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敏而好學焉(2 / 2)

加入書籤

一是要練古體字,畢竟習慣了寫簡體字,現在既然在唐朝,就不能滿足於以前的「會讀不會寫」,高嶽將書卷一張張貼滿了四麵牆壁,邊寫邊背,邊背邊理解,遇到九經和蘇博士文稿上沒有的字,他就向隔壁的楊曦請教——楊曦抄了那麼多佛經,早已和本活字典似的;

二是要練書法,高嶽以前在西京大學裡練過毛筆字,但隻是業餘水準,但他看到衛次公和蘇延漂亮的字體後,不由得自愧不如,心中明白古代「書法便是門麵」,便也不斷臨摹起來,「還有五日,要讓自己書法上得了台麵才行。」

三天,整整三天,高嶽就在鬥室內做著這事情,除此外就是早晚下樓去吃份飯而已,他的所作所為連劉德室也大為驚訝。

牆壁上,密密麻麻地全是高嶽的筆跡——他先把經書裡的關鍵段落寫成簡體字,而後用古體字謄上。沒有墨了他就向楊曦去借,反正楊曦那裡不缺這東西,借到就扔下錢來,三日後楊曦的書案上堆滿了銅錢,而高嶽的書案上則是墨跡狼藉。

鬥室裡日光流轉,不斷背著寫著的高嶽,胡須不知不覺鑽出來,頭發也變長了,最後冬春之交的寒風中,他大汗淋漓地倒在茵席之上,喘著氣望著屋梁,周圍全是淩亂的紙張,思緒起伏。

外麵暮鼓聲咚咚咚響起,催動日頭西斜。

距離正式考試隻剩下一日的時間!

這三日刻苦的收獲是,九經他隻背了其中的點滴部分,畢竟隻有三天,古人認為日誦三百字即為中人之材,而九經當中光是《春秋左氏傳》即有十九萬餘字,《易經》為二萬四千餘字,合在一起不下數十萬言,也就是中人之材將九經誦完要花費四到五年的時光。高嶽在區區三日內,要誦完完全是癡心妄想,可他是經過完整的天朝(幼兒園可讀書的一年,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研究僧三年)二十年教育的,雖然學的不是九經,但養成的誦讀理解能力不算差,早已超越了古代的「中人之材」,所以他每天能誦熟的大概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字,再加上先前所學所得,掌握的經文約有一兩萬言,然也不過冰山一角。

可讓人欣喜的是,衛次公給他留了部《大經括帖》,這書可了不得,他把兩部大經的所有重點語句連綴起來,背誦十分方便,幾乎不用翻原文。

現在高嶽總算明白唐朝科舉進士為何難中了:光是貼經默寫這個環節就難死一大批人,數十萬字的經文莫說背誦了,便是抄錄(當時可沒印刷機)或購買所需的耗費便極為不菲,哪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另外個收獲便是蘇博士的文稿,裡麵有表章、策論、雜錄、筆記、歌賦等方方麵麵,部分是蘇博士昔日來京貢舉時所寫的行卷,部分是他就職國子監後積累起來的著作,高嶽細心閱讀,粗略明白了各種文體的大致格式,當然詩賦除外,這玩意兒對現代人來說比單純的文言難得多。

接著高嶽沒有洗澡沒有換衣,倒在床榻上死死睡了一覺。

第二天的紅日升起來後,高嶽走下樓,都能聞到自己衣衫裡冒出的酸臭味,以至於等到他坐在食案邊和其他太學生一起就餐時,有好幾個人嗅嗅鼻子都問,「今日莫不是又要吃鹹魚(1)?」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木南月 從飛行符裝汽車開始 陳國盛世 籃壇永遠滴神 我的人生選擇器 up從走近科學開始 精靈起源之提前登入 詭異序列 重返奔騰年代 我在鎮魘司裡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