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節、土地與農民(2 / 2)

加入書籤

聽老頭這麼一說,其他的官吏和皇莊的管事卻連忙隨聲稱贊了起來,看上去就像是怕老人再說錯話,便趕忙打發走了。

在整個過程之中,田虛海並沒有說話,隻是偷偷的觀察著眾人,張環似乎是沒有發現這裡的問題,但是再一看吳遠,這家夥果然是嗅覺靈敏,輕輕的皺起了眉頭,同樣是七竅玲瓏心的倆人就這麼對視了一眼,便不約而同的轉移了目光。

於是整個視察期間,田虛海都沒有發表什麼評論,直到視察結束回到薑田的衙門裡,陪同的官吏們都走了之後,他才主動的站出來問張環:「殿下,學生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因為是當著吳遠、宋懿、劉寶鎧這些同學的麵發問,他已經做足了坦盪直言的姿態,張環也隻能回答:「田兄與我有同窗之誼,不必如此客氣。」

田虛海也不矯情,直接張口說道:「今日田間那老者所說之言,竊以為是有人教唆!」

他這話一說出來,所有人都為之一振,吳遠雖然有所懷疑,但是沒想到田虛海會直接挑明,不過緊接著他又說到:「依在下觀之,雖是有心之人教唆,但也能看出此地的人心所向,恐也是那老人的肺腑之言。」

中國老百姓對土地的執著,那是刻進骨子裡的基因,就算在21世紀,房地產的價格也在左右著中國人的神經,這個時代那些地主出身的官員們,不會不理解農民的這個終極願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做個地主!

這幾個人都聽薑田講解過生產資料與生產關係,更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民的願望很簡單,那就是壟斷這個時代的最有價值的生產資料,學習過其中關係的田虛海沒法裝糊塗,更在內心中鄙視那這個暗中操作的人。

吳遠知道此時的太子不能表態,於是主動問到:「懷古兄何出此言啊?」

見假太子替真太子發問,田虛海也樂得和他一唱一和的說:「本朝自立國始,收攏無主之地與流民,這才有了遍及各省的皇莊,後無家可歸的傷殘軍人、前衛所的軍戶,也多在其中,然皇莊之地歸皇家所有,欺上的佃農理應也算是皇家的家奴,所以便未繳過丁稅。攤丁入畝之後,丁稅改為田稅,可皇莊的田稅含在佃戶的地租之中,那這佃戶究竟算是自耕農還是家奴?

成平日久之後,必然是人丁興旺,那老者擔心以後人多地少,想置辦皇莊之外的土地留給兒孫,這本無可厚非,但他們身份未定,這田稅該皇莊收取還是本地稅司監管?且田稅已經改為累加計算,他若是有幾個兒孫最後必然分家,那他現在佃種的皇莊土地能不能分?

如果另購新田並入皇莊,可皇莊的田稅不是累加製,如此一來必然有人覬覦這免稅之策,前明那般投效士林豪族的景象必定重演,所以朝廷是否視皇莊佃戶為家奴便至關重要!」

也稍稍想通了關節的劉寶鎧緊接著問到:「你的意思是說,認作私奴這便是前明地主家的家奴,會有人挖空心思的也弄個佃農的身份,如果不認,好處大打折扣,皇莊之中的逃奴便會同前明的軍戶一般越來越多?」

「正是!」田虛海肯定的回答:「這也是新稅法中的漏洞所致。」

張環其實早就聽明白了,而且他也早就聽薑田說過這方麵的事,但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那依田兄所言,該如何處置?」

田虛海抖了抖衣袖,知道該自己發揮的時候到了:「依草民愚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除已有地契之地,皆應劃入皇莊管轄,今後不再發放新的地契,新開墾之地可免除一定稅金,但不可繼承,如此一來除了少量的自耕農,餘等皆為佃農……」

「田愈這老家夥應該慶幸,自己生了這麼聰明的一個兒子。」薑田在聽了田虛海的主意之後,就給了這麼一個評價。

吳遠對此卻不以為意:「這看似兩全其美的辦法,其實動機不純,且必然會引起天下農戶的抵製,在昏聵的玩命或可興風作浪一番,放到如今的天子眼中,隻能是暴露心機的自作聰明。」

「話也不是這麼說。」劉寶鎧聽了半天也終於開竅了:「如今我等皆無官身,說了什麼都可一笑置之,隻要不是大逆不道之言,任誰也不能揪著不放,大不了就說是年少輕狂思慮不周也就過去了。」

「所以才說他是聰明人啊!」薑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反正也不用負責,當然是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成了能得名,不成還是能得名,成與不成先刷個存在感,何樂而不為?

而且他看的明白,防止出現大地主就是現階段最主要的內部矛盾,聽過我講的政治課之後,誰都知道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變更,能讓一個階級興起或消亡,尤其是我正大規模發展第二產業的時候,大地主們若是不做點什麼,就隻能坐以待斃了。」

張環聽了點點頭:「先生講過,第一產業的生產資料是土地,現在的耕種技術下,最主要的生產力是人,對方當然要圍繞著這兩點做文章。可是先生也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有沒有可能調和這個矛盾?」

「能!」薑田肯定的說到:「其實現在就已經呈現出這種趨勢,所以田懷古提議兼並天下無主之地也是明白這是大勢所趨。」

憑借著農業技術的提升,尤其是肥料的使用,使得宋朝獲得了更多第二、第三產業人口,後來才有了大宋的經濟繁榮,在薑田原來的時空,也正是有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工商業,才造就了生產力第一的世界工廠。

那薑田在這個時空裡,有什麼辦法解放人口呢?目前還無法生產出任何一個品種的化肥,沒有肥料的支持就隻能在生產工具上著手,這也是宋老頭的科學院裡,關於農業技術研究最多的內容。

根據史料記載,明代因為鼓勵開礦冶煉,哪怕是明朝經濟最低穀的時候,咱們的鋼鐵產量都是世界第一,可是因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這些鋼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整體上鋼鐵的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而北伐期間,張韜為了保障軍械供應,命宋應星改良煉鋼技術,並大規模普及高爐冶煉(土法小高爐),使得這個時代鋼鐵產量僅江南幾省就達到了前明全國的產量。現在更是增長到了以前的兩倍,達到了接近三十萬噸的產能。

這麼多的鐵,如果不找個好的銷路整個行業會產生過剩性的萎縮,鐵價也是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於是薑田就想著怎麼利用好這些鋼鐵來提高農業水平。

薑田的做法就是改良並普及新式的鐵製農具,其實這件事張韜以前也在乾,畢竟論起種地的水平,十個薑田也趕不上一個張韜,可就算新式農具已經很廉價,但大量的小農還是買不起,而大地主又不用自己采購農具。所以效果並不明顯。

而薑田采用了另外一種辦法,他來到天津發現這個情況之後,便自掏月要包購買了一批純鐵打造的新農具,然後在皇莊掛牌出租,價格低廉之外還負責維修。沒錢沒關係,可以先賒賬然後秋收再算,人手不足沒關係,自己查抄了那麼多的丐幫成員都是好勞動力。

這樣一來不僅一個家庭可耕種的土地變大了,本來需要十幾天才能乾完的活,幾天就能完工,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去各個工地上打份日結的短工,大有另一個時空改開時,忙了回家種地,閒了進城務工的景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遮天:葉凡稱他為最強 無限世界的吞噬之旅 逐道在諸天 超級教師 穆少夫人又掉馬了 她切回滿級大號了 癡纏 元希修真錄 重生超模 巨星問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