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傾聽和發問《覺醒計劃一》(1 / 2)

加入書籤

作者:薑菲

探索內心

大家好,非常歡迎大家參與這樣一個活動,咱們定義為覺醒計劃。覺醒計劃其實就是構建這樣一個場景,能夠讓追求內心成長的朋友內心聯係起來。

我們這些人在一起,究竟是不是個集體?在中國的語境下,集體這兩個字有特殊的含義,它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術語「集體」,集體和個人有什麼不同,如果每個人是完整的,獨立的,那集體又會是一種怎麼的狀況和場景?如果每個人真的能夠獨立,精神上獨立,那這些人所組成的一個團體或者叫集體,真的跟個體有什麼差別嗎?倘若一個集體中的每個所謂的個體它不能獨立,暫且不說它是否能稱作個體,這樣的集體似乎就是在抱團取暖,互相依賴,互相利用,互相壓榨,因為恐懼阻攔了一切,這是我們一直在問我們自己,能否處於真正的完全的精神獨立,活在這個世界上,在現實的世界裡麵,在現實的社會裡麵,人很難有勇氣去做這樣一個實驗,為什麼,因為整個的社會構架,實在過於龐大,過於強大,一個人需要大量的冥想,來抵禦這樣的影響。那我們能否讓這些人組成一個新的團體也罷集體也罷,但依然是個人,能否去實踐一下,去感受一下,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看看自己。

或許你已經發現了,我們隻能在關係中去看看自己,若人生沒有任何關係,這個人生沒有任何意義,但凡你存在,你必然跟這個世界有關係,因為你的神經元每時每刻都在活動,你跟人的關係、你跟物的關係、你自己跟整個世界的關係。

所以,有這樣一個計劃,其實作者也不知道它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我們能做什麼,但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把大家聯係起來,希望能夠在這樣一個喚醒下,大家能夠彼此對照自己,咱們一起去獨立的探索內心世界的規律,洞徹內心世界。

獨立人格的特點

很多人一聽到獨立人格這四個字,可能想到這好像跟他沒什麼關係,若我們仔細看一看你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所有那些真正快樂著並自由自在生活的人都是獨立的人格。所謂獨立的人格,那就是精神上沒有任何的依賴,當一個人真的沒有任何精神依賴的時候,他能有什麼愁事,若他沒有愁事他能不快樂嗎?同時獨立人格也恰好是真正教育的唯一目的,那究竟什麼是獨立人格呢?我們可以從如下五個方麵來簡單說一說,看似是五個方麵,每個方麵之間都互相交織著。

獨立人格的第一個特點:不執著。不執著任何的想法,不是說人沒有想法,而是沒有對任何想法的執著,一旦人對想法產生執著,那就是一種依賴,對想法的依賴,希望能夠從想法中尋求愉悅,讓自己高興著,這種尋求這種執著,不會讓人精神獨立。

獨立人格的第二個特點:不依附。不依附於任何的組織、團體、甚至國家,各種各樣的團體,但這未必代表著他不合群,但不依附代表著他不隨隨便便的把自己跟某個群體等同起來。

獨立人格的第三個特點:不介懷。無論外界發生了什麼,喚起了各種想法,不介懷意味著獨立人格不會受到各種影響的影響,若人受到影響而沒有覺察受到影響,那這種影響就會讓人失去精神獨立。你看,市場上各種的廣告營銷策略,各種新聞內容在不斷的喚起人的欲望想法觀點等等,你能否抵抗住這些誘惑呢?另外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的精神沖突,來自人與人之間的交互等等,它所喚起的內心波瀾,能否不介懷?不介懷意味著這些問題都不會對你產生影響,但一旦介懷,心就開始受傷,當內心受傷的時候,內心也就不再精神獨立,所以可以這麼說,不介懷才會讓內心不受傷。

獨立人格的第四個特點:那就是不隔絕。既然獨立人格不執著不依附不介懷,意味著它也不會拒絕任何的必要的交互,合適的交互,而不是讓自己與世隔絕,也未必是獨來獨往,怎麼都行。

獨立人格的第五個特點:那就是不作惡。不去給別人施加不良的影響,這需要去覺察自己的行為表現,在最大程度上不去給別人別人造成不良影響。但同時也要不介懷,因為無論怎麼做,你無法去控製別人的感受、感知,總會產生某些影響,來自於每個人不同的反應,所以也要不介懷。如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其實很簡單,但或許也很復雜,那就是徹底的無我,徹底的熄滅自我,當你內心充滿愛的時候,也是你內心自我完全熄止的時候,當你充滿愛的時候,你無論做什麼,它都是對的,它也不會帶來所謂的不良影響,當然接受者能否感受到是他的事情,所以對任何的結果依然是不介懷不執著。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這五點緊密相連,而且獨立人格是一個非常動態的過程。不是說通過什麼樣的訓練能夠達到一勞永逸的狀態,而需要每個人,每個想變成獨立人格的人在每時每刻觀察內心世界,體會內心的變化,運用智慧讓自己保持一個獨立人格的狀態。當你真的能夠讓自己變成一個獨立人格的狀態,點燃自信之燈,那這盞燈會非常非常的亮,它所能影響的人,它所能傳遞的能量也是你想象不到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冥想就是讓我們成為獨立人格的手段,而這個冥想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整個人生。

何為冥想

你看咱們說的「冥想」這個詞,有很多的這個同義詞,心靈、內心、世界等詞好多好多,問題是咱為什麼要探索內心啊?為什麼要去做冥想?

當一個人活在想法裡麵的時候,人總是想去尋求某些解藥,某些解決方案,想要找到各種問題的答案。各種的外部尋求,讀各種書,吸收各種理論,看各種的觀點,直到在某個契機才發現,似乎向外探索是一個別無選擇的事情,我們才會向內探索,最後想哎呀,我試試冥想吧。

什麼是冥想,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可能我們我們中的很多人,每天都在練習冥想,如何去理解冥想,這種過程反而可能是真正的冥想。

你看,冥想就是去清空想法,如果用語言來這麼描述的話,清空想法,似乎清空是個動作,似乎我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但我突然一想哎,怎麼清空啊?你看這就是語言的困惑,語言所帶來的問題。

我們在這裡談論冥想,談論禪通過語言來描述它,但問題就是語言本身,它隻是符號,語言隻能指代某些東西,指向某些東西,但語言本身不是那個東西,你看語言可以簡單的描述,能夠給人帶一種直觀的感覺,但這真正到這個可行性層麵上,內心探索是非常細微的事情,細致的事情。

清空想法,意味著一個人要能夠識別什麼是想法,意味著一個人要能夠識別什麼是想法,如果你識別不了那咋清空啊啊,對不對?

而這個識別想法的過程,意味著一個人需要對內心有整體通盤的了解,意味著一個人需要對想法構架徹底的理解,你才能夠辨別出什麼是想法。

想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位置非常的隱蔽,很多想法一個人能夠感知到,特別明顯,但非常多的想法很大一部分想法非常隱蔽,他變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或許你過去人生就指著它活過來的,所以你壓根覺察不到。往大了說,整個社會的構架,無論是中國社會還是西方社會,整個都是基於想法,你看意識形態也是想法的一部分,我們所謂的各種文化、傳統有多少不是想法。

想法構建了人的意識,你看整個世界沒有人意識沒有觸及的地方,一旦觸及,任何事物都容易上升為一個概念、一個想法,大家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裡麵,充滿了人的互動與交互,各種的社會遊戲規則,它不是基於想法是什麼?

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謂的那些關係。比如說在中國社會裡麵,家庭這個概念是如此之強,家庭這樣一種所謂的關係,有多少是真正的人與人的關係,有多少是個概念。但凡人世間的東西,隻要我們通過意識上的探討,一不留神就變成概念、想法。這些微小的話題咱們會在今後的活動中逐一展開,這裡咱們隻是簡單的大題標過一下,不要著急,咱們以後還會仔細討論的

你看,包括這個時間,你看物理時間的確存在,一分一秒的過,這個生命體在成長,孩子從嬰兒長大成人,但若我們腦子裡麵整天想著時間,這個時間它不是物理時間了,它是一個心理時間,也是一個概念、想法,你看每天的事情中有多少是基於這個時間點來進行規劃計劃等等。

去覺察想法意味著一個人得先洞徹理解想法是怎麼產生的,整個想法的構架是什麼,這個想法在個人層麵在社會層麵的展現是什麼,而這些的理解就是我們所說的對冥想的鑒定,不是對冥想本身的鑒定,冥想就倆字,有啥可見鑒定的對吧,問題是我們能否理解這整個世界的假象。

何為假象,我們用概念用想法所構織出來的東西,它必然存在假象的一麵,當我們能夠理解整個想法的構架,整個思維的構架,整個人類意識的構架的時候,你在回過來看一個小問題,豁然開朗,不是每天去埋頭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去理解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答案它永遠不在外麵,不是說我找一個人告訴我答案吧,而是我們每個人需要去探索,去從問題中發現答案,看清問題本身,答案就在哪裡。

揭穿假象

我們人類發明的任何一個詞語都會被汙染、被玷汙,這種事情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冥想這個詞多麼好的一個詞,也有泛濫之時。

這個內心世界真是一個神奇的領域,各路神仙妖怪都在此,國家政權、意識形態、文化、每個人的心理、整個世界的運作等等,全是在這裡。

世界是什麼,世界就是內心,內心就是世界,不是麼?探索這個世界,就是理解我們的內心,理解自己,去觸碰真相。

什麼是真相什麼是假象,一旦上升到語言層次,什麼東西都說不清,什麼東西越說越迷糊。假象,我們隻能通過揭露假象來觸碰真相,假象到處都是,不是嗎?任何一個由想法所構建的東西,它都是假象,你隻要把他當真你就被假象劫持。真相在想法之外,你永遠無法想象,當你想象真相的時候它是假象,當你想留住真相的時候它瞬間變成了假象。

所以,在未來這段時間如果可能的話咱們來揭露假象來發現真相。如果大家真的特別用心的去觸碰,你會發現,如果人不能揭露假象,它就會被假象所劫持,被假象所劫持的生活,各種的矛盾沖突問題,此起彼伏接連不斷。

不用想象,這個事情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每一刻每一天,所以你看,探索內心其實是一個非常嚴肅的事情,它必須是你的興趣所在,你的熱情所在,才有可能觸碰到真相。

這一年或許更長時間不好說,我們都去探索什麼是冥想,冥想永遠是發生在你的生活裡麵,而不是坐下來冥想那一會兒,盡管我們還會坐下來冥想二十分鍾。此刻,咱們現在也是在開啟這樣一個覺醒計劃的過程中,也是所有人的一個冥想練習。

在關係中,那些所謂的沖突問題,都是一麵極好的鏡子,來照見彼此。冥想很多人把它當成一個娛樂方式,來讓自己放鬆下來,去追求一些所謂的體驗也罷等等,這不是咱們說的冥想。

冥想事關我們的一生,是如何去過一個簡單的生活,簡單優美的生活。但或許你已經發現了,這整個社會不簡單,因為人很少有簡單的。一旦墜入想法,想法隻會把一切復雜,當人陷入復雜的時候,它看不到簡單。可以這麼說,冥想就是一門簡單生活的藝術,或許是這個地球上唯一的藝術。

要簡單的生活,一個人需要徹底看破任何復雜形式後麵的那些荒繆,這看穿所有這些復雜情況的荒繆的過程就是冥想的過程。

能否安如當下

你看,在中國社會,這個年齡構架,在心理上是多麼顯著,能否覺察到能否感受到,當我們都存在於此刻的時候,咱們所有人同歲,心理上是同歲的,是一樣的。

你能否覺察到,在你所處的社會裡麵,這樣一個數字,捆綁了多少東西,在這樣一個社會的心理構架下,帶來了多少問題。此刻你能否永遠零歲。

這樣一個計劃,也是希望能夠營造一個氛圍,大家可以說真話、說真相、聊真相、去觸碰真相。

很顯然,大家已經發現了,在生活裡麵去聊真相說真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相沒朋友,對吧,當一個人真的去觸碰真相的時候,那朋友的定義已經發生了改變。

希望我們能夠在,這樣一個計劃裡麵,大家都能夠放心的勇敢的去觸碰真相。它未必會改變你手頭上的事情,但它會讓每個人的內心特別坦然,自在。

大部分人活在過去裡麵,被過去所累,即便暢享未來,那也是過去的修改版,因為你是基於過去來投射那個未來。

這些人他沒法把當下過好,而當下是人生的唯一的組成部分,當下沒過好,這一生此不很悲催。

或許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能否全然的活在當下,依然活在這樣一個充滿混亂充滿暴力的社會,我的心能否依然安如當下,依然能夠遊刃於這樣一個復雜的社會。

能否全然的聽

今天我們來說說關於「聽」,怎麼聽的問題,咱們一起探索內心世界的規律,很多時候可能我說的多一點,我們通過言語,來做這樣一個溝通,它勢必會涉及到「聽」,我們能否全然的聽。

你看一個人在日常生活裡麵,他有多少時刻去真正的全然的聽某個人,什麼是全然,全然意味著是要給足你所有的注意力,去聽某個人,聽你的朋友,聽你的家人的說話。

能否全然的聽,這意味著有兩個層麵,我們需要去覺察,第一個層麵那就是,你能否聽到它背後所有言語的意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陸老六的老六群 玄幻:我在魔界能自動升級 蓮花樓之護花使者 快穿:大佬拯救女主計劃 嬌糖 四合院:重生何雨柱,開局威脅秦淮茹! 火影:悟性逆天,開局永恆萬花筒 鬥羅V:馬小桃,別這樣,我緩緩! 我竟意外的與校花學姐合租了 母胎solo十八年,重生女友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