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節、勸降的理由(1 / 2)

加入書籤

李修遠還沉浸在回憶當中,定海號上其他軍官也不知道自家司令究竟有什麼打算,現在皇帝陛下期盼的那種海軍還在草創階段,原有的官兵肯定會重新培訓並打散重組,屆時戰功卓著的李大將軍說不定就成了封疆大吏,他後背又有當下炙手可熱的薑太師做靠山,誰能進入這個圈子絕對是前途無量,所以沒人敢打斷李司令的思緒。這一過程也沒持續多長時間,瞭望手才不管司令官是不是在重溫那場讓自己名垂史冊的戰鬥,當他看見遠處的帆影並準確的判斷這是一支艦隊之後,便扯著脖子朝下麵大喊報警。

駛來的這支艦隊並不是預想中的鄭家投降使節,而是從鬆江開出的補給艦隊。這是一支由三艘快速補給艦與三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那三艘充當護航艦的驅逐艦正是當初李修遠留下報信和看守戰俘的,當捷報傳至濟州島之後,本來還在觀望的其它衛所派出的老式戰艦便一股腦的蜂擁至琉球撿便宜,驅逐艦的艦長們也正好從這種沒營養的任務中解脫,借著給補給船隊護航的理由在鬆江集結,其實這時的海麵上根本沒有人會襲擊中國海軍。

快速補給艦也是海軍研究院的傑作,相對於老式帆船或歐洲的商船來說的確快了很多,但同驅逐艦相比就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因為補給艦還要考慮足夠的裝載能力,以及可能出現的水上對接補給,不可能一味的追求高航速,所以這種船型是在集裝箱貨船與飛剪船之間取了一個折中,還是采用民船的建造標準來節省成本,唯一不同的也是超越其他船舶的地方,就是該船徹底的改良了中國式硬帆,為了更進一步的縮減編製,轉而使用了劃時代的橫桁帆,這是一種縱帆加三角帆加軟帆的結合體,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也大量應用於運動帆船,特點是重量輕、機動靈活、操帆人數極少,唯一的缺點是順風時不如橫帆效率高。

不過因為是三桅帆船,順風時可以讓兩麵橫桁帆向兩舷外張開,變相的增加了受風麵積。薑田不是沒考慮增加一些桅頂的小橫帆或是側帆之類的輔助帆具,但這樣就要增加建造成本與時間,同時讓縮減的人數又增長了回去,實在是得不償失。更何況考慮到海麵上進行補給作業,能靈活轉向的橫桁帆可以空出很大的甲板麵積安裝作業工具,並且不會受到淩亂的繩索乾擾,再說遠洋航行時艦隊不可能一直保持著最高航速,這和後世那種為了節省燃料而采用巡航速度的原因不同,純粹是為了保證隊形的完整戰鬥力不會被分散,所以遷就一下稍微緩慢的補給艦也是沒問題的。

五艘船逐漸駛近定海號後,雙方就在澎湖外海降下了帆具準備補給,其他船隻則警戒在周圍防止有人在這種脆弱的時候進行偷襲。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當隻有五艘戰艦的特遣艦隊第一次出現在澎湖的時候,還真是讓澎湖守軍嚇了一跳,不過他們的指揮官是鼎鼎有名的海霹靂施琅,這位仁兄自打聽說鄭泰出走之後就想到了會有這麼一天,也猜到了自己終將和大陸那邊有一場死戰,所以早早的就開始整軍備戰,可當他從不太清晰的單筒望遠鏡中看見定海號的時候,決定不能讓自己手下那些小船來挑戰艨艟巨艦,讓他選擇投降又絕對不可能,莫說這位他還是忠於鄭家的,就是自己家眷都在台灣島上,他也不敢輕易的投降。所以他所能做的事情就隻有逃跑。

事實證明海霹靂的名字不是白叫的,他不需要認真分析就看出了這支氣勢洶洶的艦隊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船太少了,要想阻止手下這幾十條船分散逃跑是不可能的。於是一場在大海上展開的追逐戰,演變的有點像五隻餓狼在追逐著一群四散奔逃的小兔子。李修遠終究沒能想到施琅連一炮沒開就逃跑,更沒想到這家夥一上來就搞個分散突圍,措手不及之下跑了不少,但施琅的座艦還是被圍堵住沒能成功撤退,在幾隻小船迅速的爆炸沉沒之後,施琅選擇退回澎湖水寨躲在紅衣大炮的射程內。

李修遠不止一次的在心裡咒罵那些賣火炮的家夥,以前這種軍中利器就算過時了也不能隨便甩賣啊!這下可好自己隻能蹲在外麵無處下嘴,更要命的是那些跑掉的船肯定會去報信,自己要想復製琉球那種關門打狗的偷襲是絕對不可能了。施琅似乎也想到了對方忌憚紅衣大炮,時不時的對海麵開上一炮來提個醒。其實李修遠可以選擇強攻,這些零星的炮台是無法擋住定海號的,但他真的不想讓這艘寶貝旗艦再受一點損失,就算自己最後能全殲鄭氏餘孽,可定海號要有個三長兩短他自己都覺得這買賣虧了。就在他對要不要甩開澎湖直接襲擊台灣而猶豫的時候,朝廷派來的勸降使者也到了,他才算是從這尷尬的處境中解脫出來,變成了純粹的監視施琅不讓他開溜。

至於黃得功坐的船也從來時的廣船換成了靖海號,先是和動彈不得的施琅取得了聯係,並且派一副將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衛下駛向基隆,那艘廣船則順勢駛向福建,裝上了秋季的貢品直航回京,這正是薑田推廣專業化後勤的結果,雖然海軍參謀部不可能知道海上船舶的確切位置,卻知道哪個港口有那些物資儲備,也知道海上的艦隊大概還剩餘多少給養,便可以推測其大致的補給時間,結合各處驛站定期發回的信息,便能提前規劃好船舶的行程,既提高了效率,又讓千裡之外的戰況有個大致的輪廓可循。

具體到這件事情上就是,驅逐艦最早回到濟州島報信,得到情報的後勤部門調整了補給計劃,讓剛剛到港的三艘補給艦不用卸船直接駛往下一個前置基地,這時按照預案鬆江港自動升級為前指,地麵上的驛站則將基地前移命令發往自己對應的地區,江浙一帶準備好的物資無需復雜的手續,隻需要在一張標準的表單上填好收到命令的時間與編號,就可以將早已裝車的物資改換路線直接發往鬆江。驅逐艦則依靠速度優勢先回一趟琉球放下一批看押戰俘的陸戰隊員後,和留守的兩艘驅逐艦駛向鬆江與補給艦回合。這時大捷的消息已經報到了薑田手裡,密謀已久的勸降使者黃得功本應坐船慢悠悠的出行,可這位戎馬一生的老家夥硬是靠驛站換馬跑到了鬆江港,補給艦隊還沒出發就急著渡海,這就打亂了原有的計劃,鬆江前指隻好臨機應變的指派一艘和鄭家有點往來的廣船去澎湖與特遣艦隊匯合,至於特遣艦隊是不是在澎湖他們心裡也沒譜,所以計劃中隻要發現澎湖依舊在鄭家手裡就暫時佯裝成商船駛往廈門,屆時港口有一批賀壽用的貢品要裝船運走,他們可以借此為掩護沿海岸線遁回鬆江。

這才出現了勸降使者竟然早於補給艦隊到達的情況。同特遣艦隊匯合後廣船的任務提前完成,所以得到了李修遠在表單上簽字蓋章之後,一式三份的表單留給艦隊文書一張,自己揣著存根聯與交割聯直接回廈門裝貨兼領取報酬,船上飼養的軍用信鴿則飛回了鬆江。在薑田一手打造的這個後勤係統中,雖然信息有些遲滯,但是標準表格的使用,讓一個外行人也能清晰的看到整個補給網絡的運作,各分係統隻認有效的單據不認口頭命令,至於福建海軍替鬆江墊付的報酬,也可憑自己手中的單據在海軍內部銷賬,這個現代很普通的物流程序出現在十七世紀卻有著非凡的意義。本來張韜也是熟悉各種報銷憑據與軍內財務流程的,可一來北伐時的作戰讓他沒時間搞這些文案上的東西,二來他也隻是知道自己熟悉的一小部分,所以以前的中華朝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後勤的雛形,卻沒需要也沒能力加以完善,直到薑田這個見慣了二十一世紀物流體係的人出現。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遮天:葉凡稱他為最強 無限世界的吞噬之旅 逐道在諸天 超級教師 穆少夫人又掉馬了 她切回滿級大號了 癡纏 元希修真錄 重生超模 巨星問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