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幻境(1 / 2)

加入書籤

春曉和靜夜思都是耳熟能詳幾乎人人會背的千古佳作。

平易近人,韻味悠長。

所謂語淺而情深韻遠者也。

又都是五言四句的絕句。

而且還都是因為自身不太符合近體絕句的格式,被稱為古絕。

其實並沒有什麼必要再分出古絕和近體絕句,就像大兒子二兒子,都是兒子,不是女兒一樣。

固然長相身材有些差異,但實質是一樣的。

不過,雖然春曉和靜夜思有這麼多相同點,但它們畢竟不是一首詩,字句有別,意旨也完全不一樣。

靜夜思寫的是月夜無眠,講的是思鄉之情。

春曉寫的則是飽飽睡了一覺,講自己一覺到天亮之後的起床偶感。

思鄉之情,人人都有,也非常的明確,可以結合情景,定式思考,但一時偶感,雖然也人人都會有,但卻不一定就能有符合春曉情景的偶感,所以不好明確,難以結合情景,定式思考。

如果是熟悉古詩,有學識的人,或許可以從具體字句的意象裡,感知其中意蘊,但李承天現在雖然到了文道世界,還獲得了係統,領悟了圓滿境界的法術,可他這些完全都是一時機緣,並不是真正的學識實力。

他現在的學識實力,也就是地球普通大學畢業生的水平,對很多自己沒怎麼關注的東西,並不了解,隻能通過印象,和自己的基礎邏輯去推論。

這種推論,有時候能瞎貓碰上死耗子,但更多時候,可能並不能有效。

現在他麵對春曉,就是如此。

春曉的意旨情感,看起來很簡單,就說孟浩然在春天一個下雨的夜晚,美美的睡了一覺,早上聽到鳥叫,知道天晴了,想起昨晚的風雨,尋思可能摧落了許多花朵。

意思的確非常清楚明白,幾乎三歲小孩子,都能簡單理解。

但是光理解字麵意思,卻不能對這首詩的文道,有所領悟。

還需要深入這首詩的字句,意蘊,進行探知才行。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字我倒是都懂,可這有什麼門道呢?」

「這不就是睡覺起來的無聊情緒嗎?」

「還是春眠不覺曉,是說睡的好,所以有什麼妙法?這裡麵有什麼讓人可以好好睡覺的法術?就像床前明月光,暗含皎潔這個法術一樣?」

「如果是,按照床前明月光的情況,我看著月亮,念叨這首詩,想到月光皎潔,夜空清淨,就領悟了皎潔,那春眠不覺曉,是要在春天睡一個好覺才能領悟?」

「但現在是夏天了,難道要等明年春天才能領悟?」

「有點不可能吧?」

「處處聞啼鳥,是和聽力有關嗎?是要醒來聽鳥叫,才能領悟?」

「夜來風雨聲,也要晚上有雨?」

……

李承天念叨了半天,左思右想,總覺得無法下手。

他想按照之前靜夜思的領悟情況,進行復製,但他不清楚這兩首詩的差別,不知道他想用的復製之法,需要相似才能復製,所以就陷入了困境。

如果他現在在春天,又恰好是在雨夜,那他就可以從情景的相似上,去復製靜夜思的領悟方法,但可惜現在時間並不是春天,也沒有下雨。

人往往就會犯這種想當然的錯誤,覺得自己已經通過自己的辦法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後,也可以用之前的方法,解決另一件看起來相似的問題。

結果往往卻是事與願違,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解決問題。

李承天才領悟了一首靜夜思,他的領悟方法,還並不具備普遍性,所以無法隨機適用。

詩文之道,道法萬千,並不是隻有靜夜思一種作法,這一點,他必須意識到,然後改變自己的思路,才能從靜夜思的認知限製中,突圍出去,進入春曉的認知中。

這並不容易。

他想了好一會兒,實在無從下手,便開始詢問係統。

「有什麼辦法可以幫我領悟快速這首詩嗎?」

「領悟文道的辦法,唯有參象觀文,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用心領悟。若要快速,你可以用你的法術,給自己增加狀態,也可以向別人請教,讓別人給你指點。不過紙上得來終是淺,到底此事要躬行,即便是別人指點了,最終還是需要你自己去領悟,才能得到真正的文道妙法。」

「紙上得來,你到提醒我了。」李承天忽然心中一亮,「先不管淺不淺了,先讓我看看古人都是怎麼品評理解這首詩的,你給我找一下別人對這首詩的品評。」

「我李承天當初看了別人的品鑒,能從二十字靜夜思裡,領悟目擊道存,道法自然,也一定能從二十字春曉裡,領悟無敵奧妙!」

他信心滿滿。

係統沒意見,馬上將古往今來有關春曉的品評,都給李承天搜了出來。

李承天打起精神,逐條去看。

《唐詩廣選》:顧雲:真景實情,人說不到。高興奇語,唯吾孟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神農決淩風李詩雲 開局一群原始人 東北老林子的直播生活 網遊:開局獲得神級天賦 穿越火線之幽靈狂襲 替嫁新娘:億萬老公寵上天夏夕綰陸寒霆 都市之至尊戰神沈飛陳依依 絕世邪神(邪禦天嬌) 我的遊戲角色是巨龍 玄幻:原來我是絕世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