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循序漸進(2 / 2)

加入書籤

周不疑與曹沖互相看看,更加疑惑。

「你們都讀過荀子的文章,當知學與思的關係。施政與學習近似,同樣有思和行的關係。思而不行,隻是空想。行而不思,必落下乘。前者是道,後者是法。儒則介於兩者之前,而近道。從這個角度來看,內朝決策,三公施行,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方案。」

周不疑想了想,說道:「陛下所言有理,天子垂拱而治,近乎無為,未免被動。」

「沒錯。天子垂拱,無為而治,是上古之政。有人說是空想,有人說是史實,孰是孰非,且不去論他。但是有一點不可忽略。」

劉協欠了欠身子,讓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上古蒙昧未開,君主掌祭祀之權,溝通天命,才能垂拱而治。自夫子立學以來,民智漸開,豈能恢復上古之政,全憑天意行事?有了問題,不集思廣益,卻去殉人祭天?」

周不疑、曹沖不約而同的打了個寒顫,連連搖頭。

以人祭天這種事,想想都覺得野蠻。

秦穆公行人殉,秦人哀之,作《黃鳥》之詩,一直被人當作秦人野蠻落後的象征。相比之下,中原很早就廢除了人殉。

現在別說恢復人殉,想想都覺得荒唐。

「但天子決策,三公施行,也有其難行之處。」劉協接著說道。

曹沖提到的這兩種意見,他都知道,大臣們之間已經討論過多次。甚至可以說,曹沖有此問,就是大臣們想借曹沖之口來試探他的態度。

畢竟所謂的內外朝隻是由頭,真正的關鍵在於皇權。

要不要限製皇權,如何限製,才是這場爭論的核心。

既然涉及到皇權,當然要說得委婉一些。就算是再堅持限製皇權的大臣,也無法否認他這個中興英主的影響力。沒有他,大漢不可能有今天。現在說限製皇權,不就是過河拆橋,甚至還沒過河就想拆橋?

之所以還有人敢提,隻是因為一個原因:他之前就放過風,他將來要西征,由太子監國。

既然要西征,那限製皇權對他個人的影響就有限了。趁此機會,形成製度,對後繼之君加以限製,才是很多大臣的目標。

就他個人來說,他也是贊成限製皇權的,畢竟這是歷史大趨勢,也是現實要求。

隨著管理的精細化,天子大權獨攬是維持不下去的。要麼勤政累死,要麼躺平擺爛,兩者都不可取。

所以,他支持限製皇權,但是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

「一是決策絕非憑空而定,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而這些信息隻能由三公而來。若是三公提供的信息有誤,決策自然也無從落實。二是三公施行,是否符合決策之意,有無偏頗,同樣是個問題。若事有不諧,是決策有誤,還是施行有誤?不管將責任推給哪一方,都有失公平。」

曹沖皺起了眉頭。「依陛下之見,又當如何?」

「總體上,內朝、外朝應該有所分工,但又不能分得太清,太絕對。」劉協沉吟道:「具體怎麼分工,才能兼顧效率與公平,可能還需要斟酌。有一點,應該是明確的。權力不僅要和能力匹配,更要和責任掛鈎。任何人,包括天子、太子在內,都不能隻享受權力的好處,不承擔責任。當然,三公更不能例外。」

周不疑沉吟片刻。「陛下,人力有時而空,事則永無止境。當我大漢鐵騎踏遍天下,四海皆行華夏衣冠,天子一人,又如何能治天下?所以這內朝還是必須要有的。不僅要有,還要集天下之英俊,以為國之元首。」

劉協點頭贊同。「不僅要有人,更要有技術。這也是我建議你們去研習實學的原因。政治不能脫離經濟基礎,而科學技術則是第一生產力,技術進步決定著經濟基礎,進而決定政治形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女帝重生,非要跟我談戀愛! 且喚仙名 七零旺家俏娘親沈雁秋陸元武 蓋世天驕韓楓蘇迎雪 諸天至高紀元 我在洪荒當土地 漫步諸天影視 萬古仙婿江天義秦洛璃 災變:我能煉金無限強化 弱冠請長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