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免費)(1 / 2)

加入書籤

說起來,好像欠諸位這篇完本感言很久了呢,今天終於下定決心給大夥兒一個交代了,如果還有人在等的話,莫語感謝您的等待,也對您說一聲抱歉。

原本在寫完最後大結局的那一刻,莫語有很多話想要說,隻是一時之間不知道從何說起,到了今天,反而變得更加惘然了,完全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話,所以接下來就純粹想到什麼說什麼吧。

首先咱們還是來說說成績吧,在上架感言中莫語就曾經提到過,九泉是莫語踏入這一行來寫過成績最好的一本書,比文聖還好,上架第一個月的稿費就接近8000塊了,咱們還出版了繁體書,完全可以說是一個質的飛躍,總體來說,莫語對這個成績是滿意的,但對於這個故事卻並不滿意。

如果是從文聖跟著看過來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九泉的開書其實有些著急,莫語在文聖尚未完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寫新書了,為的是不讓人氣流失,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其實是有些欠考慮的。

畢竟當時文聖距離完本的時間已經很近了,也導致九泉的開局寫得有些著急,而且中間其實寫了兩三稿的樣子,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寫,讓莫語失去了一開始對這個故事的整體把控。

之前有很多書友留言,說夏生這個人的人設有問題,他沒有那種活了幾萬年的老怪物的城府,也沒有無敵高手的寂寞風範,關於這一點,莫語一直沒有解釋過,今天就在這裡說一下吧。

誠如諸位所知,夏生雖然的確是在不斷的重生中度過了整整三萬年的時間跨度,但他受命運之詛咒,每一世都活不過25歲,因此在莫語的心中,他根本就不是什麼老怪物,而始終隻是一個少年而已。

莫語認為,一個人的成熟程度,或者說城府與智慧,不僅僅與他的經歷相關,同樣與年歲相關,說得更直接些,就是與他的年紀相關。

一個整整活了100年的老怪物,與一個重生了五次,每次都活到20歲的少年,兩者必然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九泉中,莫語選擇讓夏生變成了永遠的少年,他永遠青春年少,永遠熱血澎湃,永遠有著少年應有的沖動和熱情。

所以在莫語心中,夏生的人設從來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這個故事本身。

不可否認的是,九泉的確是爛尾了,這一點莫語必須要承認,也毫不避諱,雖然或許之後有很多讀者在看正文之前會選擇先看這篇感言,從而放棄這個故事,但莫語也會在這裡把這一點說出來,畢竟莫語的確愧對諸位書友。

爛尾的原因,或者說莫語會選擇這麼快結束掉這個故事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不是找借口,而是莫語還是覺得應該把原因在這裡給大夥講一下。

其一是因為繁體那邊告訴我需要完結了,考慮再三之後我選擇了電子版同步完結,當然這個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莫語要工作了,熟悉莫語的朋友都知道莫語的情況,新朋友們應該也能在上架感言等單章裡麵知道莫語在寫九泉的時候還在讀研,但當你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莫語已經正式上班了。

九泉寫到大結局的時候,莫語距離去單位報到還有13天,理論上來說的確還能多寫一些內容出來,但其實十幾天能寫的東西已經很有限了,而且當時莫語還在完成另外一件大事,也就是為一個影視劇公司寫劇本。

之前莫語有提到過,自己並不是特別希望過上朝九晚五,混吃等死的生活,原本九泉的成績給了莫語很大的信心,但這種信心很快就被現實擊潰了,最少的時候九泉隻有兩千的稿費,這點錢肯定是沒辦法支持莫語繼續寫下去的,所以莫語選擇了另辟蹊徑,去寫劇本試一試,或許當一個職業編劇也是不錯的選擇,這樣一來自由時間也就多了,寫劇本寫書可以兩不誤。

當時劇本創作到了很關鍵的時候,所以莫語選擇了完結九泉,畢竟書完結了還能寫下一本,而劇本的時機很重要,這樣的機會把握不住恐怕莫語會後悔很久。

劇本寫完之後莫語就參加了單位的崗前培訓,為期一個多月的時間,現在莫語已經上班有段時間了,初來乍到,不敢造次,更不敢在上班期間碼字,而在下班之後的空餘時間,則被用來修改劇本,至今修改到了第七稿,因此也一直沒騰出手來寫書,完本感言也就一拖再拖,拖到了今天。

既然話說到這裡,那麼莫語就索性把原本的設定給大夥兒說一下吧,自然無法彌補諸位心中的遺憾,但也算多了一個交代。

在莫語一開始的計劃中,九泉至少還有兩卷的故事要寫,也就是莫語設定的九泉完本字數其實是和文聖差不多的,都在兩百萬字左右。

下一卷的卷名本來叫做「半壁江山」,當時想到這個名字的時候莫語還挺高興的,可惜最後沒能用上。

半壁江山講的是太子在太微道人的幫助下逃離洛陽,在西嶺與草原人達成協議,建立了第二個大縉政權,與趙辰和夏生的政權劃界而治,大縉王朝就此分裂,妖族人紮根朔河以南,依靠朔河為防線,停止了北侵的腳步,與大縉劃江而治,夏生出使蠻族,依靠自己曾經的身份,與蠻王結盟。

同一時間,墨淵與妖族公主大婚,感覺自己遭到背叛的南鳶瑤心如死灰,決定幫助夏生擊潰妖族,另一邊在荊棘軍中,自葉江死後,探馬將軍原定死於平定春秋之亂的戰役中,葉小娥的聲望無法掌控荊棘軍,而葉江兩大部下,吳桐選擇潛伏在南疆,一次次行刺墨淵,而沈木則為了對大帥的承諾回到大縉,幫助葉小娥一步步成為了新的荊棘軍主帥。

在這期間,夏生去了當初囚禁徐悲的楓火林,拿到信物,讓徐秋出了鎮國軍的兵權,連同荊棘軍,善堂的情報力量,一舉反攻南疆,大敗妖族。

最後一卷的名字未定,主要內容是講述殷世振一步步爬到了裁決司首座的位置,大縉兩個政權的戰爭正式打響,同時因為夏生的功高震主,趙辰對夏生產生了猜忌,眼看五百年前的一幕將要重演,夏生在慕塵衣、應天悟這幫老兄弟的幫助下逃過一劫,準備以一己之力徹底推翻大縉兩個政權,直接稱帝統一世界,結果25歲大限將到,在最後時刻夏生參悟終極大道,未死而得第九泉,西敗草原人和趙昊政權,東滅蠻族和趙辰政權,稱霸世界。

嗯,說到這裡,再給大家講一下文中的一些沒有揭露的伏筆情節吧。

殷世振的老師,祝隱林,實際上是殺死高宗皇帝的凶手之一,北伐大將軍朱元霸。

夏生的下一頭靈獸將是天星院,星河淨土中的踏天兕。

韋秋月還活著。

上官晚晴、白封和謝奉君將成為大縉對抗異族的中流砥柱。

國教院將會以宗教力量重領眾生為要求,逼迫趙辰妥協,出動國教軍和殺手力量,幫助趙辰平亂,但最後國教院的野心被夏生識破,層層布局,再加上孟琦的內應,讓應天悟成為了新一代教宗,重掌國教院。

葉江將會在夏生的幫助下修為一路突飛猛進,學會斷嶽刀法,與夏生兩人上陣父子兵,齊頭並進。

另外有一個秘密,就是直到完本的時候,我都沒有想好夏生的第九泉到底應該叫什麼名字……

好吧,說到這裡,或多或少,也算是對各位有一個小小的交代了,下麵再說些什麼呢?還是說回身的故事吧,還有那些故事裡麵的人。

這一次咱們就不像文聖的完本感言那樣每個角色都說了,簡單選幾個莫語比較喜歡的角色來說吧。

排在第一位的,當然就是縉帝。

縉帝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在活著的時候就給自己取了諡號,他隱忍謀劃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想要成為天底下最偉大的君王,卻恰恰死在了他最強大的時候,他沒有輸給自己的時代,卻是輸給了五百年前的一段因果。

祭天大典的劇情算是莫語在九泉這本書裡麵寫得比較不錯的劇情了,當然,布局本身的創意並非莫語首創,而是有其他書的影子,比如貓膩的大東山,以及跳舞的緋雪之夜等等,但不管怎麼說,我寫得很滿意,也希望諸君能看得高興。

很可惜的是,因為祭天大典的劇情結束後,莫語已經決定快速完本,所以後續的情節顯得有些散亂,沒能把縉帝的死與整個大縉王朝的命運的關係做一個很好的交代,也成為了莫語心中的一個遺憾。

除開縉帝之外,秦小花當然也很值得說一說。

從某種角度上來講,秦小花算是莫語塑造的第一個權臣的形象,有他在,秦家才在,善堂才在,就連強大如縉帝,也隻能用陰謀詭計來陷害他,用善堂來抗衡他,而不敢簡簡單單地將他一劍斬之。

遺憾的是,秦小花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忠臣,或者說,他從來就沒有成為忠臣的機會,因為夏生,更因為洛丘,畢竟善堂的存在,從很多很多年前開始,就是為了推翻大縉皇朝,因此在祭天大典一役,哪怕他猜到了縉帝有無數底牌壓身,仍舊在大祭司來臨之際,向後退了那一步。

那並不是秦小花退的第一步,因為早在十多年前的謀逆案中,若沒有他的推波助瀾,暗中扶持,幾個世家子弟,又哪裡來的勇氣,敢去掀翻皇帝的龍椅?隻是可惜,當年秦小花失敗了,所以秦家少了一個秦戰,所以秦嫣至此顛沛流離,所以葉家和徐家相繼與秦家決裂。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縉帝對這位秦家老祖,對整個秦家,對整個善堂,生了殺心。

相較於秦家或者善堂,大縉王朝其他的勢力莫語塑造得並不是很好,比如裁決司,比如七十二宗門,包括荊棘軍,都因為篇幅的原因,隻寫了個大概,唯一多花了些筆墨的就隻有春秋書院了。

春秋書院裡麵角色眾多,想來唐子安與韋秋月這兩位副院長的分量是最重的,甚至超過了院長大人,另外原本在莫語的計劃中,胡碩也應該是值得濃墨重彩去寫的一個人物,可惜蠻族攻山的這段劇情終究還是被一筆帶過了。

不過既然說到了春秋書院,自然得提一提夏生的同門,也是與他亦友亦敵的那個少年,墨淵。

群裡麵的朋友們都知道,墨淵是盟主風雨心的龍套,一開始的時候,墨淵這個角色的存在就是為了與夏生相愛相殺,所以在他還沒出場的時候,夏生就殺了他姐姐。

關乎墨淵,曾幾何時莫語用了非常多的筆墨來塑造這個人物,也就是在春闈大比的時候,導致當時很多書友都很有意見,覺得我把墨淵寫成主角了,但實際上,春闈大比的劇情是為後麵的情節埋下了很多伏筆的。

比如說墨淵與南鳶瑤的關係,比如南鳶瑤與奎木的關係,比如墨淵與妖族公主紫菱的關係,比如各大宗門天驕的出場,以及春秋書院的困境等等。

這些伏筆,原本是為春秋書院遇伏;墨淵、南鳶瑤、奎木逃亡;紫菱對墨淵相救,以及最後墨家的叛變所服務的,但非常可惜,還是基於篇幅的原因,莫語最後舍棄了這些劇情,隻用簡單的幾句話略作交代,墨家就叛變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嫡女上朝堂 新大明帝國 販仙 迷途青春 海賊之黑旗商會 上一世魔王 機械狂潮 陰煞俏夫君 世上如儂有幾人 秦時農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