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氣候的變遷(2 / 2)

加入書籤

而張仲景所處的東漢時期就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冰期,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記載過那次冰期,那段時間中原地區的物候現象和農作時間都比現在要晚了十五到二十八天,可見那個時候氣候的寒冷程度。並且縱觀世界氣候的演變歷史,我們依然可以發現,張仲景那個時代所經歷的大傷寒疫情不僅僅隻在中國發生,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其實也存在著一波大寒流的侵襲。

那一波大寒流的侵襲同時也造成了大量民眾因傷寒而病亡,張仲景曾在《傷寒雜病論》的序言中說過:「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可見那波傷寒疫情影響的範圍之廣,危害之大。

也正因如此,張仲景才「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寫出了這部光耀千古的《傷寒雜病論》。

當然也因為當時極為苦寒的氣候條件,張仲景那時候所創立的方劑往往都是辛溫大燥的方劑,咱們就以麻黃湯為例,這個方子中所用的麻黃用量高達三兩,按漢代醫藥界的小稱製的規則來換算的話,那時的一兩大概等同於現在的三兩麻黃那就是如此巨大的用量,這在後世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當時那個時代,這種藥量卻是剛好能治病的,可見氣候對遣方用藥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再說說張元素,朱丹溪,李東垣等人所處的金元時期,那時候華夏文明剛好處於溫暖期,這個時期中原地區的溫度比之前的宋代,之後的明清都要

高,可以說氣候是非常舒適宜人的。

這種溫度與張仲景所處的東漢一對比,那就是天差地別的變化了,因此這個時期的人們所得的傷寒往往都不重,更多的人得的都是輕感冒,這些輕感冒如果再用張仲景時代的重劑藥物來治療的話,顯然就不合適了。

與此同時,隨著氣候的溫暖,溫病也漸漸多了起來,這些溫病用仲景的傷寒重方來治療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古代的一些典籍記錄中,記載著當時有一些醫家仍舊固執的使用仲景的原方來治療這些輕傷寒和溫病,其導致的結果也必然是使得患者出現了熱盛動血現象,咳血,衄血,嘔血,便血等等不一而足。

正因如此,張元素才提出了「古方今病不相能」的理論,這其實並非是因為時代進步了,發展了,才導致了經方不適用了,而是因為氣候的差異太大了才造成經方的不相宜。

我們甚至可以試想一下,倘若下一個較大的冰期出現了,那麼那時候人們再使用金元時期的時方治療傷寒病證的話,人們反而會覺得那些時方太柔和了,根本不足以驅邪外出,於是他們或會加大時方的用量,或乾脆改用經方,屆時沒準會有醫家提出「經方到底比時方好用」的理論了,因此看待經方與時方的問題不能僅僅局限於細節,還要著眼整體才不至於有所偏頗。

陸修遠當時所處的康熙末年,剛好處於兩個小冰期中間的溫暖期,這段溫暖期從1720年一直持續到1840年,正是因為這段溫暖期的出現,才使得時方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段溫暖期的頂點就在乾隆年間,偉大的溫病學派就是在這期間創立出來的,中國古代人口的大幅增長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可見氣候變化對於時代發展的重要性。

因為時代的局限,陸修遠無論如何也無法探知這種氣候變遷帶來的差異,所以這個疑團他恐怕永遠也解不開了。

刻苦的鑽研總是很容易讓人們忘記寒暑,又是一個雪花滿地的冬天,被寒冷環繞的小山村再度變得寂靜又安詳,東北自古以來就有窩冬的傳統,人們儲藏了一冬的食物以後就很少外出了,男人們會在食物短缺的年份冒著嚴寒外出打獵,女人們則喜歡圍著火爐聊一聊家長裡短。

這天,剛剛睡了個午覺的陸修遠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此刻的他感到頭痛欲裂,不僅如此他的眼睛裡還出現了一陣又一陣的眩暈,怎麼會是這個樣子,難道自己得了傷寒了嗎?不可能呀,屋子裡這麼暖和,自己今天又沒出門,哪兒來的風寒邪氣呀。

可是想歸想,無邊的頭痛還是在陸修遠的腦子裡不斷得蔓延著,痛的他隻能雙手抱頭,靠在床邊不停得喘著粗氣,此刻他的大腦裡是翻江倒海,總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攻沖亂竄,一刻都停不下來,就好像要沖破大腦的藩籬一樣。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重生B站女裝UP主 曼姝辭 真祖大人跑去當吸血鬼獵人了 我在異界推翻血族 修煉了三十年,沒想到我無敵了? 全球浩劫:從合成喪屍開始無敵 在第四天災中幸存 鬥羅之符道通天 從人類毀滅之後開始 修真界大高手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