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閣臣們(上)(2 / 2)

加入書籤

而李邦華成為打破「非翰林不得入閣」的規矩百年以來的第一人。簡在帝心。

人心向背,不問可知。

錢龍錫趕緊打著圓場,道:「諸位,諸位,今日不談國事。且為虞臣兄送行。」

酒過三巡,翰林院侍講學士黃道周等人做詩送別,左中允文震孟親筆書寫,贈送。

韓爌帶著侄兒韓垠,坐在馬車中,沿著官道回老家山西蒲州。在躍然升起的朝陽中,一行人身影落寞。

韓爌掀起車簾,回首去看巍峨的京城城牆,心中感慨驟起:京師風華已在身後,不可聞矣。韓家後輩,還有人能踏足這裡嗎?

臣今年六十有四,且在江湖,看陛下治國!

韓爌罷相,按照慣例來說,必然是要朝堂震動。但天子早在半個月前就擢升兵部尚書、樞密副使、提督京營的李邦華為東閣大學士。聖心獨裁,乾坤獨幄。

自此是仿北宋東西兩府四宰相的格局。

因而,中極殿大學士孫承宗並沒有晉位首輔,而是在大明門外,原五軍都督府中辦公。專管軍事。李邦華協助。而作為閣臣,兩人都有票擬權。

而新上任的首輔則是李標,他壓根就沒有清理朝堂的意願。而是在送別韓爌、正式接任首輔的當天上午,帶著次輔錢龍錫到西苑求見天子。

崇禎其實並不在西苑之中。他正帶著孫元化在位於東城,工部下屬的工部軍器局中。

孫元化,天啟年間舉人。師從徐光啟學西洋火器法。孫承宗舉薦為兵部司務,在遼東築台製炮,因功進兵部職方司主事(正六品)。和袁崇煥是舊識,一起參加了寧遠大戰。

崇禎初,袁崇煥起復,孫元化隨即起復任寧遠副使。

前不久,崇禎詢問登萊巡撫的人選。孫承宗舉薦許譽卿,袁崇煥舉薦的就是孫元化。崇禎最終選擇了許譽卿,但就勢將孫元化調到京中來,任工部郎中,專門管理火器、大炮打造的事宜。

稍微熟悉明末歷史的人,誰不知道孫元化是大名鼎鼎的火器專家?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叛明,將工匠和火炮帶到了蟎清,加速了其火器部隊的發展進程。

時任登萊巡撫孫元化下獄論罪,崇禎五年在京城西市斬首。一代火器專家就此隕落。

「火器製造,自今日起不再歸工部所有,所有工匠全部轉給兵部、樞密院管理。內廷兵仗局亦如此辦理。初陽,你來負責此事。朕任命你為兵部侍郎,專門負責火器打造。」

孫元化時年四十九歲,在軍器局的大院裡跪拜,聲音哽咽的道:「臣遵旨!」

在大明做官,進士是第一流的。他一個舉人飄零半生,今日被天子一言簡拔到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如何能不感激呢?

崇禎將孫元化扶起來,勉勵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袁元素(袁崇煥)對你製造火炮的才能可是大加贊賞。朕相信初陽你的能力!」

這時,王承恩派小太監傳信:輔臣求見。崇禎對隨行的人員道:「走,回西苑。」

龍錫,東林黨魁也。

——明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全球之亡靈天災 我會證明誰才是世界第一打野 末世我為王 超維霸主 師姐總想暗害我 精靈店裡走出的博士 洪荒之我有七個小葫蘆 諸天邪武 變強從三十一歲開始 直播打卡從九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