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毛文龍來信(1 / 2)

加入書籤

讀到這裡,袁崇煥未等看完整份戰報,便迫不及待地攤開尚未完成的奏折,提筆沾墨,在「寧遠大捷」下方的空處又添了四個字——覺華慘勝。

並於行文之後欣然寫到:「臣崇煥幸不辱命,領關寧將士齊心協力,先取寧遠大捷,再添覺華慘勝,以極其慘重之代價,力斬建奴八旗精騎七千有餘。

這也令袁崇煥感受到了極度的後怕——覺華島算是被打殘了,而若無天時阻擋後金的騎兵,恐怕緊接著就會徹底覆沒。

不過好在,天佑大明。

此天佑大明,天啟盛世。微臣謹此,為大明賀,大明中興;為吾皇賀,吾皇聖明。」

袁崇煥一邊感嘆於這種辦法也就隻有那小子才能想出來,一邊滿懷激動地撕開火漆,一目之下,滿腔的欣喜頓時化作了深深的沉重。

戰報之中所描述的,乃是整整兩萬有餘的覺華軍民,兩萬多條鮮活的生命,經此一役,卻僅剩下了兩千八百八十六人,便連三千都不到,戰損率接近九成。

就這,還是黃重真不眠不休,傾力救治的結果。

由此可見,這場大戰於當時,是何等的慘烈。

而且,就連這幸存的一成多軍民,也都是人人負傷。

重傷成疾者,更是占了這一成多人中的六成。

——海麵雖已開始解凍,大多數的船隻卻仍不能通行,但那三艘船頭包裹著鐵皮的,卻已經可以任意地航行了,這些風箏正是在這些大船的甲板之上所放的。

覺華軍民的抵抗,是何等的悲壯。

四舍五入之後將近三換一的代價,看上去似乎大了一些,但其實即便是已死之人,都不曾後悔用自己的生命,去與這些建州精銳互換。

這就像後世那場曠日持久的抗擊倭賊的戰爭一樣,為了維護民族最後的尊嚴與熱血,無數戰士前仆後繼,縱使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行雲流水,一氣嗬成,前後對比極為明顯,顯示出了遣詞造句的極高水準。

寧遠城與覺華島,大捷與慘勝,二者合並,才稱得上真正的大捷。

尤其是覺華之戰,力斬的均是建州女真引以為傲的八旗精銳,其功勛之閃耀,其意義之深遠,比寧遠城下斬殺的上萬披甲奴和農奴兵,強太多太多了。

至少祖大壽就自認為,絕對寫不出如此讓人嘆為觀止的奏報來。

寧遠城下之大捷,或有過傲之嫌,畢竟擊斃的多是乃是披甲奴以及農奴兵。

覺華島上之慘勝,卻確實過謙了,因為所陣斬的,無一不是建州女真仗之以縱橫遼東的精銳騎兵。

畢竟,在昔年的薩爾滸,杜瘋子和劉大刀加起來,以數萬人的精銳為代價,也不過拉了五千來個建州精銳做墊背。

奏報寫好後,袁崇煥小心翼翼地親自吹乾墨跡,親自合攏,親自用錦綢包好,親自裝入牛皮紙內,並親自用火漆封好。

然後,鄭重地雙手遞給親軍,大聲囑咐道:「八百裡加急,繞過高第,直接送呈京師。」

「諾!」親軍彎月要躬身,以雙手鄭重接過,領命而去。

八百裡加急,直抵京師。

高第這個縮頭經略確實是沒有權利阻攔的,他也不配!

袁崇煥這才再次看向趙率教這份戰報的最後一行,那是一句建議:向山海關的高第求援,不求其馳援寧遠,隻求其領大軍出關,亦步亦趨也好,步步為營也罷,總之隻需其小心翼翼地逐漸接近寧遠,對後金形成壓力,迫其退兵,即可。

袁崇煥何等眼力,剛才並非沒有看見,而是視若無睹,現在更是嗤之以鼻,便將戰報隨意地扔在桌案之上。

其身後的祖大壽早已看完戰報內容,看見袁崇煥的態度,禁不住心中慨然一嘆——趙率教或者說黃重真那小子的建議,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畢竟寧遠城下的大捷也好,覺華島上的慘勝也罷,都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非但覺華島沒有了再戰之力,便連寧遠,若是建奴再次不顧一切地全力攻城,在沒有黃重真、周吉、老六等優秀炮手的情況之下,能否守住,還真是不好說。

因此,向山海關的高第求援,使其基於這兩場大勝的壓力,從而派兵支援,並且步步為營,不給建奴可乘之機,迫使其最終退兵,實乃上上之選。

但是顯然,袁崇煥並不打算這樣做。

他驕傲的內心絕不允許自己,去向縮頭烏龜般的高第求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逆流後浪時代 蒔空學院 玩家征服指南 奇哉怪也 楚佳的修煉歷程 我的武功自創了聊天群! 我的皇位不太穩 我們倆的小故事 從發糖開始拯救艾澤拉斯 我能竊取他人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