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魯王死了(1 / 2)

加入書籤

李節站在船頭,手扶欄杆看著腳下翻滾的江水,腦子中自然而然的浮現出三國演義開篇的那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李節年少時最喜歡看三國,對這首詞的體會不深,不過在見到朱元璋、李善長、湯和等這些隻存在於史書中的人物,卻讓他對這首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國並非真的隻是在講三國,歷史上的權謀爭鬥、英雄風流幾乎全都在這本書中。

李節忽然又想到,羅貫中現在好像還活著,三國演義應該也完本了,另外水滸傳也在他手裡,不過很可惜的是,在羅貫中生前這兩本書並沒有正式刊行,據說三國演義直到嘉靖年間才第一次刊行,如果李節能找到他,倒是可以讓這兩本書早點麵世。

想到自己有見到羅貫中的機會,李節也不由得有些振奮,但隨即他又長嘆一聲,想到了自己那位祖父李善長,做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他的確是實至名歸,但隨著年老體邁,他卻被權勢沖暈了頭腦,當斷不斷深陷其中,哪怕李節幾次提醒,對方依然沒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本來李節都已經不打算再理會李善長的事了,可是架不住父親的請求,最終還是心軟,寫了「目不識丁」這四個字送給李善長,所謂的「丁」,正是指李善長的外甥丁斌。

歷史上李善長之所以被牽扯進胡惟庸案,就是因為這個丁斌,剛開始隻是丁斌被抓,李善長仗著自己年老功高,幾次上書請求朱元璋放過自己的外甥。

估計李善長還以為和十年前一樣,朱元璋會看在他的麵子上,像放過他弟弟李存義一樣放過丁斌,要知道李存義與胡惟庸是兒女親家,兩家來往密切,甚至有證據表明,李存義應該參與了胡惟庸案,但就算是這樣,朱元璋也沒有殺李存義,而是將他們父子安置在崇明。

然而李善長卻忘了,現在早已經不是十年前,朱元璋對他的耐心也早就消磨光了,所以非但沒有放了丁斌,反而讓人嚴加審問,結果丁斌先是供出李存義父子,這也導致李存義父子再次被抓。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李存義在被抓後,竟然把李善長攀扯進來,說當初胡惟庸派他說服李善長參加謀反,也正是李存義的供詞,才導致李善長被賜死,全家滿門抄斬!

「如果李善長不去管丁斌的話,那麼他的命運會不會有所不同呢?」李節這時低聲自語道。

對於這個問題,李節自己也沒有答案,不過他的看法還是比較悲觀,因為李善長被殺的根本原因,是他擋住了朱元璋的路,所以就算沒有丁斌,也可能還有甲斌、乙斌、丙斌。

不過如果李善長不去管丁斌,也許可以將他問罪的時間延後,如果李善長能在這段時間幡然醒悟的話,甚至可能會想到拯救李氏滿門的辦法,畢竟李善長不是李節,他能動用的能量,以及運用的手段可比李節強太多了。

想到上麵這些,李節也再次長嘆一聲,他花費了將近半年時間,每日殫精竭慮,幾乎拚上性命才勉強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這已經是李節的極限了。

對於李善長那邊,李節實在是愛莫能助,除非他能提前十年穿越,然後一點點布局,才有可能將李善長一家從泥潭中拉出來,然而上天隻給了他半年時間,所以他現在能做的,也隻是幫李善長再拖延一點時間。

「小子,愣在那乾嘛呢,快來陪我喝酒!」正在李節沉思之時,忽然隻聽身後的船艙中有人高聲叫道。

李節聞言調整了一下心情,隨即這才笑嗬嗬的轉過身,看到船艙中滿麵紅光的湯和時,也是笑著上前道:「湯爺爺您今天似乎心情不錯啊,難道是因為離開京城的原因?」

「想知道?」湯和向他眨了眨眼,隨即拍了拍身邊的椅子道,「你要是能把我灌醉了,我就告訴你!」

「湯爺爺您這可就難為我了,誰不知道您是海量?」李節邁步走進船艙坐下,臉上卻露出為難的表情道。

今天湯和的表現也十分奇怪,早上天還沒亮呢,他就派人把李節拉上馬車,甚至都不讓李祝夫婦二人送李節,直接就拉著李節出城來到長江邊的碼頭,坐上船火急火燎的離開了京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金幣即是正義 我與艦娘的世界 二哈救命 我真沒針對法爺 我是星河大領主 一拳帶土 威蓋諸神 鬥羅之我真的無敵 唐朝從當村長開始 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