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請供奉入場(2 / 2)

加入書籤

大周方麵,於首席入座者為武則天的兒子廬陵王李顯,頭戴束發王冠,身穿杏黃色袍衫,氣度雍容,但是他有些不苟言笑,似乎不大願意與朝臣交流,入場後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直接入座,雙手撐住膝頭,月要板挺直,目不斜視,隻是偶爾與坐在他下手的太平公主交談幾句。

太平公主坐於廬陵王下手位置,她年齡二十歲出頭,身穿綴滿珍珠水晶的海藍色曳地長裙,頭綰鳳翅髻,膚色白皙,明眸善睞,氣質高雅,國色天香,引起無數人的贊嘆和注目。

因為郡主和小王子的失蹤,太平公主心裡很焦灼,但表麵上雲淡風輕,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與李顯言笑晏晏,甚至一句也沒有向後者提起郡主失蹤的事情。

再下為魏王武承嗣,年齡四十來歲,身穿深紫色王服,頭戴王冠,白臉長須,有一種眼高於頂,睥睨一切的氣勢,對素來不怎麼交往的朝廷大臣冷臉冷眼,他心裡清楚的很,那些反對他的朝臣,無論你怎麼交好,他們的態度都不會怎麼改變。

對於坐於他上手位置的太平公主,武承嗣卻非常殷勤和恭敬,不時地側身朝向後者,麵帶諂訕笑容,似乎在聊些什麼,不過後者卻不怎麼搭理他,三五句話才會禮貌性地回一句。

自從武則天登基以來,武承嗣就把自己從繁雜的朝政事務之中抽離出來,一心一意籌劃爭奪儲君之位的計劃和行動,這一點得到姑姑武則天的默許,他的重要計劃之一,就是爭取迎娶太平公主為妻,所以在明裡暗裡對太平公主展開了犀利攻勢,也曾向姑姑武則天表露過這種意思,武則天並沒有表示反對之意,但也沒有答應為他撮合,最主要還是要看太平公主自己的意思。

雖然之前因為張麟向皇上耳邊灌輸「女兒也可繼承大統」的陰風,引起武承嗣的不快,但是轉念一想,這隻是一種說法而已,要想實現是幾乎沒有可能的。

想當年姑姑武則天趁著太後臨製之便,攫取神器,都遭到無數王公大臣的頑強抵製,若不是她斷然采取血腥暴力手段,怎能坐穩皇位?就算她采取血腥手段,反對者依然是前赴後繼,如同原上之草一樣,斬燒不絕。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則天的女兒,但是缺乏雷霆手段,欲以女兒之身承繼大統,哪有這麼容易,試問哪個王公大臣能接受第二個女子為帝?

因此,在緊張了一段時間之後,武承嗣並沒有把太平公主視為真正的競爭威脅,而是繼續把她當作拉攏聯姻的對象,若是能與太平公主結為姻緣,那麼,東宮之位非我莫屬!這就是他今天乃至一直以來向太平公主獻殷勤的主要原因。

武承嗣下手為梁王武三思,他的年齡也不到四十歲,穿著王服,頭上戴著襆頭烏紗帽,這顯示這他有雙重身份。他的態度比武承嗣平和得多,經常主動與身邊的朝臣攀談,不管那些人是否交好,當然,他有時候也會隔著武承嗣對太平公主討好地說笑一兩句。

對於武三思的討好之舉,太平公主反而親切友好一點她雖然心裡鄙視武家那些表兄弟,但是這種鄙視之意在表麵上並不明顯,她心裡相當清楚,武承嗣等人已經討得母皇武則天的歡心,在明麵上沒有必要得罪他們。她之所以不怎麼搭理武承嗣,是因為,後者一直以來對她有非分糾纏之居心。

實際上,在暗中,武三思也在爭奪儲君之位,做著各種必要的準備,太平公主自然也是他極力爭取的對象,但他做得比較隱蔽,並沒有把爭位或者爭太平公主的意思宣揚出來,而是以武承嗣的重要支持者身份示人,並且代表武家主持朝政。

武三思後麵就是張柬之等朝中宰相以及六部九卿以及十六衛大將軍。

眾人驚異地發現,皇嗣李旦沒有出現,席位上也沒有他的位置。如此隆重而顯要的盛典,作為皇嗣的李旦理應出席參加,可皇上卻無故不讓其參加,這讓大周的文武重臣心裡都不是滋味,甚至隱隱生起了寒意,看來李旦的皇嗣位置岌岌可危,登上東宮太子之位的可能性似乎更加微渺了。雖然,廬陵王居於首席,給朝臣們帶來一點點希望,可這並不能抵消他們心裡因皇嗣李旦缺席所產生的深深的失落感。因為,廬陵王李顯在朝臣心目中的印象不怎麼好。七年前他當皇帝時曾經說過的「將天下送給韋皇後家也未嘗不可」之「豪言壯語「,言猶在耳,在朝臣們的記憶之中並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被抹去。

在朝臣們想來,就算皇上將李唐的江山還給廬陵王李顯,這江山照樣完蛋,相比起來,還是皇嗣李旦稍微靠譜一些。

見皇嗣李旦沒能出席此次盛會,魏王武承嗣暗中大喜,李旦的危機,就是他武承嗣的良機。李旦的缺席此次盛會,讓他覺得在通向東宮的路上似乎少了一塊巨大的絆腳石。

「請控鶴監供奉入場。」禦前太監武常出現在另一座離兩儀殿較近的闕台上,沖著兩儀殿後麵扯開嗓子喊道。

值守在各個節點的太監們接力傳音,聲音此起彼伏,形成一陣聲浪,在虛空中洶湧向前,一直傳入到位於兩儀殿北麵的後宮之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無敵復製係統 我的雲養女友 侵入人間 從火影開始的黑影兵團 咱的武功能升級 鬼柳仙經 問道永仙 我的金手指是喪屍 大時代之財運亨通 從港綜位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