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兩位狀元(1 / 2)

加入書籤

整個四月,邵勉仁都在洛陽會友。偶有閒暇,則在家中寫詩作畫、聽曲觀舞,稍作放鬆。

王貞白則被派了出去,前往長安,打探消息。

而此時的長安,正處於非常熱鬧的時間段。

今屆科舉已經放榜。

進士科錄取108人,聖人加了一場殿試,欽點福建泉州晉江人陳逖為狀元。

陳逖今年三十歲,於建極十三年第一次參加科舉,未中。

同光元年再考,還是沒中。

今年是第三次參加考試,終於得中進士。在後來的加試中,又得聖人青睞,高中狀元,立授秘書郎。

這是一個從六品的官職,國朝以來,向為狀元專屬,十分緊要。

前唐之時,他們是掌管經史子集各類圖籍的官員。如果聖人需要閱覽,立刻按照書目找出來奉上。本朝又多了個文書工作,替聖人擬旨,發往外朝。

他們的工作內容,其實十分要害,又常伴聖人之側,前途可謂一片光明。

唐時秘書郎有四人,國朝隻有兩人,目前是崔邈和陳逖。

前者是建極十年的狀元,汴州人,初授右補闕,後任秘書郎。

大夏立國十九年,隻出過三位狀元,即崔梲、崔邈、陳逖,可以說都是有大氣運之人——是的,需要點運氣,因為中狀元需要加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這不是每次都有的。

崔梲已經是西州刺史。

崔邈剛剛出京,擔任郿州刺史。

陳逖算是接過了兩位前輩的大旗,繼續著狀元郎入秘書省的傳統。

當然,狀元當秘書郎說得過去,但農科第一名的徐寅也當上了秘書郎,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徐寅這個人比較有意思。

他是傳統文人出身,但上進心比較強烈,而且有「黑點」。

傳聞梁王鎮汴時,徐寅曾以詩賦媚全忠,時全忠焦頭爛額,沒怎麼搭理他,於是怏怏離去。

其實吧,他在本時空還算好的。

歷史上為了巴結朱全忠,頻獻詩賦,但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惹得朱全忠大怒。

他擔心逃不掉,於是寫了《過大梁賦》,其中有「一眼胡奴,望英威而膽落」的句子,明顯是嘲諷李克用,吹捧朱全忠。

逃離汴梁後,徐寅回到老家福建莆田,被王審知重用。他十分注重農事,建議王審知造海堤,阻止海水倒灌,同時開挖溝渠、修建陂池,灌既良田,因此在福建的名聲頗為不小。

本來他也就這樣了,平平澹澹過一生。但隨後發生的事情,讓他被牢牢地記載於史書上。

李存勖滅梁之後,問:「徐寅在否?」

得知他在王審知手下後,對福建使者說道:「汝歸語王審知,父母之讎,不可同天。徐寅指斥先帝,今聞在彼中,何以容之?」

還好,王審知愛惜徐寅的才華,把他保下了。

本時空的徐寅,同樣被王審知聘用,在幕府當官。

但幕職包括節度使在內,理論上來說都是臨時職務。福建歸順後,徐寅沒了職務,隻能回鄉。而且他還沒有功名,隻能在莆田當個小吏,日子過得雖然不差,但也談不上多好。

徐寅是有上進心的。

他非常關注時事,想方設法打探消息。在得知同光四年要考農學後,潛心研究、長期準備,終於爭到了福建道那唯一的名額,也是厲害。

隨後,在殿試之中,聖人親自出題:「因地製宜」。

徐寅憑借福建山區經濟與海貿聯係的策文,搏得聖人青睞,被拔為頭名。

進士殿試第一名叫狀元,農科殿試第一名還沒個正式稱呼,但這都不重要了,徐寅私下裡被人稱為「農狀元」,實打實的名氣、好處都到手了。

對了,耶律全忠也考中了。

與他一同租住的呂琦、韓昭胤二人都名落孫山。

呂琦長籲短嘆之下,與耶律全忠告別,前往安西,準備當州經學博士。

韓昭胤則收拾行囊,返回家鄉,準備再戰。

一場科舉,照盡了人間百態。

有人鯉魚躍龍門,步入了官人行列。

有人唉聲嘆氣,但失誌不渝,準備將考試進行到底。

有人大徹大悟,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念想,重新規劃接下來的人生。

人這一生,其實就是在這樣不斷的選擇中度過的。

選擇的結果決定了接下來的人生,代價自負。

******

四月初十,聖人遵循傳統,在曲江池置宴,招待總計140名中舉士子。

聖人其實隻是出席一下,略略飲了幾杯就走了,將空間留給這些「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新晉官人們。

耶律全忠就坐在徐寅身旁,默默喝著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把詭異吃到瀕危 成仙從江湖開始 三國從撿屍開始 關於我在木葉充當屑老板這檔子事 從鬥羅開始守護女神 重生末世之初:開啟無限進化之路 鬥羅:震驚,我成了比比東 大藏家係統 女尊世界的修真生涯 我搶了一艘外星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