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節、歷史的重演(1 / 2)

加入書籤

其實,自從多爾袞退入大漠的那一刻開始,草原上的部落們便知道中原再一次的崛起了。要說起草原和中原的關係,那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按照漢人的歷史,商、周時期就有關於北狄部落的記載,三千多年中雙方一直拉鋸作戰,除了漢朝之外中原內亂便是草原趁機南下的最好時機。所以當初蒙古被迫向皇太極臣服之時,誰也不認為他們入主中原的時機不對。

到了現如今這些遊牧民族中的有識之士都明白,如漢唐般強大的中原王朝再次建立,自己除了稱臣之外似乎也就隻有遁走草原深處這一條路。但是且不說多爾袞居心叵測的再次寇邊,單單是現在的中原朝廷開出的投降條件就讓人猶豫不決。

土默特部糾結的看著歸化城邊的大青山,就是在這個地方,林丹汗戰敗被迫降金,然後他自己也因天花死於青海,蒙古帝國徹底滅亡。然後便是族中的青壯跟著滿清南下,一開始還算是勢如破竹,跟在滿人的後邊發點小財。看上去宋朝的舊事即將上演。可誰知這次漢人的英雄沒有像嶽飛那樣死於昏君,反倒是北伐成功再次把他們趕回了大草原,連帶著死了一茬族中的勇士。現在想起來當年大汗聯明抗清的策略是多麼的英明,他老人家顯然是看出中原的氣數未盡!

現在好了,以前至少靠著和大明互相貿易也還混的不錯,草原上的城池也建得似模似樣,現在多爾袞再次從自己眼皮子底下過去騷擾中原,本想首鼠兩端的西土默特部鬱悶的發現,這回的漢軍可不是以前那種隻知道防守長城的軟蛋,據快馬回報,集寧海子邊的兩個大的部落已經投降,經過幾天修整之後,漢人的精銳馬上就要沿著大黑河穀殺到眼前了,可再看看現在的歸化城,除了老弱病殘就還是老弱病殘。哪怕擁有城牆的他們都沒有一點的信心守住城市。

緊接著一條流言開始在部落裡傳播,說是這次的中原皇帝對歸順的蒙古諸部既往不咎,隻要是納貢稱臣便可以受漢人的律法保護,誰要是敢搶這種部落,漢人的皇帝也會派軍討伐。嚴格的說,這個說法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反正千百年來草原上的民族就一直重復著這樣的故事。現在隻等著看多爾袞能否真的打開榆林城,那樣的話這股漢人騎兵肯定要南下救援。

就在他們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另一條重磅消息徹底的將他們最後一絲僥幸給打擊的無影無蹤,據跑回來的蒙古兵所言,本來他們跟著幾千滿人去包圍榆林,結果半個月來久攻不下,反倒是在長城邊死傷不少蒙古人,而滿人見勢不妙便向西穿過沙漠逃跑了。等蒙古人反應過來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徹底上了滿人的當,等他們也想跑的時候,榆林得到了延安府的支援,反倒是打了個反沖鋒給他們沖散了。

一群騎兵被一群步兵沖散了……絕對的黑色幽默讓誰都笑不出來,凡是見識過漢人在壕溝中開槍的蒙古人,都覺得進攻這樣的陣地是送死,同樣的就算對方從掩蔽中沖出來,他們也不覺得會占多少便宜。甚至他們發現要想在這種戰爭中活命,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扔掉手中的弓箭,改為拿起漢人的新式火槍。而正在逼近的漢人騎兵正好就是這樣一支部隊。

榆林之危暫時解除了,這一點誰都不會太在意,無論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不認為榆林城會被攻陷,多爾袞成功的將中華的注意力轉向了西北草原,而他的兩萬殘兵則鼓足最後的勇氣繞行陰山以北的大漠,一路搶劫勒索直奔赤峰而去,至集寧海子被占領的時候,滿清主力部隊已經沿陰河河穀穿越了大興安嶺。

雖然歸鄉心切,但是在赤峰暫時休整的滿清騎兵並不敢繼續向東,而是在等到了中華正式向蒙古出兵的消息後,繼續沿著河流向東北進發,若是從地圖上看,赫然就是通遼至長春一線。因為張乾率軍攻克盛京之後,受限於當時的軍力、國力,到目前為止中華朝隻控製了東北平原沈陽至遼東半島周邊的地盤,向北最遠不過鐵嶺。所以多爾袞才冒險回到老家,妄圖召集舊部以圖東山再起。

他的算盤很精明,既然中華目前的主要工作是重新控製蒙古,那麼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注意到長春以北的整片鬆花江流域,這樣一來除了滿清可以有個喘息之機外,可以在恢復一定實力後同中原討價還價,萬一能再次稱臣歸順,說不定就還有機會再次殺漢人一個措手不及。

沒錯,到現在為止,多爾袞已經不再想著自己有生之年還能打到北京城下,見識了漢人精銳的戰鬥力後,他很清楚滿清這個國家要想存活下去,唯一的希望就是拖到張韜駕崩,然後再和新皇帝談談稱臣的籌碼,萬一中華那唯一的太子真的讀書讀傻了,相信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那這大清的國祚不僅可以延續,還能借機再殺回蒙古草原,重新積攢實力。

抱著這個想法的多爾袞星夜兼程的向東北逃竄,而遠在華北修路的薑田就鬱悶的多了,榆林的包圍解除了,集寧也到手了,看上去歸化城至未來的包頭一線也沒有像樣的敵人了,一兩年內陰山以南的土地將再次回歸中原管轄。在這連番捷報之下,整個朝堂都彌漫著勝利的氣氛。不管那些官員們以前是否反對北伐,至少現在都要沾沾這軍功的光。可薑田卻發現,那支最先進行換裝的精銳騎兵雖然如入無人之境,幾乎就沒遇到多少硬仗,可請求補給的報告還是向雪片般飛來。

最要命的還不是彈藥的消耗,而是因為進展過快,原先預計要明年開春才能進行的要塞建設提前了,更要命的是大量走不了的蒙古牧民名義上也算是中原子民了,他們被留下來的原因自然是無法進行長途遷徙。那麼養活這些人也是朝廷的重要任務。所以最近堆積如山的彈藥並沒有消耗多少,反倒是建材、工具、糧食的補給申請簡直翻番的往上長。

「優先運輸糧食吧,咱們的軍糧儲備以及那些戰備食品都隻提供給部隊,至於所謂的災民口糧,就用山芋乾和玉米應付!」在調看了倉庫清單之後,薑田決定用一些給軍馬準備的精糧,對付那些被故意流下來的蒙古老弱。

他並不知道的是,自己這看似不講人權的命令,在那些蒙古人眼中卻有著截然相反的意義,雖然名義上歸順了中華,他們一開始並不指望人家能管自己的死活,別看那些有能力逃跑的大部落溜的挺快,但冬季還沒過去,這樣浩浩盪盪的向北、向西遷徙,不一定能挨過冬天凜冽的寒風,他們這些留下等死的,不僅得到了救濟用的口糧,而且賣了手上體弱的牲口給漢人的軍隊之後,還能得到不少鐵器、茶葉等硬通貨。

一塊劣質的茶磚在中原不值錢,但是在草原上有時候比人命都重要,一口完整的鐵鍋甚至代表了一個家庭的富裕程度。至於馬匹之類的重要牲畜,中華軍隊就更是來者不拒。而且同樣因為連年作戰,蒙古各部落男女比例也嚴重失調,女人的價碼在草原上一降再降,這種交易就更是受部隊的歡迎,不過為了維持軍紀,張韜特別命令前指,隻有參軍滿五年,或是歲數超過三十的老兵,才能正式的打報告結婚。而如果不以結婚為目的,被糾察人員逮到你亂搞,無論是否你情我願,都一律按軍紀處理。

對此薑田有不同的看法,這年頭能做到對自己的百姓秋毫無犯已經是難能可貴,沒必要搞得那麼死板。再說當時的蒙古人對貞操觀念也很淡薄,隻要是自願的,你管他是要討老婆還是花錢買@春呢?而張韜則用一句話噎的薑田無話可說:「既然歸順了,管他是什麼民族,那就是中華的一份子,不讓他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怎麼能保證人家不會再度叛變?」

好吧,作為一個有著堅定無@產@階@級@革@命信仰的老前輩,薑田知道自己和人家的思想境界相差甚遠。但是同樣因為這些掣肘,導致部隊前進的速度大為減緩,此事在歸化城的守軍不戰而降之後,達到了一個小高@潮。原計劃在開春前進攻至包頭的計劃,不得不被各種補給要求所拖累,看來多爾袞的計策成功了,僅僅是收復陰山以南,沒個一年半載都完不了事。更何況隨著距離的延長,原先的築路計劃隻得一並延長,甚至還必須追加大同至集寧公路,以及榆林至歸化的公路。

發現了這個問題之後,一點都沒有春節將至的喜慶,憂心忡忡的薑田趕緊從工地上跑回來梳洗一番,收拾整齊了之後馬不停蹄的趕往紫禁城:「再這樣下去,別說是三五年內掃盪蒙古高原,就是能翻越陰山都算是進展神速了。」

對著地圖沉思的張韜抬眼看了看薑田,隻見這位年輕的書生頂著倆黑眼圈,焦慮的說著自己的猜測,但是他聽完之後隻是長嘆一聲:「看來晉商又要重出江湖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遮天:葉凡稱他為最強 無限世界的吞噬之旅 逐道在諸天 超級教師 穆少夫人又掉馬了 她切回滿級大號了 癡纏 元希修真錄 重生超模 巨星問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