香港人說的「狗仔隊」結下了「不解之緣」。

她回到美國也不過一周時間,之前跟亞歷山大一起出門,確實有被狗仔隊拍到,但他們當時隻以為她是大明星亞歷山大的新女友,隻能刊登在娛樂新聞版麵,娛樂記者全都在滿世界打聽她的來歷。

她跟哥哥長的不是很像,亞歷山大結合了父母容貌的優點,高鼻深目,臉型容長,俊美非凡;她跟哥哥的臉型說起來一樣,都是柔和的長臉,爸爸說她更像祖母。她其實隻有四分之一的中國血統,但在中國,她的相貌奇異的也並不太看得出來是個外國人,隻有膚色異常的白皙,可中國人膚色白皙的也不是少數,所以養父母從未懷疑過她會是個混血兒。

媒體驚爆了格林伍德家的女兒回歸事件後,一大堆狗仔隊、媒體記者蜂擁而至,堵在空中花園樓下,娜塔莎每次出門一定會被圍追堵截,那幅陣仗甚至超過了追蹤亞歷山大這個大明星。攝影記者的攝影機或相機拚命往她麵前送,甚至幾乎要戳到她臉上。

亞歷山大非常不悅,於是跟記者們起了沖突,劈手奪過一名記者的攝像機,狠狠摔到地上。

娜塔莎從未見過暴走的哥哥,十分不安,緊緊拉著他手臂,亞歷山大也擔心真的嚇到她,撂了兩句狠話便匆匆帶她上車離開。

勇敢保護妹妹的亞歷山大形象十分的偉岸呢!

這幅場麵當然隨即登上次日的報紙頭條,麵色陰沉的亞歷山大也依然十分英俊,使人沒法對他產生惡感。至於娜塔莎,她一幅憂心忡忡的模樣配上姣好的容貌,也不由得使人心生愛憐。

妥妥是「王子勇救公主」的橋段,不管什麼年代,人們總是欣賞具有男子漢氣概的男人。

*

尼古拉斯的本意隻是經由媒體曝光娜塔莉回歸親生父母懷抱,這是最簡單快速向公眾公布娜塔莎的方式。富豪階層並不是很在意公眾知名度,如果一定要做宣傳,那麼不是在財經版就應該在時政版、社會版,而不是——娛樂版。他對兒子選擇當電影明星也並沒有太大的意見,演員隻是一個職業,唯一要說不滿意的就是亞歷山大的新聞基本隻在娛樂版,這是他特別受不了的一點。

格林伍德家的新聞在各種媒體上熱熱鬧鬧了幾天,各家媒體都在說她的離奇丟失和幸運找回,娜塔莎·格林伍德的英語水平十分的低,幾乎無法跟別人順利溝通,她在中國的生活水平想來不會太好,學歷也隻是職業高中,大概等於美國的職業技術學院的長期課程。富豪之家的子女不上大學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再怎麼不愛讀書,父母也會把他們塞進哪所大學裡混個學歷。

因此媒體開始熱議娜塔莎會上大學嗎,會上哪所大學?媒體很少如此集中的關注某家富豪子女,除非他們上了娛樂頭條或時事頭條(通常會是什麼醜聞,比如官司纏身),但在這個7月,全美媒體都在討論娜塔莎·格林伍德。

*

《紐約時報》:幸運之女:格林伍德迷案——

18年前,一則驚人的消息震驚美國全境:億萬富豪格林伍德家的年幼女兒離奇失蹤;18年後,失蹤的女孩又以同樣令人驚異的方式回到紐約。

*

《華盛頓郵報》:揭開富豪之女18年失蹤之謎——

震驚全美的格林伍德女孩失蹤案最近有了新進展,想必很多人都跟我們有著同樣的疑問:找回來的女孩真的是娜塔莎·格林伍德嗎?

*

《紐約每日新聞報》:現代版灰姑娘:在中國長大的娜塔莎小姐將如何融入她的家庭?

*

《今日美國》:何去何從,娜塔莎·格林伍德的前路在哪裡?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金錢的力量,從格林伍德事件看美||中兩國的差距。

*

媒體報道之外,群眾也議論紛紛。

很多人欣慰娜塔莎終於回到了親生父母的身邊,想想看,父母丟失了心愛的孩子該是多麼慘痛的遭遇!她的養父母對她再好,也無法跟親父母的愛相比。孩子得自父母的血與肉,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失去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不可承受之痛,對孩子來說更可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笨蛋美人失憶後 小遺孀 回初夢初 七十年代三婚辣媳婦 孤女的六零生活[穿書] 病弱公子的小青梅 熱吻月亮 野鳶尾之春 萌萌小熊貓在線騙「心」 恐婚世子追妻火葬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