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封禪大功成(1 / 2)

加入書籤

「臣的長子馬上便會自興元武道學宮畢業,在臣的眼中,他能在戰場上指揮好一門火炮,從名炮手幢頭踏踏實實做起,會比皇帝恩賜的千牛備身更讓臣榮耀。臣更希望,這普天下人,都可以像臣的兒女那般,為官的為官,經商的經商,務農的務農,上至皇帝,下到走卒,心中都能存個公字,這就是臣的企望。」接著高嶽從鄭絪手中,奪來了刻著「承天應命」金字的玉牒,「這是你李唐家的,臣保證,沒人能奪走,隻有你自家的人能敗壞掉。至於我的子孫命運會如何,無法慮及也。也許陛下的子孫會由此憤恨,多年後滅臣的家,絕臣的族,可那時距離李唐的滅亡也為時不遠了,陛下口口聲聲不想將聖裁獨斷的權力讓出,企圖把一家一姓的敵人,和天下的敵人混淆起來,可殊不知,待到風雲消磨盡,你我皆是北邙山下塵,漢朝君何在,晉朝臣又何存?如果不為後世百姓謀劃些,不為華夏存續犧牲些,空有那殘缺的碑銘,和塚中的枯骨罷了,於百姓和天下有何增補裨益?陛下豈不聞魏文曾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皇帝悵然若失,反復說著這句話。

「秦二世而亡,身死族滅;漢季以來,劉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可想世襲江山皇權的,還是前赴後繼,難道不曉得掘墓焚骨的命運,會延及代代嗎?沒別的原因,既然陛下把一家一姓做到了極致,可殊不知這天下千家萬姓,哪個又不想做和陛下這一家一姓相同的事?更別說一家一姓的禍事,又會起乎蕭牆內了。我皇唐談始封太祖(唐太祖李虎),又談受命高祖(李淵),他家又如何追溯不得?所以當陛下權無限膨大的同時,無異於越發陷於四麵皆敵、禍及子孫的境地中。臣正是忠於我唐社稷,所以才希望陛下主持道統,天不變道亦不變;而賢人們共和主持政統,天有變政亦應變。」

「高三你」

此刻高嶽上前,對皇帝跪拜下來,口呼:「陛下,臣願對華嶽立誓,臣及子孫後代,永不篡也,若違此誓,血食盡絕,暴骸中原!」

「陛下,臣願保高嶽絕無不臣心。」鄭絪也急忙跪拜。

皇帝顫巍巍地指著高嶽說:「永不篡還不夠,你還得發誓,永生匡扶我唐的宗廟江山。」

於是高嶽便豎起手指,即刻補充。

「高三你不是於朕為敵?」

「臣永遠都是為陛下考慮,隻要陛下清淨無為、善保玉體,繼續信臣任臣,臣願追隨陛下,開創真正泰平盛世,而我唐的道統就會正如黃帛天書裡所言,萬世一係,永無根絕。」

隨即高嶽對著靠在懸崖岩石上的皇帝伸出手來,語氣也溫和得很,「陛下小心,讓臣等來攙扶陛下,至圜丘處初獻。」

皇帝張著嘴,最終還是選擇相信高嶽。

高嶽和鄭絪便一左一右,把駝著背的皇帝扶住,攙著他繼續向圜丘處前進。

在這個時候,皇帝想開了。

就算殺了高嶽,平了韋皋,他又能得到什麼呢?

更何況他又沒能力做出這樣的事。

那麼何不不要徹底撕裂點破,讓君臣回歸到平靜的水麵上,這樣也不會把恩怨傳到各自的子孫後代,相安無事,相安無事現在正是皇帝最終心願。

他妥協了,他也明白椑車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即「存不忘亡」,人亡了也就亡了,可總要考慮身後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木南月 從飛行符裝汽車開始 陳國盛世 籃壇永遠滴神 我的人生選擇器 up從走近科學開始 精靈起源之提前登入 詭異序列 重返奔騰年代 我在鎮魘司裡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