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防禦體係(1 / 2)

加入書籤

「西夷虺蜴(huǐ yì)攸居,歷年貢賦不入,有司羞之。今則化被齊民,便為善地。」夜晚的大營內,邵樹德還在通讀國朝以來的各類文獻。

想要治理好一個地方,不了解實際情況顯然是不行的。另外,前人的經驗也能指出一些彎路,你沒必要再走。

一般而言,讀這類文獻都很枯燥,但有時也能找到些樂子,比如這段。

申、光、蔡等州不上供,不交戶冊,那就是蠻夷毒蛇居住的地方。辦了這些事,那就是善地。邏輯簡單粗暴,明了無比。

「大帥,晚膳來了。」親兵給他端來了食物。

「讓陳副使、趙隨使一起來用膳。」

「遵命。」

陳誠、趙光逢二人很快便至,大帥經常請他倆一起用飯,這是重視,是恩寵。

「大帥,此為蘭州粳米粥吧?」陳誠看了一眼,便笑道。

「去年的陳米,城內送來的。蘭州膏腴之地,六十年前劉元鼎過蘭州時,滿眼所見全是粳稻,今日咱們也來嘗一嘗。」邵樹德招呼道。

桉上還有一些果、脯、奶、魚,三人風卷殘雲,一會便吃喝完畢。

「大帥,白日諸軍殺河、臨二州吐蕃數千,俘千三百人,此皆部族精銳,今逃回去不過兩千餘,應已喪膽,大帥何不遣人去招降?」吃完飯後,陳誠建議道。

臨州轄狄道(今臨桃)、長樂(今康樂縣附近)二縣,治狄道。

河州轄枹罕(今臨夏縣西南)、鳳林(臨夏南八十裡)、大夏(今廣河縣境內)三縣,治枹罕。

這五個縣,天寶年間人口都不少,因為地近與吐蕃爭鬥的一線,朝廷遷移了許多人過來定居。臨州當時還屬於蘭州,沒被拆分出來,但河州三縣,天寶年間便有三萬六千多漢民,基本已經恢復到北周、隋朝時的戶口數。

能養這麼多人,主要還是有一大片利於灌既的河穀沖積平原,三個縣都分布於此。即便這會,這些黃河支流依然提供著豐沛的水源,隻不過吐蕃人沒太大興趣利用它罷了。

「自然是要招降的。」邵樹德點頭道:「能招便招,也好減少一點傷亡。不過吐蕃人未必死心啊,他們所想的投降,可能是一切照舊,隻不過表麵臣服於某罷了。但某所求者,派官、駐軍、收稅,吐蕃人未必應允。」

這確實是極有可能之事。

河、臨二州的吐蕃,在蘭州城外遭受重創,大將眉古悉陣亡,逃回去的不過兩千餘人。按現在的形勢,他們肯定是不敢打了,自己派人去招降,如果隻滿足於表麵收復失地,那麼成功的可能性極大。但若想實際控製河、臨五縣,一切按照漢地州縣統治,當地的吐蕃又未必願意了,這涉及到地方權力落在誰手中的問題。

不見棺材不掉淚。

你不給他們施加點壓力,是不行的。說不得,還是得出動大軍南下走一遭,未必需要打仗,但還是得去一趟。

「大帥,西邊的鄯、廓二州,南邊的岷、桃、疊、宕等州先不論,河、臨二州必須取下。」陳誠讓人拿過來一幅地圖,說道:「今日收到軍報,東南路諸軍已攻克大來穀吐蕃山寨,殺敵千餘,至此,打通了前往臨、河二州的驛道。國朝初年,從長安往西域,渭水道乃重中之重,渭州既已握在手中,河、臨二州不取,便是條斷頭路,意義大減。」

從渭州渭源縣西出,沿著鳥鼠山北麓的河穀驛道,一百裡可至臨州狄道縣。

狄道又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節點,從此向北,沿平坦的桃水河穀,越過沃乾嶺,總裡程一百九十裡至蘭州理所五泉縣。

從狄道向西,還可經河穀平坦大道至河州,並越過河州往西至鄯州。

簡單來說,如果狄道縣以及縣北的長城堡沒有被拿在手中,那麼蘭州與渭州之間最便捷的交通線就會被截斷。天寶三載以前,臨州兩縣都屬於蘭州,當時便考慮了狄道這個交通喉舌的因素。

「所以臨州必須拿在手中。」陳誠總結道。

「河州不拿在手中亦可惜了,建議發兵取之。河、臨二州在手,鄯州似也可取,其餘諸州,暫可結好,有暇再取。」趙光逢說道。

邵樹德看著地圖,他考慮的又是另外一個角度了。

河、臨、渭三州的精華農業地帶,大多在海拔兩千米以內。鄯州三縣、廓州三縣,大多也在兩千米的樣子,部分縣稍高一些,但也有限。

這十幾個縣,都是關東移民能夠適應的海拔高度,又有大量河穀平原,土壤肥沃,確實可以大力發展。

但其他州,要麼全是層層疊疊的山脈,平原麵積極小,如同雞肋。要麼海拔高,到三千米上下了,暫時不值得花大力氣攻取,最好的辦法就是招降當地吐蕃、羌人,羈縻之,不要浪費自己的精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把詭異吃到瀕危 成仙從江湖開始 三國從撿屍開始 關於我在木葉充當屑老板這檔子事 從鬥羅開始守護女神 重生末世之初:開啟無限進化之路 鬥羅:震驚,我成了比比東 大藏家係統 女尊世界的修真生涯 我搶了一艘外星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