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軍事製度建設的重要性(2 / 2)

加入書籤

要是流寇戰法就無所謂了,打到那裡吃到那裡,徹底摧毀一地的秩序,像滾雪球一樣讓軍隊的數量越來越多。

但徐凡卻是打下一地,治理一地,在摧毀舊天下的時候,要建立新的天下,自然不可能竭澤而漁的。

徐凡繼續道:「而且潁川郡的青壯未經過訓練,根本不能發揮出多強的戰鬥力,反而有可能成為我義軍的累贅,而想要讓他們聽到軍中指令,最起碼也要幾個月時間教導隊列和聽懂軍令」

「但現在我們有這樣時間嗎?」

季布等人當然明白他們沒有這個時間。

「還不如放這些士兵歸家,節省我義軍的開支不說,還能恢復潁川郡的生產」

徐凡總結道。

徐凡是不會有多少人,就招募多少士兵的,那是一波流的流寇戰法。

更加不會讓自己的部下,想要招募多少士兵就招募多少士兵,這樣做隻能讓義軍分裂成為一個個難以掌控的軍閥勢力,他則成為一個武林盟主式的軍事首領。

有了武臣和秦嘉的例子,徐凡回憶起陳勝派遣出去的大軍好像全部都脫離陳勝的管轄,甚至為了斷開聯係,他們紛紛和當地的地主豪強結合,推出了六國的宗親為王。

陳勝就是這樣不斷被部下出賣而實力大減,他自己又是章邯主要打擊對象,在這樣內外夾擊之下,他成為了第一個出局的秦末諸侯。

這種一盤散沙的義軍可不是徐凡想要的,他情願先解散這些士兵,而後給他們建立戶籍分田地,再招募他們,這樣雖然繁瑣,但新招募上來的士兵,田地都在義軍地盤上,就有了歸屬感,不會認為自己是英布,季布等將領的士兵。

而季布,英布等人想要脫離義軍體係,單獨建立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就會變得非常難,因為他們手中的士兵土地和家人都在義軍的地盤上,士兵和低級軍官是不會允許上麵的將領背叛義軍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有土地的府兵是聽大唐朝廷的,花錢招的募兵則聽他們節度使的,當募兵越來越多的時候,大唐就分裂了。

所以對徐凡來說,他不想義軍分裂,製度建設比兵力數量的多少更加重要,隻要打好均田的基礎,讓士兵的家小都留在義軍的地盤上,他就不擔心建立拉出軍隊自立為王。

有個讀者說,隻要保住底層百姓的利益,階級固化沒有什麼不好,不用遭受爬升的累。

這簡直是離譜了,階級固化的本質就是想要利益固化,上層人他們的利益是哪裡來的,難道是他們自己一點點勞動賺的?

還不是底層人給他們賺的,可以控製的底層人越多,他們的利益越大,本質是上層剝削底層的利益,這本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就像董女士,幾百億的身價,但仍然要盯著幾千塊錢的我們,離職都想要收刮一筆培養費。

所以魯迅說,越有錢,就越是不肯放一絲一毫,因為幾萬打工仔的一絲一毫匯集起來就是一筆大數字。

求收藏,求月票,舉薦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西涼皇朝 魔界重裝侵略:權力之爭 權能之主 緹娜 遇見璀璨時 劇透後,炮灰女配的虐渣日常 求仙之上 蠡滅 炙熱回盪 薰衣草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