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磨石為刃終傷手,再看璞玉成章時(1 / 2)

加入書籤

李修還真就是這個心思,救駕之功賞的太高是件禍事,自己又在皇上心裡紮了根刺,妙玉的事是一點沒給他麵子留,趁著現在帝不能悔,趕緊討下賜婚來,得了意中人夫復何求。

天子此時龍心大悅,用擴土封王的許諾完成了削藩大計,李修的梯子給朕遞的不錯,不由多看了跪在那裡的李修幾眼。

此等陽謀是收復河套的延伸,也是一以貫之的大計。

若以往當是朝廷征兵征糧,派遣王公武將監軍統兵,勝了自然是朝廷的功績,敗了也是傷的朝廷元氣。

自李修提出了化兵之策後,天子打開了另一扇的門窗,窗外是再無勛貴的天地。

李修認定帝王必行此策,天書中有名常凱申者,慣用此策,驅虎吞狼見死不救深得兵法常山之蛇不動如山,最後落得個兵敗如山喪盡民心之局。

依樣給帝王畫了出來,你要是個明君自然棄而不用,若不是明君,必定奉為圭臬,好也罷歹也罷,都在汝之一心。

果然見天子心喜,李修心內一嘆,不是個仁君,當棄之!

四王八公身陷迷局,真以為天子行周天子之策,藩王守國土君王立社稷,哪個不想稱王一方,都擠在京城,連個閃轉騰挪的空如今都沒了。

以往還有太上、義忠的故事可做做文章;自李修用文臣絆住了忠順後,都知道再起刀兵之事難矣,太上皇隱避聖恩寺就是明證,連他老人家都不想著爭了,勛貴家要麼轉向天子做個閒臣等著被發落,要麼壓上全家賭一把擴土封王。

君臣難得的相得益彰,圍在一起立在顧恩思義的匾額下,議起了出兵的事。

「有朕給汝等做後應,敗了也無傷大局,隻看諸公的手段。」

「臣無有兵將,想為朝廷效力也是難為。」

天子一笑:「事到如今還要瞞著朕乎?朕才是那個手中無兵的君王,否則也不會任由你們去立驚世之功。非是朕不懂天子帝王之術,隻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也。汝等能尊我這個漢獻帝不行董卓、曹操之術,朕就舍得那些江山給諸公。但有一樣,中原之地不可分也,朕亡了國也要和你們周旋到底。」

十二家人彼此視之,東平王忽然問道:「可還留質子在京乎?」

「不嫌外麵風沙大,朕也不替你們養著。」

東平王心裡隱約有些不安,君王真想行諸侯之事乎?亂天下的根本就是藩鎮啊,盛唐一夜之間烽火連天,不就是藩鎮之禍麼,他怎麼敢行險?

天子點手叫過李修來:「李修,你給諸公說一說其中的道理,省的彼此猜忌壞了君臣的情誼。」

李修示意慌成一團的黛玉等著自己請旨,幾大步走過去先給諸人施禮畢,再侃侃而談。

「帝王行的是帝王霸業,諸公安逸的久了,自然心有餘悸,且聽我解惑之;諸公請看我如今上國基業,北不到陰山、東不過遼水、西不出玉門、南不下諸洋;莫說漢唐疆土了,連蘇武牧羊之地尚在胡人手中荒廢,難不成守在中原行趙宋之事乎?就是諸公欲行,我朝天子也不願苟且,太祖得基業興賴諸公十二家為首出力甚多,不能真是個吃著祖宗餘蔭過日子的局,若是如此的話,臣先一個請削藩,留著諸公於朝於野無用的話,還留著給旁人復政用嗎?」

天子瞪他一眼:「好好說話,莫扯閒篇!你就直說為何敢用他們並封王就是了,大人的事,還不是你個小娃子能明白的。」

李修一躬身:「遵旨!」又直了身子說話,他還是真不怕這些人,一個個猶如案板上魚肉,等著君王手起刀落而不自知。

「此番擴土封王,與歷朝都大不同。先一個是尊皇朝命而不韙,朝堂諸公正在厘清漢唐諸州的疆域,取一州者不過是個刺史,取三州者才算得上公爵,要是連一城都取不得,莫說個縣令了,連自身原有的爵位也一並消了,做個富家翁養老去者。」

嘶~~~~!

吸氣之聲不絕於耳,陳瑞文忍不住驚呼起來:「這不是逼著我等用命嗎?」

天子道:「朕不逼著你們,就該你們逼著朕了。此一番事端,你我君臣心知肚明,按理說,朕順勢除了你等,也是應有之義,不過是多做番手腳罷了。但那位李敦煌勸住了朕,要是殺人能解決的事,不如逼著你們去外麵殺,給自己殺一片天地,也給朕殺出個盛世來。」

「就不怕我等敗了?」

北靜王苦笑:「誒~~~敗了也是輸的我們,朝廷派大軍堵住了後路,依然維持如今的局麵並不難。除非」

「除非什麼?」東平王心裡終於安定了些許,用我們做刀砍敵人也是砍自己,就是勝了又能剩下多少人,胡人又不是牛羊任意宰殺不還手,說不得要苦戰多久呢。

「除非我等不要祖宗叛出漢家江山。」北靜王一臉的苦澀說完了這句話,引得眾人又是一陣喧鬧。

天子含笑,要的就是如此,十二家開國勛貴,把朝堂當做了自家的營生,上下其手左右逢源,連破落如賈家,還敢養著如賈化一般的封疆大吏,不徹底讓你們獻身沙場,朕是除不盡你們手腳的。

不是想著封王做侯世代罔替嗎,能殺出來還活著的才有資格與朕商議,李修有句話說的對,不怕朝外有朝,就怕朝內有黨,分化汝等太費工夫了,驅到邊疆去,不是朕小瞧了汝等,十二家能活下來的不足三四家,那時朕不吝惜四王的空位,再召你們進京養肥了再殺。

賈敬錯身過來一拉李修袖子:「小子,好狠毒的計策!別人家老夫不管,可賈家哪還有能上陣殺敵的人?這不是要了賈家幾百口子的命嗎。」

李修不以為意:「那就別求什麼勛貴了,子弟中還有能做事的就出去,撿個縣城去做縣子,也能養著一家老小。諸公請看學生,世代在敦煌守邊城,不過一城之地,不也傳承至今了麼。若兒孫中有出眾者,自會奮力當先,都是大家子,還不懂這些,隻能怪各家教之過也。」

「那你又如何呢?」

李修給問話的南安郡王拱拱手:「學生取了功名後,自當返回西域,兢兢業業治理一方,不會再攪擾京城了。」

「哼!此言騙不過我等去!西域極苦,你又領略了京華盛景,還又有輔佐之功,你肯走?」

「確實舍不得走。」李修心中大喜,終於有機會請旨賜婚了。

「看看!本王就知道你舍不得世間一等的繁華!」

諸公大怒起來,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個西來的破落子都舍不得繁華,我等久居京師的人家,又怎麼再肯去趟刀山火海。

李修笑聽諸公唾罵,頗有些唾麵自乾的意味,直到天子喝住了眾人後,才去問他:「李修,朕也來問你。是你獻策逐十二家勛貴為國征戰,朕不管他們願不願意都依了你的意思;此刻,你也該給朕一個說法了,是留在朝堂平步青雲,還是回了敦煌繼續吟風嘯沙?」

「嗯」李修故作沉吟了一下,昂首問君:「皇上若能全了臣一番心思,連科舉臣都不試了,這就隨著北靜王爺先征戰河套,得勝後徑直返家,無召不回。」

「哦?」天子失笑起來:「還是要討個封賞的?你也想封王稱侯?」

李修見時機已經成熟,退後幾步出了人群,回首望向遠端的黛玉,嘴角輕笑,大禮參拜天子。

「臣,李修,請旨!惟求聖上賜婚,臣欲娶姑蘇林家女黛玉者為妻。君若有應,臣攜此女為國牧守疆域,中原的繁華富貴皆可棄之!臣頓首拜請之!」

這幾句話喊得是極其大聲,生怕遠處的人聽不見一般,瞬間鎮住了無數女眷。

賈敬等人也是發怔,李修已經是簡在帝心的一人了,若他按步就班科舉過後,遙領一個敦煌郡而在京城納福,不愁將來沒有他的侍郎位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傻子知縣 發現妖魔就變強 我的超神星座 這木葉異類過於謹慎 全球進化從昆蟲開始 護國戰神殿 重固山河 我的係統壕無人性 雷武神帝 我的一位警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