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借錢炒薑(1 / 2)

加入書籤

隋安的父親隋建國在上個世紀,是難得的中專畢業生,分配工作進了縣五金廠,雖然下崗了,但之前養成訂閱報紙的習慣保留了下來。

有全國性的《人民晚報》、省級的《金寧日報》、縣級的《建業新聞》,還有什麼《經濟報道》、《南都周末》、《三農半月刊》,訂了約有十幾種報紙雜誌。

光為訂這些報紙雜誌,一年就花不少錢,讓老媽劉憶芳一直念叨個不停,但自家男人不抽煙不喝酒不花心,一年到頭就落個讀書看報的愛好,而且還時不時地能從報紙上找到一些適銷對路的商品,賺到了錢,老媽也任由老爸折騰報紙去了。

隋安從初中起,算是泡在報紙雜誌中長大的,雖然網絡來勢凶猛,但捧著滿是油墨味的書報,還是更有感覺。

翻看了今天送來的幾份報紙,隋安在金寧日報的一個角落裡,簡單地瞥了一眼農產品價格走勢,準備放下時,突然拿了起來,認真看了起來。

在白菜、大米、麥子等十幾個農產品的價格中,他盯上了不起眼的薑。

報紙上的生薑價格是081元/斤,價格不高,但在他的印象中,三個月前,生薑價格不過035元/斤,翻了一倍多。

爸媽在菜市場擺賣小百貨,其中就有從農村裡收來的山貨,逢年過節時,經常會進幾袋生薑蒜子,賺點小差價。

這幾個月來,老爸隋建國也抱怨過幾次,說生薑價格一天一個樣,漲個不停,隻是單價不高,漲得雖多但沒多少人在意。

隋安立即從床底下,翻出近兩個月的金寧日報,專找每周一的農產品價格欄,這一對比,就發現生薑的價格走勢一直在漲,而其他農產品的價格則是維持平穩、漲跌互現。

他再找了一下其他報紙,發現生薑的主產地魯省上半年雨水不斷,他就琢磨開來,多雨天氣對生薑的生長不利,難道是下半年的生薑有可能歉收,導致上半年生薑價格在不斷上漲?

不過,他從價格走勢來看,倒有些像是股市當中大量資金湧入某一股票抬高了股價一樣。

雖然他沒炒過股,但會看多了財經報道,對股票的價格波動也有一定的了解。

炒生薑?難道是有資金在抬高生薑的價格?如果真是這樣,或許這是一個機會。

建業縣雖然處於經濟發達的蘇省,但蘇省南北卻是天壤之別,蘇北有金寧這個省會城市吸金,帶動了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而蘇南卻是多山之地,發展頗不便利。

建業縣之前還是蘇南的貧困縣之一,雖然進入了新世紀後,在蘇省其他地市的幫扶下,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以農業為主的縣城,想要一夜進入繁華,還是不可能的。

縣裡製訂了一鎮一特色的農業扶持政策,在龍口鎮因有適合種植生薑的溫暖濕潤氣候和沙質圭壤,因此龍口鎮就有仿照魯省打造的生薑種植基地。

生薑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采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所以現在市場上的生薑一般是去年的存貨,如果今年新的產量接續不上,那生薑的價格確實會往上漲的。

或許可以操作一下,隋安想了一下,拔通了電話,將文偉和黃傑叫了過來。

「安子,你知不知道,哥就要剃別人光頭了,你一個電話打來,害得我輸了一場,這賬怎麼算?!」,文偉一進來就嚷嚷著。

黃傑則在外麵翻箱倒櫃找吃的,幸虧還有點剩飯剩菜,他也不客氣,直接拿了碗筷開吃。

「哎,我草,你到不客氣地吃上了!」,文偉生氣地一踹黃傑,趕緊拿了一副碗筷,硬生生地從黃傑碗中拔拉出小半碗飯,就著鹹菜也吃起來。

「你們還沒吃飯啊?」,隋安看著這兩小子,把家裡能吃的東西都吃光了,跟土匪進村一樣。

「正想叫外賣,你小子電話就來了,這不就急著趕過來了嗎?」,文偉一抹嘴,問道:「說吧,有什麼發財的路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從港綜位麵開始 大國種器 神級自媒體人 海賊之星火燎原 重生之大學霸 長生種 三國之我是皇太子 琉璃同人旁觀者 被大家當成渣男怎麼辦 從追老婆開始走向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