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結局(1 / 2)

加入書籤

s:感謝書友一路陪伴,今日本書大結局,還會有兩章左右後記。另正在挖新坑,請書友們繼續支持,謝謝!

冒襄的名聲,加上皇帝對不繼續追究杭州府逆案的默認。

使得群龍無首的各勢力偃旗息鼓以自保,並投向冒襄以求得到庇護。

冒襄的影響力、號召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而冒襄對皇帝戰略思想的執行,更是達到了惟命是從的地步。

於是皇帝對內閣、軍機閣的全盤控製力得到穩固,朝野上下,迅速擰成一股繩。

漢明朝,從此進入了戰爭與內政並存的高速發展之路。

……。

漢明元年金秋。

朝廷遷往中京。

由此開創了一國京都無城牆的先例。

國資司以租代售,將四萬畝土地,平價出租給國內商人、平民,並將剩餘的二萬多畝土地,高價租賃給番商,此舉,令朝廷在民間的威望提升了一大截。

漢明元年初冬。

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部共四萬七千人,兵臨清盛京城下。

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和圍困,清廷選擇獻城投降。

清太後布木布泰、清帝福臨、範文程、洪承疇等千餘清臣被羈押,次月,奉旨由大運河押送至中京。

清國滅亡!

漢明朝接手了清國關外所有土地、人口,恢復了奴兒乾都指揮使司,為軍政合一建製,恢復了兀的河衛、卜魯丹衛、福山衛斡難河衛等二十七衛的駐軍,郢國公高一功、皖國公劉體仁分別被任命為奴兒乾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被派往極北奴兒乾,整個奴兒乾都指揮使司麾下,共二十七衛,駐軍五萬一千人,以配合陳勝、錢翹恭、沈致遠三部平定、肅清北方各部族叛亂、反抗。

同時,重新開通了前明東西兩條驛道,保證文書傳遞、貢賦糧餉的運送。

漢明二年,元月。

清太後布木布泰、清帝福臨、範文程、洪承疇等千餘清臣被押送至中京。

城中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儀式。

全城煙花禮炮齊鳴,臣民載歌載舞歡慶著歷時十年得到的勝利。

但從次日開始,輿情開始發酵,數以萬計的民眾在皇城宮門前,向朝廷建言處決韃虜君臣、誅殺漢奸!

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向皇城聚集,冒襄是實在沒轍了,他隻能入宮請皇帝示下。

……。

中京的整體格局,與應天府基本無異。

倒不是說皇帝懶到不想做出改變,而是皇帝確實喜歡天圓地方、阡陌縱橫布局。

整個中京,也就皇城建了高聳的城牆,那還是冒襄率朝臣再三勸諫的結果。

宮城裡也有乾清宮,乾清宮也有乾清池,挖的。

乾清池很大,占地方圓百畝。

皇帝在釣魚,這麼天,皇帝每天都來釣魚,池中有魚,養的。

在皇帝身後服侍的十多個內侍,心裡也一直很奇怪,皇帝每天釣到魚,卻總是放生回去。

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可他們不敢問,怕一問就惹惱了皇帝,雖然這天子真不象以前的天子,皇帝平易近人,卻喜怒無常。

譬如,皇帝不讓宮裡內侍下跪,這讓宮裡內侍、宮女實在是擔驚受怕了好些天,後來才明白,是真的不用下跪了。

譬如,皇帝允許外臣進入內宮,大夥都想不通,這內宮能讓外臣進嗎,要知道男女有別啊。

再譬如,皇帝很少傳膳,皇帝喜歡自己動手,宮裡的禦膳房禦廚差點就失業了。

不過,今日好象有些不同了。

隨著內侍前來稟報,首輔進見,皇帝正好收杆,一條青鯉。

皇帝沒有再次放生,而是口諭,「送去廚房!」

……。

「辟疆,你來得正好……朕釣了條大魚,今日,你有口福了!」

吳爭爽朗的笑聲,讓冒襄苦笑不已。

皇帝請客,臣子是多大的口福啊?

可惜,皇帝不傳膳,要自己下廚,這不是不務正業嗎?

可冒辟多次勸諫,皇帝都不聽,冒襄也就隻能當作沒看見了,總不能為了這事,去惹惱皇帝吧?

可皇帝的廚藝,是真不咋樣,倒不是說不敢恭維,而是根本無法入口。

按皇帝自己的解釋,說是鍋太大、沒調料、火候難以把控……瞧這話說的,禦廚哪個不在背後翻白眼,埋怨皇帝要搶他們的飯碗?

「陛下,臣就是來奏事的……家裡已經備下了,就不叨擾陛下了!」冒襄陪笑道。

「嘖……!」吳爭沒好氣地指著冒襄道,「冒辟疆,朕知道你嫌棄朕的手藝……放心吧,今日朕不動手,讓廚房做!」

冒辟疆聽了,長籲一口氣,拱手道:「……如此,那……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吳爭哈哈大笑,一拽冒襄,「走,偏殿說事。」

……。

「區區千多俘虜,有這麼難辦嗎?你是當朝首輔,是殺是留,不就是你一句話的事嗎?」吳爭古怪地看著冒襄,「……朕算是明白了,你冒辟疆是想禍水東移,讓朕替你背鍋……對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全職法師 史上最強狂帝 從綜藝開始爆紅全球 我能融合蟲族基因 秘戰無聲 妖魔哪裡走 我在大唐當秀男 無敵復製係統 我的雲養女友 侵入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