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實地考察(1 / 2)

加入書籤

薑斌本想唬一下眼前的陳家偉,沒想到還真遇到一個「工廠」二代。

閒聊的過程中,還沒等薑斌把自己的「十萬進貨」找補找補,陳家偉反而提起話頭,道,「哥,你這十萬的貨太多,我們家大部分的貨得送到香港,隻有少部分會留給我倒騰」。

「那你這邊有多少?」實際上,薑斌也不可能一次性進十萬的貨,有這心也沒那鈔能力,他的原先的預計,在京城一年銷售個十萬的貨是沒有問題的,要的是長期合作。

「廠裡每個月能富裕個五六百件」,陳家偉有些為難道。

薑斌考慮了一下,這些量自己還是能吃下的。不過,具體情況,還得現場看一下貨怎麼樣,於是順勢要求希望實地考察一下。

陳家偉倒是非常高興,答應的直接乾脆,他也沒想到剛出門就遇到了大客戶。來羊城這幾天,大街小巷的跑,賣的太慢了,最好還是這樣大宗的更方便。

一夜過去,薑斌一行人又馬不停蹄的往東莞趕,有了陳家偉的領路倒是省心的很。

薄霧濃罩,汽車穿行在地勢起伏的鄉野間。

薑斌一邊打量著窗外的景色,一邊吃著攜帶的早點,在陳家偉的指點之下,薑斌一行在小巷民居之間發現了不少當地美味,這才是他印象中的羊城。

俗話說,「吃在羊城,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可不是說說而已。羊城的美食那是多不勝數,隻是剛來的時候被國營飯點給抹殺了初次見麵的好印象,記得上輩子,他最大的樂趣就是穿行於各大酒樓之間,享受人間美味。

隻有在羊城生活過、而又離開過羊城的人,才會明白:在這個城市裡,「吃」不僅是一種生存的本能與需要,更升華為一種技巧、一種藝術。

或許你會說:這不奇怪,因為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最講究吃的民族,全國各地的人個個會吃、人人善吃。

但當你看到一個樣子普通的羊城人是如何把一天24小時不動聲色,而又比例完美地運用在「吃」這個唯一的活動上時,或許你也不得不承認:把中華民族的「吃」文化發揚光大至最高境界的,仍然是羊城人。

從早茶的蝦餃燒賣開始,加一碟排骨或鳳爪,再炒一碟牛河,來碗生滾粥,已可從容不迫地過渡到午飯;然後不著痕跡地轉入下午茶:甜品店叫一碗湯圓或雙皮奶,或在街邊要一串魚蛋或牛雜;再長驅直入到晚飯:鮑參翅肚固然吸引,小炒例湯亦可宜人;一路勢如破竹地「直落」至宵夜:炭燒生蠔、白灼豬雜、順德魚生……隻要你想得出,無不應有盡有。

薑斌時間有限,這一次有些可憐的緊,隻能打包一些早點在車上吃,他還是期待有機會,好好坐下來,慢慢品嘗羊城美味。

不到午時,幾人就已經到了東莞虎門鎮。

熱鬧的景象,有些超出薑斌的預料,街頭地攤興盛,根本不是羊城和京城能比的。薑斌下車以後好奇的很,一路東轉西逛,有種進大觀園的感覺。

看到薑斌的樣子,陳家偉也是與有榮焉的感覺,雖說東莞是個小地方,但真的是活力四射。

薑斌仔細的看著,擺攤的貨物多為當地親友從香港帶來的日常用品,要說在內地還真是少見的緊。

陳家偉的家裡是典型的南方院子,破破舊舊的外牆,正屋是顯眼的南方飛簷,院子看起來特別的大,中間有個小門,門口一棵夏天乘涼的大樹,環境是真的好。

進了院子,才發現裡麵別有洞天,裡麵有不少人在忙碌,幾個婦女正圍著平車、打邊機、砍車做著活,這是一家典型的手工作坊。

看著薑斌一行人進來,也不緊張,好像已經司空見慣。薑斌從大家的反應來看,這一帶的作坊肯定不少,而且是真的沒人打擊,大家才這麼的處之泰然。

看著這麼多忙碌的身影,薑斌很是感慨,他多麼希望,政策再鬆快些,能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國人真的是窮的太久了,與這個世界脫離的太遠。

正在薑斌三人參觀的空間,陳家偉領著他的父親過來了,一個普通的南方漢子,濃重的本地粵語需要薑斌認真的聽,才能辨認清楚他叫陳誌強。

聽到陳家偉介紹薑斌一行,陳誌強分外的熱情,就這一點薑斌還是很佩服南方人的,無論生意是否能談成,那必須都讓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買賣不成仁義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某科學的白井弟弟 賽博朋克裡的界外魔 鬥羅之我的老婆是龍王 死神之鋼煉 最強仙醫奶爸葉雲霄安若溪 國師大人又來蹲牆角 大師兄是絕世狠人 風水神婿 柯學世界的金田一 聯盟:我殘血了,你們別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