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東北情況(1 / 2)

加入書籤

東北人囗

1931年東北三省已有耕地2億畝,人口2380萬,人均耕地85畝,為當時山東同時期人均耕地的3倍。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22191792人,約占全國人口的912%。黑龍江省38312224人,吉林省27462297人,遼寧省43746323人,內蒙古自治區「東五盟市」12670948人。

地理條件

東北三省大體屬於溫帶季風氣候,但由於部分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發小,氣候濕潤,低地多沼澤(冷濕)。所處溫度帶和乾濕地區:大部分在中溫帶,少部分在寒溫帶和暖溫帶,濕潤和半濕潤區。

東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 [18] 。分布的長白山、興安嶺是東北生態係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最東)、鬆嫩平原(居中)、遼河平原(最南),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黑龍江、烏蘇裡江、鬆花江、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裡,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東北軍

22個步兵旅、6個騎兵旅、1個騎兵團、10個炮兵團,8個工兵營、1個通信大隊、1個探照燈隊、1個輜重教導隊、1個戰車隊、1個鐵甲車隊、9個憲兵隊

遼寧省防軍

3個步兵團、4個騎兵團

吉林省防軍

5個步兵旅(第8、9、13、18、21旅,雖然占用國防軍的數字,但仍是省防軍)、1個衛隊團

黑龍江省防軍

3個步兵旅、4個騎兵旅

興安屯墾軍

3個步兵團

熱河省湯玉麟部

4個步兵旅(其中1個屬於國防軍)、2個騎兵旅、1個騎兵團、1個炮兵團、1個工兵營、1個輜重營

中東路事件中,東北陸軍第15旅和第17旅被殲滅,1930年6月,第14旅被拆散用於重建這兩個旅。

1930年9月,奉軍入關調停中原大戰,帶入關內的部隊有:7個步兵旅、3個騎兵旅、2個炮兵團、2個工兵營、2個憲兵隊和輜重部隊一部。

1931年3月,奉軍收編了劉桂堂部,編為東北暫編第1旅。

1931年5月,奉軍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國防軍的番號改為全國統一的番號,稱「陸軍獨立某部「,省防軍維持原番號不變。此時東北陸軍下轄25個獨立步兵旅(含吉林省防軍的5個旅和劉桂堂部改編而來的獨立步兵第6旅)、6個獨立騎兵旅、1個騎兵師(歸察哈爾省主席劉翼飛節製,僅2個團)、黑龍江省獨立騎兵團、3個獨立炮兵旅(下轄8個炮兵團)、2個獨立炮兵團、1個獨立工兵團(下轄4個營)、2個獨立工兵營、1個輜重兵教導隊、6個憲兵大隊、3個戰車隊(相當於坦克營)、5個鐵甲車中隊、2個通信大隊和1個探照燈隊。

張學良的衛隊在此次改編中也有所擴大,下轄3個步兵隊(規模相當於團)、1個騎兵隊、1個衛戍隊。

1931年,東北各地方部隊的編製如下:

遼寧省防軍

3個步兵團、5個騎兵團、1個海防練軍營

吉林省防軍

5個步兵旅(與東北邊防軍重復)、1個衛隊團

黑龍江省防軍

3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1個衛隊團

興安屯墾軍

3個步兵團

熱河省湯玉麟部

1個陸軍師(下轄3個步兵旅、1個騎兵團、1個炮兵團)、1個獨立步兵旅、2個獨立騎兵旅、1個工兵營、1個輜重兵營

1931年6月,東北軍入關討伐石友三叛亂,國防軍在遼寧的14個獨立步兵旅僅留下3個旅,其餘全部入關,國防軍在黑龍江僅有的2個獨立步兵旅也入關,國防軍的騎兵炮兵也大部入關,僅留下1個騎兵旅和1個炮兵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鴻蒙小郎君 戀愛?校草別壞我學習道心 執著於白月光 來自一個作者的發瘋文學 後宮隻有我好孕,又茶又媚奪後位 大荒走出來的平凡少年 空降之後,有了竹馬 卿卿難逃,想給所有美男一個家 禁歡 半落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