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敖秀出遊(2 / 2)

加入書籤

搜詞條

【秒懂百科】一分鍾了解尹喜00:56

尹喜?

道教祖師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尹喜(生卒不詳)字文公,號文始真人、文始先生、關尹。先秦天下十豪,周朝大夫、大將軍、哲學家、教育家,甘肅天水人,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歷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1]

《莊子·天下》將尹喜和老子並列,稱為「古之博大真人」[2]

尹喜,官至周代大夫,時任大散關令,後遇老子,被授千古奇書《老子五千言》即今日之《道德經》。後跟隨老子西出散關,化胡西域。

本名

尹喜

別名

文始真人,關尹子,巨無上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

所處時代

周代

民族族群

華夏族

出生地

甘肅天水

快速

導航

主要影響尹喜與老子軼事典故後世紀念史料索引

人物生平?

尹喜,又名尹子。古書中出現最多的記載為關令尹喜。《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記為關尹或關尹子或尹子或為關令尹喜。列子中曾多次出現尹子與尹喜等詞由此可見其名為尹喜。在東漢宮廷撰寫漢書時期所收集整理的先秦古籍中明確記載為《漢書·藝文誌》著錄《關尹子》九篇,舊題周尹喜撰。即周朝的尹喜。[1]

《列仙傳》曰: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陳人也。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雲:二百餘年時稱為隱君子,諡曰聃。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老子無為,而無不為。道一生死,跡入靈奇。塞兌內鏡,冥神絕涯。德合元氣,壽同兩儀。[3]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也記述尹喜得道經過:周代楚康王時尹喜為巨大夫,後為東宮賓友,結草為樓,仰觀乾象。一日,觀見東方紫氣西邁天文顯瑞,知有聖人當度關而西,乃求出為函穀關令。遇老子,迎為師,拜求至道;老子因接喜玉歷三十五章及道德經五千言而去。喜欣爭持誦,奉行道成。

關尹一詞被誤讀成官名是因為《國語》」敵國賓至關,尹以告,門尹除門「中關尹二字由於當時沒有標點符號的誤會。正式的官位稱呼應該是門尹。《莊子》:門尹登桓。春秋時有門尹般、門尹且渠。

主要影響?

關尹子,先秦典籍《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主要評述其思想,對於其生平記錄極少。最早的生平記錄是西漢《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了關尹子在函穀關攔住老子,強行留下《道德經》的故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周敬王時為函穀關令尹喜,先秦時邽縣(今天水市人),母魯氏,生喜。眼有日精,天日之表。少好墳(三皇之書)、索(八卦之書,書名)、素(《太公素書》)、易(《易經》)之書。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不行俗禮,隱德行仁。後因涉覽山水,於雍州終南山周至縣神就鄉聞仙裡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因以其樓觀星望氣,故號其宅為樓觀。周王聞之,拜為大夫。後復招為東宮賓友。

[5]東晉葛洪著《抱樸子》有雲:「老子西遊,遇關令尹喜於散關,為喜著《道德經》一卷,謂之《老子》。老子西遊出散關逢尹喜,為向導,至伏媧祖地,留李姓,後秦隨唐興」關令尹喜,字公文,春秋末隴西(今甘肅臨洮)人,秦國大夫,曾作散關令(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大散嶺),而非函穀關令。

尹喜為函穀關關令時見東方有紫氣西邁,知有聖人將至。不久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函穀關,迎入官舍,北麵師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並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於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終。之後,尹喜乃棄絕人事,按老子所授經法。精修至道,三年後,悉臻其妙。乃著《關尹子》九篇,發揮道德二經。

天水市東伯陽渠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觀。奉祀老子的道觀稱柏林觀,又有講經台。山後十餘裡有尹道寺,稱「尹喜故裡」。其殿前有楹聯一幅,曰「華章九篇入百子,經文五千誦道德」。可謂對尹喜思想的恰當概括。

據有關史料記載,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虛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樣保持「心平體正」,並解釋說:「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聖人不察存亡、賢、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說明這種心平體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不僅能夠治身治國,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老子授其道德經並約定「後會蜀之青羊肆」。之後,喜托疾不仕隱居穀內,後入蜀,歸棲於武當山三天門石壁下。公元五世紀,南朝人郭仲產《南雍卅記》載:「武當山有石門石室,相傳雲尹喜所棲之地」。武當山大頂之北有「獅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仙岩。其下有澗名牛槽澗、青羊澗。留傳有老子會訪尹喜的神話故事。元代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記尹喜岩「古有銅床玉案,今無」。元代羅霆震呤《尹仙岩》詩曰:

道之所隱即仙靈,心印函關道德經。

不待邛州乘鶴去,此山仙己是天崖。

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也不知其詳細的生平事跡,但歷代武當山誌都記有他在武當山活動的蹤跡。毋庸置疑,尹喜成為第一位來武當山實踐,傳播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並被道教教徒尊稱為「玉清上相」。

《甘肅新通誌》《秦州直隸新誌》《天水縣誌》等書記載:「尹喜故裡,在縣城東三十裡之伯陽渠北山上,有尹道寺。」

《中國名人大字典》載「尹喜,天水人」。《秦州新誌》載:「柏林觀中祀老子,又有講經台,山後十餘裡有尹道寺,為春秋時關令尹喜故裡。」

《莊子·天下篇》概括其思想為:「以本為精,經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呂氏春秋》謂:「老聃貴柔,關尹貴清。」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對《關尹子》推崇備至。認為:方士不能到,先儒未嘗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執,可鑒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說。《關尹子》在《百子全書》列在道德經前,可見其書的份量了。

尹喜

魏晉進梁湛所著《樓觀本起內傳》稱:歷代時君世主相繼在尹喜故宅樓觀台建廟立觀,召致幽人逸士度為道士。戰國秦漢間有名姓可考者有尹軌等十二人之多。至魏晉南北朝時,北方道士雲集樓觀,形成了中國道教奉老子為祖師的樓觀派,一直延續至今。周至樓觀台為中國聞名於國內外的道教叢林。

道教學說最早的傳播者。

清·範陽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別業)碑記》:「立大功德者,如老子之為柱史,尹喜之為關,令仇生之仕殷,馬丹之仕晉,海蟾之仕燕,亦雖更仆,數求其名,昭史冊祀重典章者。」

尹喜與老子?

尹喜是天水籍歷代文化名人中最早的先賢名士,聞名中外的《道德經》五千言,是由他承傳推廣於世的。兩千多年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政治、軍事、史學等學術界影響極為深遠,意義非常,尹喜的功德是無量的。

大型辭書《道藏·尹喜傳》《水經注》等書中可以看出,老子西行主要活動在渭河中上遊一帶,除了伯陽柏林觀、講經台等地之外,他們還去過秦州區的老君台、玉泉觀、崆峒山、敦煌等地。

尹道寺與老子講經台相距約數裡路,殿宇中祀尹喜聖像。尹道寺建築規模不大,殿前懸掛古聯一幅,曰「華章九篇入《百子》;經文五千頌《道德》」,對尹喜給予了歷史的精辟頌揚和評定。

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軼事典故?

民間傳說一

相傳老子騎青牛雲遊天下。時任函穀關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其過關。自己還派人灑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聖人到來。老子行至函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抗戰之無敵殺神 豪橫奶爸開局帶五個閨女逛超市 從入殮師開始斬妖除魔 漫威開局融合超人 從情滿四合院開始穿越 我宅了百年出門已無敵 我的女友總想讓我吃軟飯 這個選擇太棒了 總裁女友請安分 諸天萬界:影視測試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