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提審建虜探子(1 / 2)

加入書籤

一個家丁把一本冊子遞給袁方,袁方打開一看,裡麵記錄了官船在海上航行的情況,內容記載得很詳細,有官船上的人數、裝備、物資,以及船的類型等等。

那個家丁把用來記錄的幾支毛筆、硯台和墨拿給袁方看。

沈壽嶢咬牙切齒道:「證據確鑿,這幾個人就是韃子的探子,我去把他們統統殺了!」

「兄弟不要沖動,留著他們還有用。」

沈壽嶢一臉的疑惑:「留這些人有什麼用?」

袁方拍了拍沈壽嶢的月匈脯,笑道:「兄弟,到時你就知道了。那幾個人我已經讓人分別關押,從現在開始一粒米一口水都不給他們吃,先餓他們一天再說。」

船隊航行了一天,傍晚時分,來到了隍城島,這裡距皮島已經很近了,袁可立上任登萊巡撫之後,就在這隍城島上派駐了三千水軍和一員參將,以及一員守備,將此地作為登萊的前哨站。

袁方下令船隊在這裡停靠,上岸休息一晚。

駐島的參將叫許定國,守備叫張爾心,這兩員將領領著幾個千總、把總在碼頭迎接船隊的到來。

這一次李永貞也跟著袁方上了岸,因為袁方告訴他,要在岸上審問那十幾個韃子的奸細,李永貞很好奇袁方是怎樣審案的。

「袁公子登島視察,參將許定國領張爾心等一乾守將熱烈歡迎袁公子的到來!」許定國並沒有注意到袁方身後的李永貞,隻是向袁方拱手。

明末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其原因可以追溯到永樂皇帝朱棣那裡,朱元璋和朱棣時期,因為頻頻對外用兵,明朝開國之初是非常重視武將的。

永樂皇帝朱棣駕崩以後,明朝基本上停止了對外用兵,朝廷的重心開始轉向內部。由於內閣權力的擴大,致使武官的地位不斷下降。到了明末,一個六品守備見了七品知縣要先作揖請安,而知縣可以不還禮。

此外科舉製度的完善也成為文官壓製武官的助推手,因為文官都是通過科技考上來的,同鄉、同年、同窗和座師大多都在朝中為官,他們的關係錯綜復雜並且相互抱團,而武將通常隻有那麼幾個袍澤可以依靠。

明朝是以巡撫為地方最高長官,而巡撫的人選都是文官,這就形成了中央有大學士、地方有巡撫的文官勢力一統天下的局麵,武將們空有較高的官位,但是沒人理睬。

這也是為什麼沈壽嶢這個六品武官,要聽從袁方一個七品推官的號令的原因。

就是許定國、張爾心這些外派將領,麵對巡撫大人派來的人就更加要言聽計從了。

李永貞是司禮監的太監,現在是作為欽差大臣前來隍城島,卻得不到武官們的待見,心中很是不高興,好在袁方機靈,忙把李永貞推在了前麵,向這些武將介紹道:

「這位是司禮監太監李公公,奉皇上之令前往皮島辦差。你們幾位還不趕緊見過李公公!」

許定國等武將這才向李永貞行禮,李永貞心裡不高興,緊繃著臉,沒有給他們還禮。

袁方上島之後,立即提審十二個建虜探子。作為登萊府推官,他是有權審案子的,所以他提審這十二個建虜探子,不屬於私設公堂。

雖然說是審案,袁方卻沒有設立正式的公堂,隻是一間四處漏風的房間,這裡既沒有「明鏡高懸」的牌匾,也沒有驚堂木,因為條件所限,房間正在擺了一張八仙桌,這張桌子就算是臨時的公案,公案後麵坐著袁方和李永貞,另一邊放了一個四方幾,兵部主事坐在邊上,他是袁方邀請來共同審案的。

第一個被提審的是一個識文斷字的人,袁方分析此人很有可能是個頭,至少也是個狗頭軍師,因為他的手掌是乾乾淨淨的,沒有老繭,細皮嫩肉,明擺著就是一個讀書人,那本從船上搜出來的本本上所記的東西,八九不離十是這個人所為。

文弱書生不經餓,家丁把他拉出來的時候,他已是臉色蒼白,嘴唇發乾,兩眼無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人在鬥羅可穿萬界 天玄戰神楊玄 綜漫之最強訓練家 華夏文道世界 神農決淩風李詩雲 開局一群原始人 東北老林子的直播生活 網遊:開局獲得神級天賦 穿越火線之幽靈狂襲 替嫁新娘:億萬老公寵上天夏夕綰陸寒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