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諾換宰輔(1 / 2)

加入書籤

「於先生口中的調度農村力量,是否與太孫殿下當年的邸報司案一樣?」

這個邸報司案,就是朱瞻基利用打土豪、分田地在杭州推行邸報的那件事。

「差不多,但又不完全一樣。我所說的調度起農村的力量,是要從根本上把農戶變成新政的參與者而不是接受者。現在的農戶充其量因為新政免除了賦稅而已,而沒有真正的理解何為新政。

國朝需要讓農戶們認識到新政對於他們生計的改變,這樣對於新政來說才有最牢靠的根基。」

於謙喝了杯酒,剛準備演講起來就被朱高燧給打斷了話語。

「那要是想實現這樣的大計,到底該如何做呢?」

朱高燧有些心急,他想多快些聽取於謙的見地好為他所用。雖說朱高燧知道他「平衡木」的身份,這個身份不能讓他爭儲奪嫡但也不耽誤他在朱棣麵前好好表現給他多爭取一些政治資本。

畢竟這些政治資本,以後可是他能不能安穩的當個傳國藩藩主享富貴的重要保障呢。

「王莽托古改製聽說過吧?」

「當然,王莽把土地官有不許私人買賣、不許農戶賣身為奴這些政策我倒是聽太孫殿下提起過。隻不過王莽的改革措施太過於激烈,根本不考慮百姓真正的需求被天下百姓群起而攻之。」

「其實國朝可以換一種方法,用王莽改革的部分措施結合我大明帝國國情進行新政。

比如說設置一個專門收購百姓土地的官府衙門,以市場價格收購百姓手中多餘的土地。

當然了,在百姓的心中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這個衙門主要便是為那些求生計不得不兜售土地的百姓們的而設立的,一方麵可以保障百姓在出售土地當中能夠獲取相應的錢財、另一方麵可以阻止士紳階層對於土地的大範圍聚攏。

當官府手中的土地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就可以設置農莊管理這些土地了。」

「管理之後呢?」

「當然不能就荒廢出去,這些土地可是國朝用以推行新政的資本!」

「難不成於先生是要將這些土地收回軍屯或者由官府主導屯田?」

「這當然不行,軍隊一旦被綁在土地上那他們跟士紳又有什麼區別?

土地,是軍隊絕對不能碰的一個禁區。

現在國朝依靠商稅養起了軍隊,自然不能再走回頭路的搞軍屯。

這些土地我是要用來進行租賃的,就像是地主家的佃農一樣。不過這跟普通佃農不一樣的是,其繳稅的比例與分成模式不同。

普通佃農繳稅有兩個定額,其一是自己生活所需、其二是地主所需。佃農需要先保證地主所需的最小數額,才能留下個人所需。而超出個人所需部分的糧食,佃農又不能自由支配仍需要交給地主統一售賣、儲存。

而國朝租賃的土地,隻單單按照農稅收繳賦稅。多餘的糧食,農戶可自由兜售、儲存。

在這個收購土地又重新租賃土地的過程中,多餘的農戶人口就被擠出來了。

比如說原本十個農戶每個人兩畝地、兩頭牛、一架水車、兩架曲轅犁,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根本不能養活十戶人家。風調雨順尚可活命,可一旦天災之年則頃刻之間顆粒無收。

國朝在用我上述的實操中,將十個農戶二十畝的土地集中起來。最後分給兩個農戶,他們每戶人家十畝地、一頭牛、一架犁。這樣的資財,才能對抗天災之年穩定國朝的糧食產量。

而剩下的八戶人家,國朝一定要搶在士紳之前將他們握在手裡。

這八戶人家可以入城在紡織廠、鋼鐵廠做工,也可以出海移民。」

「於先生的見地當真是妙,但是其中最大的問題想必於先生也聽太孫殿下提起過。那就是這些人口離開了土地與農業之後,農業人口減少的問題。

就像於先生所說的,兩戶農家負責二十畝的土地。這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一戶農家的那點子勞力要想經營好十畝的土地可是很難的。」

朱棣皺了皺眉頭,他知道於謙話中見地的精妙之處但也看到了最關鍵的問題。

「這就需要從多方麵入手了,一來是優先修建北方草原通往內地的道路。北方草原的牛可是重要的農業資源,必須牢牢的把持在國朝的手中。

二來是加快新作物的培植與新筒車等工具的研發,不過這些因素都是不確定且耗費時間的。朱統領一定要告訴今上,不要把希望都放在這上麵。

最主要的,一定是要注意節奏。

如果十戶農家隻剩兩戶不足以支撐農業生產,那就留下三戶。三戶不過就五戶,五戶不過就七戶。總之必須以保證農業為前提,才能施行新政所倡導的商業貿易與手工工廠等行業。

太孫殿下說的不錯,今上的新政節奏真的是太快了。

快到太孫殿下一度以為今上是在賭,就賭高產作物可以順利的培植、就賭專利製度能帶給國朝更多的高效率農具。可一旦今上賭輸了,在今上把人口都送去工廠與海外之時那大明帝國就崩潰了。

就還是我那個十戶農家的理論,原本十戶農家二十畝地雖說隻能溫飽但也不至於出亂子。但是新政後八戶農家進城做工或者出海移民,兩戶農家生產糧食。而設這兩戶農家可以生產原本八戶農家才能產出的糧食,看似生產效率提升了但是總產量卻少了。

入城做工的農家也需要吃飯,他們生產絹帛或者鋼鐵換糧食。但是總產量下降的糧食讓他們空有錢財卻買不到實際的物品,長此以往大明帝國不就陷入危機了?

這還沒算移民的農家,他們剛剛進入新土地一切都需要國朝的支持。遠航艦隊給他送糧食、送武器,這些成本想必朱統領一定也知道。

新政的節奏一定要根據人口的增長規律來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除非今上賭贏了,高產作物與新農具讓大明帝國的糧食產量猛然間上升。而這種糧產量帶來的短期內人口爆炸式增長,才能支持今上這種節奏的改革!」

朱棣聽著於謙的話,不禁有些尷尬。

想想朱瞻基當時的勸諫,朱棣忽然間知道了朱瞻基的良苦用心。

一時間,方才朱棣對於朱瞻基「抗旨不遵」的怒氣也就消散了大半。

隻不過於謙接下來的話,卻讓朱棣更加的火冒三丈了。

「當時在瓦剌部的時候,太孫殿下跟我說過一句話。說今上乃是個優秀的牧民,他知道如何薅羊毛還不讓羊叫喚。新政的初始階段今上頒布了大量的苛政,但最後卻沒人造反。

這充分證明了今上對於尺度的把握,還是有一套的。

隻不過因為近兩年今上的改革太順利了,才導致今上如此激進的新政方針的產生。

太孫殿下說不需要過多勸諫於今上,隻要等著國內農民造反或者邊境打了敗仗今上自然就知道錯了!」

於謙說到興頭上,居然拿起筷子沖著朱棣比了比說道「太孫殿下說今上現在是非常的剛愎自用,你要是敢勸他保準把你給宰了。就要等著今上自己吃虧了,他才知道控製新政節奏呢。現在想想太孫殿下的那副嘴臉,還真是無恥!」

其實不用於謙過多的描述,朱棣已經猜到朱瞻基在說這話的時候所流露出的表情了。

「朱瞻基!給老子滾進來!」

朱棣想想都覺得來氣,一怒之下直接撂挑子不演了。

「大父!」

朱瞻基進來直接便跪,根本沒給朱棣繼續發火的機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在化人場渡魂三十年 我在漫威世界打怪升級的日子 山裡漢子俏廚娘 江湖處處是任務 我的武功會掛機 諸天從女巫地牢開始 末世從領地開始 洪荒之我的天賦爆表啦 簽到千年我成了萬界道祖 末世歸來當劍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