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神舟一號、發射倒計時(1 / 2)

加入書籤

1999年11月15日,下午3:12。

「那就是『神舟一號』……」

林星潔眯起眼睛,視線穿過戈壁灘上彌漫的塵埃,眺望遠方。

發射中心裡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其中最高大的兩棟「建築物」:

由鋼鐵澆築成的發射塔,和與發射塔並肩聳立的白色火箭。

它們就像兩個巨人,安靜地屹立於荒原上,仰望天空。蒼穹深處的宇宙是它們的歸宿。

一下飛機後,就有專車等在下方接送。林星潔和一行陪同人員乘上車,開了半個小時才抵達發射基地。在空曠的荒地上眺望遠處的目標地點,實際需要跨越的距離,總會比預想中更遙遠。

林星潔獨自一人,坐在其中一輛專車的後排座椅上,她用手托著腮幫子,安安靜靜地望著車窗外飛速掠過的荒蕪大地。

戈壁上實在沒有什麼風景可言,一開始還會覺得一望無際的世界有種雄渾遼闊的壯麗,但看久了隻會心生厭煩。

當然,林星潔本來就不是來旅遊度假看風景的。要說厭煩,坐在飛機上的時候,才過去不到半天時間,她就已經開始懷念那條青瓦白牆的小巷了。

「……」

車窗外的風景從荒漠逐漸向人工建築群過渡。車隊平穩駛入一條長長的甬道,通往地下。

她稍微提起了點興致,但看了一會兒又開始覺得厭倦。

本來,如果是和徐向陽一起去救清月,林星潔大概會更高興點。而現在,她甚至還不能在第一時間見到清月……

計劃到底能不成功呢?

向陽他要一個人進鬼屋,這種事情還從來沒有過。真的沒關係嗎?

林星潔總是在思考著同樣的問題。她抬起頭,映入眼簾的是巨大且錯綜復雜的鋼鐵構造,除了常規的燃料輸送管路和支撐結構以外,還設計有專用的人員通道,從內部朝上方眺望,就像身處於一整座長方體的迷宮。

走在這座迷宮裡的人們,要麼穿著白大褂和白色圓帽,打扮得像是醫生;要麼是藍色大衣和藍色鴨舌帽,打扮得像是工人。

一輛輛起重機和貨運車與汽車擦肩而過。

1999年11月15日,16:30,林星潔抵達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南發射場的技術測試區。

十幾分鍾後,車隊的行駛速度緩緩下降,一群身穿白衣的人們正站在道路盡頭等候客人們的到來。他們是基地內最主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代表。

率先走下車的幾人和發射基地內的科研工作者代表們握手致意,低聲說了幾句話。接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車隊中央。

從那輛車上下來的年輕女孩,是整個計劃的絕對核心與唯一執行者,今天的主角。

雖說這次發射是為了驗證載人航天技術成熟的階段性成果,但是想真正要讓宇航員登上太空,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等待和努力。

預計是在三到四年後,才會有第一位飛行員搭載火箭飛向宇宙,那將會是一代人記憶中的太空英雄。

而現在,因為一個驚人的設想,必須要將計劃提前數年……這自然是非同小可的改動。

所以,發射基地和指揮中心答應接下任務是一回事,但想要在短短數日內達成目標,注定會有數不清的阻礙和困難。

林星潔聽見他們正在探討交流種種技術細節,到後來語氣逐漸激烈起來,變得像是在爭吵。聽不懂的她隻有抱著胳膊站在一旁,沉默地注視著他們,而實際上她的意識已經在雲遊天外了;直到科工委的人一臉為難地看過來,好像在期待她能說上幾句。

回過神來的林星潔,忍不住咂了咂嘴。

看我乾啥?

可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好像在期待她來拍板。

跟在她身後的靈媒輕聲說道:

「林小姐,他們在等待您的決定。」

似乎是覺得自己暗示得還不夠明顯,對方還額外補充了一句。

「大家的行政地位是平級的,所以這種時候,重要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需要有人能結束爭吵。」

林星潔嘆了口氣。

她知道,她當然知道。

但不論是否身居高位,她仍然隻是個高中生而已。不,就算她不是高中生,以林星潔這個人的性格——

「遇見了什麼問題?可以講給我聽,我會用超能力解決的。」

工程師代表們麵麵相覷,

林星潔蹙起眉頭,又重復了一遍。

「我會用超能力……盡量解決的。」她稍微改變了一下措辭,「前提是你們要用我聽得懂的話來說明。」

「林小姐,我們不是在懷疑您的能力。」領頭的工程師開口回答,「但就已目前的狀況而言,神舟一號本身就不適合人在裡頭生存。比方說駕駛艙的設計空間過於狹窄,隻能以固定姿勢蜷縮在裡麵,所以就算臨時更改維生係統,包括排尿排汗在內,都有相應的管道需要調整……」

神舟一號目前的返回艙內攜帶了一個高約17米、身著航天服的男性模擬人,用於收集返回艙在太空中的溫度、濕度、氧氣等各種試驗數據,但要塞進去一個真人就完全是兩碼事了,對方用手比劃了一下。

「你可以理解為醫院裡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的情況。」

「那就不用維生係統了。」

林星潔的答桉依然簡潔。

「還有宇航服,我同樣不需要。」

剩下的人再次麵麵相覷。

「會不會反而更麻煩?」

有人問道。畢竟火箭的配重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的。

「不好說。假如維生係統方麵能做出讓步的話……」

領頭的工程師皺起眉頭。

「還有,是不是能抵抗失重和低溫環境,在不需要宇航服的情況下,是否能在外層空間活動。失重,低溫,體內外壓力差,宇宙輻射……都是問題吧?」

又有人說。

「事實上,這些其實還不是最重要的。這次計劃的目的是抵達宇宙,火箭發射的過程才是重中之重。上級對載人航天工程提出的任務目標是『保九爭八』,如今距離千禧年還剩一個多月,我們這也算是壓哨達成了……這話由我來說可能不吉利,但在實際發射前,有些事情,沒有人能做保證。」

在抵達外太空之前,身處飛船內的乘客還需麵對上升期間激烈震動導致的共振現象,以及高溫:發射台本身的溫度超過3000c,火箭塗層與空氣摩擦的溫度,在升空階段就可達到1800c以上;而在稠密大氣層中穿行時,平均溫度更是在2000到3000c之間。

「三千攝氏度,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從火影開始的黑影兵團 咱的武功能升級 鬼柳仙經 問道永仙 我的金手指是喪屍 大時代之財運亨通 從港綜位麵開始 大國種器 神級自媒體人 海賊之星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