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五年大計畫(1 / 2)

加入書籤

「莫不是要策應董相公?」劉德室問到。

高嶽頷首,便說:「便是要仿效鄭文明昔日在南詔的行為。」

「那我們武毅軍也該進發了。」顧秀挽起衣袖說。

高嶽拍拍顧秀肩膀,低聲說:「宣撫司和鎮戍司全是你負責,你去做好了,隻是武毅軍這次最好從新開掘的漕渠(高嶽很謙虛,不稱為衛公渠)走,再入蔡水,可行嗎?」

「可行,漕渠行得五百斛船,載兵載馬全不在話下,揚州新舊漕船合在一起不下兩千艘,足矣。」顧秀信心滿滿,隨即便離去。

高嶽接著對武元衡、劉德室說,我是必須要跟著武毅軍出征的,整個行省大小事務全交給你倆裁決了,和朝堂類似,伯蒼你押兵、法、戶事,芳齋負責其他三司的事,特別是學校興建的事絕不能鬆懈。

說完高嶽便遞送給武元衡冊文簿。

武元衡一看題頭,不由得發聲讀出來:「淮海行中書省五年拓殖計畫?」

而後武元衡迅速翻閱起來,越看越驚奇:

以前的地方官員,不管是節度使,還是刺史縣令,在任上最極限的便是勸農桑,平冤獄,均賦稅,再引進些新技術,興修水利,圓滿完成稅收額度雲雲,可沒有任何個人像高嶽這樣,會特意找來裴度、歐陽詹和張梵等,群策群力,直接把行省五年的發展計畫寫成冊!?

五年計劃核心有四。

其中重中之重,便是興辦教育,高嶽的理念就是「州縣須有學校,此外隨官司新設學」,也即是護國寺辦啟智坊道場,覆蓋到鄉級別的啟蒙教育,隨即州學、縣學得都立起來,最後就是韜奮學宮、武道學宮,還有「官司設學」的學校,行省一些司,如巡院可用「食本錢」辦學,不但可讓官司子弟就學,也麵向全行省士庶招攬生徒,當務之急是要培養物理、化學、算學等人才,高嶽給這類學校起名,曰「專科學」;

而後官商合辦的織造坊、礦坑、質庫、茶園、各色工坊、船場等,居然都有數目要求,也等於是給地方官員們製定了更高更多的目標,並納入考課之中,高嶽是統統為商賈鋪平道路,隻要能保障商稅數目即可,他不止一次對武元衡說:「淮揚這地方好,無所不有,無所不富,有茶、有瓷、有布、有礦、有鹽,有江有海有川,一處處茶園礦坑,就像是好顏色的女兒家般,得讓她們盡快嫁出去,變成聘禮,也就是稅錢。」

最後兩個核心,一個是繼續拓展海船建造數目,船就是財富的象征,「以後誰的船多,誰的炮多,欲王則王,欲霸則霸。」,「這次削平淄博平盧軍後,必須把渤海、新羅的貿易全數收入國庫囊中」;還有個就是速速完善淮揚大質庫的功用,高嶽率先實行貼息錢的做法,吸引商賈、地主將錢帛往內裡儲存,並盡快希望打開倭國日本的銀山大門,加量鑄造銀幣,而不是把銅錢和銀錢埋在府庫或私人地窖裡,變成發黑的大銅球和大銀球,「亂世藏錢,而今泰平,商旅四通八達,就得懂以錢生錢的道理。」先前高嶽就把衙署內的僚佐和家眷們都集合起來,按照當初興元的規矩,大家集錢入府庫,給船隻製定了「保險額度」,積極參與到海東貿易中,所得報酬統一分潤,在此背景下蕭乂建立起「大唐海東商社」,按照後世的解釋,這商社便是擺脫原本散商模式,任何行業都可投資入內,輻輳大朕,專力於海洋商貿貨殖事業!——很快,莞島處的張保高就帶著船和人入了「海東商社」,立下社保,和高嶽所在的淮揚,以一種半官半商的姿態,緊密結合起來。

「這份計畫書,就留給伯蒼你啦。」當武元衡讀完後,高嶽很鄭重地對他說。

武元衡很是震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花木南月 從飛行符裝汽車開始 陳國盛世 籃壇永遠滴神 我的人生選擇器 up從走近科學開始 精靈起源之提前登入 詭異序列 重返奔騰年代 我在鎮魘司裡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