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院試下(1 / 2)

加入書籤

院試主考官是提學官,一般以監察禦史、各部侍郎中的進士出身者充任。任期三年,一般由皇帝欽命派遣前往各省。院試分兩場進行,第一次是正試也是最重要的一場,試兩文一詩,第二次為覆試,試以一文一詩,考完發一「長案」列第一名者為案首。

院試考過了便是秀才了,正式稱為「生員」,凡錄取的生員都送入府州縣學,有秀才功名便可見官不跪,同時免除徭役,算是初步脫離平頭百姓的行列了。

隨著搜檢有條不紊的進行,很快便臨到李傑了,慣例的搜過李傑之後便放他過去了。

走入考場後能看到一個身著朱紅色官袍正佇立在正堂上,應當是朝廷派來的提學官了,提學官相當於現在省教育廳最高長官了。

李傑順著號牌找到了自己的考房,位置不錯考房內的環境算是考場裡麵最好的一批了,這就是明星選手的待遇,有本事走到哪裡都會讓人高看一眼。

簡單整理一番之後,李傑從考藍裡麵依次拿出筆、墨、硯台放在案上,院試同府試、縣試不同之處在於開始實行糊名製了,和現在高考一樣閱卷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的,杜絕舞弊的手段之一,到了鄉試、會試會更加嚴格,不僅僅糊名,還會進行謄錄,也就是將士子寫好的答卷抄錄一份,舉子親筆試卷為真卷,謄錄後存檔,考官們隻能看到謄錄後的試卷。

考生們全部進場之後,咚的一聲鼓響,考試正式開始。

衙役們舉著考試題目在考房中的甬道四處走著,方便所有考生看到所有題目。

院試考試第一場考的是一道四書題,一道五經題以及賦詩一首,和之前府試區別不大。

李傑先將題目抄寫在稿紙上,第一題,四書題:《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其題目取自《論語》中的《詩三百》一節題文,孔子以「思無邪」來說明詩歌的內容特征,大意是《詩經》三百首,用一句話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沒有邪念。

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談到《詩經》時也說:「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誌,其用歸於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

朱熹的意思翻譯過來便是,詩經三百篇,好的部分可以引人向善,而其中不好的一部分(例如鄭衛之風)則可以懲戒人心中之惡,故詩經的作用就是「使人得其情性之正」,不走邪路。

想了片刻之後李傑便有所得,提筆破題。

「聖人約《詩》之為教,不外乎使心得其正而已。」

即孔子主張用詩經來教化,主要是因為詩經的作用可以讓人心得其正,明朝八股文破題不僅要理解經典原文的意思,同時也不能偏離朱熹的注釋,要恪守傳注。

隨後短短數百字一氣嗬成,隨後根據朱熹的注釋在文中寫到。

「《詩》之有善,非徒《詩》之善也,是勸之而歸於無邪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超神級科技帝國 我真的在打籃球 超神聖騎士 極品小農民係統 拉馬克遊戲 次元女神島 秦時明月之大秦天庭 血脈基因主宰 鬥羅之喚神 這個地球能聯通諸天萬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