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統一思想(1 / 2)

加入書籤

元日,又稱元旦、元正或正旦,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寓意萬象更新。

同光四年(919)正月初一,皇太子邵承節一大早就來到了橫街之南東北角,等待司賓引領。

今日是個晴天,但依然比較寒冷。

橫街內外,布滿了宮廷儀仗、侍衛。他們昂首挺月匈,目不斜視,威武整肅。

太子也是老武夫了,以他的眼光來看,這批侍衛的模樣還是十分不錯的,尤其是其中年歲在四旬以上的,多為禁軍老卒出身,殺氣騰騰,讓人莫敢直視。

以小見大,可窺王師全貌矣。

被侍衛隔開的橫街南道東端,則聚集著一批三品以上紫袍文官,以中書侍郎趙光逢、蕭蘧、理蕃使楊爚、副使種覲仙為首。

又因趙光逢加中書令銜,故居前半步,隱為南北衙諸相之首。

誌得意滿嗎?有點。但更多的是戰戰兢兢。

陳誠已經致仕,趙光逢隻會更加小心翼翼,勉力操持局麵,在朝官與聖人之間,求得一個平衡——沒有這份本事,也輪不到他來掌管中書省。

三品以上文官的對麵、橫街南道西端,則是開國勛貴及三品以上武官。

這些人裡麵,又以朱叔宗、李唐賓二人為首。

朱叔宗是太子嶽父,人脈又廣,地位崇高。

但李唐賓是不可能落在他身後的,於是二人並排站立,無分大小。

當然,朱叔宗並不介意。

他的硬傷是沒有戰功,光憑這一點,李唐賓就有資格站在他前麵。甚至於,就連衛國公盧懷忠都可以站在他身前,但人家謙虛,堅持與薊國公葛從周、涼國公臧都保站在一起——陳國公符存審不在京,沒有參加。

這幾位既是勛貴又是職事官,故居前。

非職事官或官位比較低的勛貴,就站在稍後一些了。

巴國公高倫與隴西郡公陳誠站在一起,微微有些不安,甚至有點畢恭畢敬了。

沒辦法,他倆差了兩輩,陳公又是陛下相識於微末的老人,他根本不敢造次。

再遠一些,還有朱袍、綠袍、青袍文武官員、諸州朝集使、在京宗室、藩邦使者等各自不同身份的人聚集的地方。

王建瞅著斜對麵泰封國的使者康瑄詰,稍稍有點尷尬。

他已經被任命為姑墨州長史,過完正月就要赴任,協助鎮將戍守地方。也就是說,他現在的身份是大夏正五品官員,泰封的一切早就煙消雲散,與他再無瓜葛。

對此,他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

奮鬥了半輩子的事業,說沒就沒了,換你怎麼想?

不過家人對長安、洛陽的生活十分滿意。尤其是聖人賜下的宅子,地段很好,周圍都是達官貴人,交際起來十分方便,一家子都很開心。

妻子柳氏曾經直截了當地對他說:「高麗王的日子都沒大國朱袍官員舒服,這次是來對了。」

王建隻能苦笑。

婦人懂個屁!一點點奢靡生活就收買了,又怎能知曉這些東西來得快,去得也快?

富貴榮華,全在聖人一念之間。

斜對麵的康瑄詰也看到了王建,躬身行了一禮。

王建以目示意,又微微搖頭。

康瑄詰曾是他的部將,對他的用兵能力十分欽佩,私下裡以兄事之。但——唉,一切木已成舟,又徒喚奈何?前程往事,就讓它隨風而逝吧。今後的富貴,還得從西域戰場上打拚獲取。

完顏休穿著一身嶄新的官袍,站在一眾羈縻州的刺史、都督或左官之中,笑容滿麵。

最近六七年,他已經三次參加正旦大朝會了。

每一次參加,都能讓他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原來,大夏所統治的天下,如此遼闊、這般富饒。

原來,國朝所征服的地方,直及天涯海角,讓人心馳神往。

原來,聖人的威名已經遍傳天下,萬國百族,紛紛拜倒並為之效力。

這才是真正的無上皇帝。

小小女真,與之一比,不啻螢火之於日月,差得太遠了。

完顏休的對麵,則是來自沒廬氏的使者。

他大睜著眼睛,看著麵前隆重到無以復加的場麵,內心之中的震撼難以描述。

他下意識就與邏些宮中典藏所記載的吐蕃過往進行比較。

吐蕃國勢極盛之時,地域遼闊,治下之民接近千萬。

但千萬與千萬之間也是有差別的。

他們統治的那一千萬人,其創造財富的能力,無法與中原相比。

他們統治的那一千萬人,不甚嚴密,鬆鬆垮垮,很多地方並未實行「茹—東岱」製,仍是傳統的部族頭人羈縻統治的模式,控製力有限。

他們現在統治的,早就沒一千萬人了,而且四分五裂,無論是人口、知識還是財富,都在緩慢下降之中。

沒廬氏起家的象雄之地,與富饒的中原一比,更像是鳥不拉屎的蠻荒地帶。

想到此處,他無奈地低下了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把詭異吃到瀕危 成仙從江湖開始 三國從撿屍開始 關於我在木葉充當屑老板這檔子事 從鬥羅開始守護女神 重生末世之初:開啟無限進化之路 鬥羅:震驚,我成了比比東 大藏家係統 女尊世界的修真生涯 我搶了一艘外星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