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第 121 章(1 / 2)

加入書籤

程氏不提承恩公夫人,戚顏也不提。

宮裡的皇後娘娘都對承恩公夫人如今的情況置之不理,她又能如何呢?

魏王妃可比不過皇後的尊貴。

皇後都無能為力的事,她一個魏王妃又有什麼辦法?

不過對於程氏對於承恩公夫人的冷漠,戚顏的心裡忍不住嘆氣。

當年承恩公喪妻不久,也是出身勛貴的承恩公夫人就哭著喊著要嫁給他,自然鬧得滿城風雨,把戚顏的外祖家的臉都給丟盡了。

承恩公夫人一哭二鬧三上吊,哪怕承恩公不怎麼理睬她,她一個閨中姑娘家,也時常往戚家的門上去,還主動幫人家帶孩子……這種種做派可把戚顏的外祖家給臊死了,眼看著這樣不行,恐鬧出更大的笑話,到底讓她如願以償,在承恩公上門提親之後,承恩公夫人就歡天喜地地出嫁。

可她一出嫁,娘家就和她迅速地斷絕了關係。

等戚太後掌權,戚家做了京都最尊貴的外戚,戚顏的外祖家卻並沒有攀附這樣尊貴的姻親。

他們直接往外任上去,這些年都不參合京都的事。

早些年,戚顏的外祖家對承恩公夫人就置之不理,仿佛她嫁了出去,就和家裡沒有乾係。

這樣冷淡的關係,在戚顏姐弟長大頻頻修書給外祖家的長輩請安,瞧見他們姐弟的做派與承恩公夫人完全不同,這才重新變得親近。

因知道承恩公夫人對他們姐弟一向是不上心的,戚顏的外祖家對他們就格外關照些。

程氏這位做舅母的,時不時也書信給戚顏問她在家裡過得如何,一些戚顏不明白,不知道該如何決斷的事,都是程氏在幫她一同瞧著看著。

因這,戚顏對程氏格外敬重。

她回了京都,戚顏自然處處都是最好的。

程氏卻不用她對自己這樣妥帖。

「聽說是壽安郡主,那可是成王愛女。」知道戚恪的心上人是阿絮,程氏隻歇息了一天,覺得自己精神頭夠用了,就對戚顏說道,「越重視,就越發不能失了禮數。」

她幫著戚顏把給阿絮的聘禮都給整理出來,對戚顏說道,「既然我已經回了京都,那就快些去提親……郡主如你所說是這樣好的姑娘,得咱們表現得看重些,才是對郡主的尊重。」

她忙著要去成王府下定,都來不及回自己的娘家了。

瞧著她恐怠慢了成王府的樣子,戚顏便忙對她說道,「也不急在這一日。舅母還是先……」

「娘家什麼時候都能回,可阿恪的婚事卻更要緊。」

程氏頓了頓,拍著戚顏的手背輕聲說道,「得瞧著你們姐弟都美滿歡喜了,我回去才對你舅舅,你外祖母有個交代。」這話,就是說戚顏姐弟的幸福早就在外祖一家的心裡記掛。

戚顏覺得喉嚨沙啞,半晌微微點頭說道,「那就勞煩舅母了。」她其實心裡也願意早些與阿絮下定的,程氏也是一個利落的婦人,很快就收拾了一份好好的聘禮,又見阿絮過來看望戚顏,也見到她這位長輩很親近的樣子,她心裡就更著急了。

沒兩天,程氏就作為長輩,與鄭氏還有戚顏一同往成王府去下定。

成王府那一日就格外熱鬧些。

成王雖然不是一個愛喧嘩的人,可阿絮是他的掌上明珠,他的愛女定親,舉京側目。

待知道壽安郡主定親的對象是曾經的承恩公世子戚恪,京都的人都傻了。

成王不喜戚家,這是滿天下都知道的事。

為了和戚家對著乾,見不得戚家掌權,見不得承恩公在朝中春風得意,成王把魏王都給叫回來了。

這麼不喜歡戚家,為什麼卻定了承恩公的獨子?

哪怕戚恪如今已經不是承恩公世子,就算如今承恩公世子另有其人,可不得不讓人承認的是,戚恪是承恩公唯一的兒子。

這樣的血緣如何能斬斷?

成王竟然會把自己最心愛的獨女嫁給承恩公的兒子?

剛剛聽說的時候都讓人驚訝壞了,更讓人驚訝的是,上門提親的長輩,與戚家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程氏是戚恪舅母,鄭氏是戚恪的前嬸娘,可是承恩公府的正經人卻人影都不見一個。

兒子定親,承恩公難道是個死人不成?

沒有他,也沒有承恩公夫人……這是不把戚恪當兒子的意思麼?

一時之間,京都眾說紛紜。

可讓承恩公聽到,承恩公氣得半死。

這一次,他一下子明白了當初戚二老爺驟然聽聞戚茹與陸安定親自己並不知道,反而是從旁人的口中知曉的那種心情。

戚顏完全沒有通知他,仿佛他不是戚恪的親爹似的,哪怕聯姻成王府讓承恩公又驚又喜,可當感受到那份被戚顏姐弟不放在眼裡的無視,承恩公也出離地憤怒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全能小神醫 天敵的溫柔 開局劍道滿級天賦 天帝的養成日誌 摸金少帥 窮門出貴人 抗日之軍武係統 諸天執行者:從看門狗開始 神醫農婦:萌寶乖乖讓我抱 佛係美人[穿書]