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 國本之爭必然否?(求收藏求推薦啊!)(1 / 2)

加入書籤

關於萬歷皇帝臨幸王淑蓉,誕下庶長子朱常洛,以致引發史上要命的國本之爭……可要說全是風流惹的禍,肯定也不盡然。

要知道,將朱常洛生下來並不是引發國本之爭的充分必要條件。

即便萬歷皇帝即將發現鄭貴妃才是他一生所愛和精神支柱,後來想立她兒子朱常洵為皇太子時,朱常洛的出生依然不是引發國本之爭的充分必要條件。

可歷史上為什麼還是發生了慘不忍睹的國本之爭呢?

以朱翊鏐後世的眼光看,其實處理立儲的問題上,要命的是萬歷皇帝優柔寡斷的性格和淩駕於法律之上的那一套倫理道德標準——這才是致命的。

熟知這段歷史的都知道,因為鄭貴妃深得萬歷皇帝的寵信,萬歷皇帝便想立她兒子,也就是三皇子朱常洵為皇太子。

所以冊封鄭氏為皇貴妃,位於皇後之下其她嬪妃之上。而後宮素來子以母貴(反之亦然)。

這樣,三皇子朱常洵的地位就超越了皇長子朱常洛,可以順理成章立為皇儲。

然而,這隻是萬歷皇帝一廂情願的想法。

在絕大部分文臣看來,這是以幼淩長,自然不合倫常之道。

可這時候,萬歷皇帝找不到充分的理由公開表明自己的意圖,隻能找種種借口來拖延。可以說,他一直在犯錯誤。

第一個借口是,以朱常洛的年紀太小,經不起各種典禮的折磨(這顯然很荒唐,年齡從來都不是問題);

第二個借口是,立儲大計屬於皇帝的職權,不容任何人乾擾逼迫(這不可能,自古帝王無私事。別說古代,就是現代大公眾人物,都做不到,因為繼承權的問題會牽涉到利益);

兩個借口都不奏效後,萬歷皇帝又忽然別出心裁,同日冊封三個兒子為王,而不冊封太子,繼續回避拖延。

臣僚們自然不能接受這種做法。

沒轍,萬歷皇帝隻能繼續找借口了:王皇後還年輕,仍有生育的可能。如果王皇後生下兒子,那子以母貴,自然就不用爭了。

這算是一個合理的理由,但要等到什麼時候呢?

種種借口,實際上表明,歷史上的萬歷皇帝就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沒有足夠的氣魄。

也正因如此,臣僚們的抗議自然不會偃旗息鼓。

如果,萬歷皇帝強勢一些,硬氣一些,難道真的一定會發生國本之爭嗎?

在朱翊鏐看來,立儲問題的僵局十幾年都不能打破,原因並不在於律法。

如果站在律法的角度,萬歷皇帝一定要廢長立幼,就是想立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為太子,並不是找不到理論上的支持。

假若將立儲問題看作是一個法律案件,交由一個獨立的法庭來判定,那萬歷皇帝委托律師根據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來辯護,勝訴的可能性得有七八成。

這就意味著,萬歷皇帝完全有能力將朱常洵推上太子的位置。

首先,朱常洛雖是皇長子,可並不天生就有繼承大統的權利,他幾個弟弟同樣沒有這個權利。

皇帝的兒子在被冊封之前統統沒有權利,否則就不用特別舉行冊封太子或封王的典禮了。

就是說,權利都是皇帝賦予的。賦予才有,不賦予就沒有。

其次,立長不立幼,隻是傳統的習慣,叫宗法也可以,但並不是強製性的法規。

尤其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更是明顯。明成祖以第四子的身份,從侄子手中奪取皇位,根本不考慮他二哥三哥的優先繼承權。

如果非得堅持繼承皇位必須按出生次序來定,那不等於是要否定永樂皇帝的合法性嗎?

第三,根據太祖洪武皇帝的規定,嫡子有繼承皇位的優先權。優先繼承權是什麼意思呢?

說白了,還是子以母貴,皇子的地位取決於他母親的地位,出生年月乃屬次要,並非關鍵。

那麼,朱常洛的母親王氏是恭妃,而朱常洵的母親鄭氏卻是皇貴妃,誰更有優先繼承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論從天才到大能 咱家輔助是女生 開局選擇億萬集團總裁 天神學院 斬魚 超凡身份牌 國啤 快穿之最強空間 都市全能奶爸 超神機械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