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浩氣沖霄 杏壇講學(2 / 2)

加入書籤

這青年名曰鄧析,而從他刻寫的《管子·心術篇》的內容也可以看出法出於道,或說依道以正名備法。

不過默刻研讀《管子》並不代表鄧析是道家或者法家之人,反而是習道、法而開名辯之學的名家先驅。

齊國,演武場上,青年麵露堅毅之色,自語道:「吾孫武此生,不弱於人。」孫武青銅大劍再刺,劍破虛空之聲有如虎嘯,鋒銳殺伐之氣大盛,隱成白虎之形。

魯國,孔丘目光微轉,看向屋外一處,那裡前一瞬還有一位護道者抱劍而立,此時卻已隱沒入天亮之前最濃的夜色之中。孔丘搖搖頭卻也不去在意,繼續心神沉入體內,體悟自身變化與此次所得。當然還有感悟從天而降的浩然正氣珠的玄奧,神珠有靈,已然自行認主,倒不用孔丘重新煉化。

此番孔丘明悟正氣本源,對於天地自然、道法本源的認知大有精進,已然可以正式稱「子」。所謂窮則變,變則通,仕途不見起色,孔子乃開辦學堂,正式傳授弟子。孔子之前,學在官府,由各個大氏族壟斷,包括周王室的太學,孔子之後,學在四夷。

此前孔子悟道稱子的動靜不小,可說是名聲大起,倒不用擔心生源問題。魯國與鄰近幾國之人聽聞孔子講學,趨之若鶩,有貴族子弟,也有寒門學子,年齡大小不一。

其中數人卻是值得一提,其一名曰閔損,家境貧困,字子騫,家境貧寒,寡言穩重,為人極孝,鞭打蘆花、單衣順母之事廣為傳揚。

其二名曰仲由,字子路,好勇力,性直爽,多直言,孔子容而愛之。

其三名曰曾點,字子皙,瀟灑不羈,其誌「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若說曾點眾人不大熟悉的話,那提起他兒子想來眾人應該不會陌生,正是曾參。曾參,字子輿,後世尊稱曾子,更是成為儒家五聖之一的宗聖,收有二徒,一曰子思子,一曰吳子吳起。

其四名曰顏無繇,字季路,聽著這個名字陌生的話,那說他是顏回之父應該不陌生了吧。

顏回,字子淵,也稱顏淵,尊稱顏子,後來的孔門七十二賢之,孔門十哲之,儒家五聖之一的復聖。

其五名曰南宮敬叔,乃是魯國貴族,為孔子講學提供了很多便利,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孟子的六世祖。

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在講學之地築一杏壇,因壇前孔子親種四棵杏樹而稱杏壇。此地乃是儒家最主要的弦歌講學、弟子讀書的地方,故有杏壇講學之說,杏壇也代指教書授人之地。

孔子廣收門徒,大開私學之風,教書育人,樂在其中,三年時光,一晃而過。

這日,孔子端坐杏壇之上,其講授內容卻是周朝禮樂,其下數百弟子席地而坐,正聽得入神。忽然,有噠噠馬蹄聲響起,卻是魯昭公使者來此,傳令召見孔丘。子路問因何事召見,使者不言,孔子笑道:「吾問齊景公與晏嬰出訪魯國,想來與他們有關吧。」

「不知此行吉凶?」顏無繇麵有憂色。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爾等自行溫習所學,不可懈怠。」孔子從容淡然,隨使者一同向王宮而去。(未完待續。)

s:感覺線性代數要重修第四次了,我不會重修到大五吧?唉,學渣的悲傷逆流成河啊!心情莫名煩躁,近期更新實在抱歉,掩麵而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靈探筆錄 女帝馴狼夫 葬地密碼 陰夫難纏 傲嬌總裁的貼身兵王 我是陰陽家 洪荒之太清大道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葬天屍墓 黎爺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