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三分政治、七分軍事(1 / 2)

加入書籤

大閱之後,拓跋珪召見留在漠南的五部帥,拓跋乞羅、拓跋建、長孫犍、來初真、苟烏提。

管理五千戶牧民的部帥,是魏國統治草原的中堅力量,等到將來戰勝漠北高車兩三次之後,就可以攜大勝之威,將漠南牧民編戶齊民,到時候,朝廷會設立更多部帥,拆分大部落,合並小部落,總之,拓跋珪絕不允許領地上出現超過五千戶的大部。

拓跋珪清楚,想要徹底解決北方邊患,就必須將遊牧部落齊民編戶,將大小部落禁錮在各自生活的小片土地,然後,從法統、行政、軍事、宗教、經濟……等多方麵施加影響,予以製度化,徹徹底底鎖死遊牧民族兼並弱小、進而崛起的道路,抑製住草原自由無序、弱肉強食的發則,一旦有部族兼並其他部落,顯現崛起的勢頭,朝廷迅速做出反應,出兵剿滅。

以後世的眼光看,漢、唐這兩個武功較盛的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的政策算不上太成功。

漢匈戰爭,漢軍殲敵數萬的大勝有十四次,結果漢帝國迎來了疆域更廣的鮮卑。

唐太宗、唐高宗時代,唐軍的武力不可謂不強大,突厥、突騎施、薛延陀……草原的部族如同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誰冒尖就打誰,其結果又如何?草原上的人口源源不絕,在不斷的遷徙、仇殺中崛起,唐軍消滅舊的霸主,就會出現新的霸主。

唐朝的武德再強,也有回落的時候,鐮刀再快,也有割鈍的時候,等到武則天上位,清洗掉一大波名將之後,突厥死灰復燃,回鶻、黠戛斯、契丹相繼崛起。

當然,先人的智慧是相當高的,中原王朝除了「以武服人」之外,也常常以「術」分化瓦解遊牧民族,隋文帝楊堅兩次巧施離間計,強盛一時的突厥就此分裂。

但是,術隻是術,屬於陰謀小道,不能過於迷信,隋煬帝楊廣欲效仿楊堅分化突厥之舉,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其手段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反而導致了突厥與大隋決裂。

在兼合遊牧、農耕兩方文明的拓跋珪看來,遊牧民族與中原王朝的較量,並不完全是軍事問題,用校長謀士楊永泰的話講,「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從政治、宗教、經濟三方麵入手,效果絕對優於單純的武力翦除,武力隻是第二選擇,相當於是核武器,等到非打不可的時候,再以雷霆之勢行天罰之誅,捍衛國威。

「是時候設立大鴻臚了!」拓跋珪暗暗想到,有必要加強這些部落首領、蠻夷酋長的思想教育,構建不敢反、不能反、不想反的體製機製。

「中央官製,地方官製,爵位製度也都該提上議程了!」

大軍出征,拓跋珪要勞心軍事,兵戈停息,又要思慮政事,不得片刻閒暇,說實話,這個魏王當得無趣至極,想想那些前半生英明神武、後半生昏庸無道的君王,拓跋珪有些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為什麼會相差如此之大,幾乎判若兩人?

相對而言,還是劉禪認得清,當皇帝哪有當安樂公舒服!

拓跋珪沉思間,長孫道生入帳稟報:「啟稟王上,拓跋乞羅五部部帥已至帳外!」

「宣!」拓跋珪沒有猶豫,大聲說道,雖然他羨慕安樂公,但他並不想當安樂公。

五部帥以的拓跋紇羅為首,入帳行禮。

拓跋紇羅是拓跋什翼健堂弟,拓跋珪的叔祖,已經年過六旬,以遊牧民族平均壽命來算,絕對算得上高壽了,胡須發白,身上有一股行伍之間的殺氣。

入帳之後,拓跋紇羅表現得十分順從,態度恭謹,當初,正是他力勸賀蘭訥,賀蘭訥才奉拓跋珪為主,重建了代國,拓跋珪對他始終心懷感激。

「叔祖免禮!」拓跋珪起身,笑著抬手示意。

「謝大王!」拓跋紇羅躬身一禮,然後才緩緩入座。

掃一眼其餘四人,拓跋珪溫聲:「諸卿亦免禮!」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奧特曼開局:我的女朋友居間惠 我在紅樓當王爺 魔帝的天界小公主 獨生女們的婚事 女尊世界之我是頂級白富美 修不了仙我隻好成魔了 命運無尚 我在美漫當海王 鬥羅之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