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三唱得正字(1 / 2)

加入書籤

既然是大家下達的命令,霍競良當然不敢怠慢,急匆匆順著宣政殿向皇城方向跑去。

這下霍競良跑得可就遠了,待到他疲累欲死地奔回來後,汗水早已濕透衣背,對殿上的皇帝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前,前進士,高,高嶽請求三唱,言不厭(滿足)太子正字,說校書若不,不得,那就,就秘書省正字,或集賢院正字。」

「果然三唱了!」代宗皇帝哭笑不得。

這下皇太子李適感到極大不快:雖然我不希望你擔當春坊司經局正字,但高嶽你居然滿是嫌棄的態度,是什麼意思?

「陛下,此人狂悖,三唱不可反復,不然吏部選顏麵何存?可直接交給嶺南節度使。」李適當即進言。

唐朝有部分官員那是不需要注擬的,即是去嶺南這地方的,隻要節度使願意帶,即刻打包帶走,任期滿後如還活著回來,還能優先銓選。

誰想李豫卻搖搖手,示意太子不用急躁,接著看看簷角上開始西沉的日頭,這吏部的一日選馬上就要結束,總得有個結果,「劉卿你是天官尚書,依你看這高三唱應該如何注擬?」

劉晏不慌不忙,隻是對陛下說,「陛下可先問高嶽為何三唱而不厭。」

皇帝點點頭,階下站著的霍競良暗叫慚愧,幸虧剛才他跑到皇城承天街吏部南曹時,高嶽為了怕他再跑一趟,直接告訴他求官的理由。

「前進士高嶽說,自己年齡尚輕,不知官業道理,恐怕就潯陽縣尉不稱其職,辱沒聖主和吏尚名聲,希望先於秘書省、集賢院涉獵群書,待精熟後再遷轉縣尉,方可不誤百姓。」

聽到這番話,皇帝還是頗有感觸的,之前劉澡身為畿縣縣令,堂堂六品官員,居然乾出那等齷蹉不堪之事,看來以後在擇官方麵,不但要文藝純熟,更要器識優先才是。

不過朕不會被高嶽區區一番話給打動的,朕要親自看看他的判文再做決定。

於是皇帝叫中書舍人崔佑甫,將高嶽的判文擱在書案上,先看的是《梨橘之判》。

高嶽是這樣判的:「榮澤名區,長洲澳壤,土宜雖異,川路攸通。故使賈客相趨。乘時射利,商人遞委,從有之無。大穀元光,言移汴北;江陵朱實,欲渡淮南。於是鼓帆侵星,俱辭故國,扣船忘夕,並屆徐城。兩鷁爭飛,雙帆不背,異虛舟而見觸,均鬥艦之相逢。遂使橈逐蘭摧,疑建平之柿下;棹隨桂折,若河上之查來。落果於焉星散,傍人由其鶩沒,一遊一泳,橘包裹而全收;載沉載浮,梨漂零而半矣。然防慮之術,未聞責已;而深溺之弊,直欲尤人。乍尋似合酬填,審細便難允許。何者?梨因散失,船則共傷,若為梨覓陪(賠),過自歸於毀櫝;如損船索償,理乃齊於指馬。既非情故,徒事披陳。」

其實這段判文,和唐朝大部分判相同,話一堆,為了湊字數而湊字數,一些典故和門道全是劉晏所贈《判文百道括》裡的,案子明明很簡單,甲的梨子因包裝不好而導致漂沒損失過半,不應讓乙賠償,此外甲和乙的船互相撞壞,責任也是對等的(畢竟唐朝還沒先進到能做責任認定檢查的程度)——所以前麵那些「榮澤名區,長洲澳壤,土宜雖異,川路攸通」及「鼓帆侵星,俱辭故國,扣船忘夕,並屆徐城」也就是用駢賦形式,復述下案件過程罷了。

這道判文似乎平平無奇,於是代宗皇帝又接著看下一道《不修橋判》:

「津橋不修,何以為政?車服有命,安能假人?丁職是崇班,體非威重,輕漢臣之寵,失位於高車,徇鄭相之名,濟人於大水,誌雖恤下,道昧葉中。與其熊軾涉川,小惠未遍,曷若虹橋通路,大道甚夷?啟塞既闕於日修,揭勵徒哀其冬涉,事關失政,情近沽名。宜科十月不成,庶辨二月無政。」(這判文直接抄了白居易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木南月 從飛行符裝汽車開始 陳國盛世 籃壇永遠滴神 我的人生選擇器 up從走近科學開始 精靈起源之提前登入 詭異序列 重返奔騰年代 我在鎮魘司裡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